2014-12-04 00:46:0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將近耄耋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前院長徐匡迪,于11月27日參加了在攀枝花舉行的全國釩鈦產業學術交流會,這也是他第三次造訪這座“鋼城”。
與以往不同的是,目前攀西試驗區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釩鈦產業迎來新機遇。徐匡迪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我國釩鈦產業一定要吸取稀土的教訓,切勿濫采亂挖。
在釩鈦資源綜合回收利用上,徐匡迪認為高爐渣提鈦是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未來3~5年有望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釩鈦產業必須嚴格制定準入門檻。
此外,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干勇在今年中國(攀枝花)釩鈦產業博覽會的主題論壇上建議,打造釩鈦產業連必須與3D打印等新工藝技術相結合,走創新之路。
嚴格制定行業準入門檻
在交流會上,徐匡迪說,攀枝花釩鈦磁鐵礦是中國的資源大寶庫,依據是國內已探明的釩資源儲量429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21%;鈦資源儲量7.22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37%。
盡管國內釩鈦資源總量相對樂觀,但利用率并不理想。有數據顯示,受礦物品位及提煉工藝制約,大量釩(約占20%)在提煉過程中入渣,現有提釩技術難以提取,造成嚴重損失。
在徐匡迪看來,當前高爐渣提釩是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技術攻關刻不容緩。同時還要注意,當前釩鈦資源地位凸顯,民企聞風而動,地方政府也想借此發展經濟,但民企技術儲備不足,又不重視科研投資,急功近利。
除了釩鈦利用率低之外,還有參與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產能結構性過剩等問題。“要減少釩鈦資源在一般民用鋼材等低端工業品中的使用,國家應出臺政策限制這類低端產品出口,保住釩鈦戰略資源。”徐匡迪認為,釩鈦資源綜合利用要以國家戰略為第一位。國內釩鈦企業一定要吸取稀土教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制定嚴格的準入門檻。
根據中國工程院的研究標準,釩鈦磁鐵礦利用項目年采選能力不低于300萬噸并配套相應規模的選礦工序,選礦釩資源回收率不低于90%(低品位難選冶礦不低于50%),鈦資源回收率不低于20%,鉻、鎳等主要伴生稀有金屬實現規?;厥绽?。
企業應創新工藝流程
那么,釩鈦產業的突圍方向在哪里?按照徐匡迪的戰略思考,一是要大力發展非高爐釩鈦綜合利用技術;二是開發冶金材料一體化新工藝,比如開發含釩鐵水直接煉鋼、釩酸鹽直接制備儲能技術等都是釩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三是建立鋼鐵釩鈦產業為依托的鉻鹽行業發展新模式;四是發展釩資源清潔利用技術。
隨著新能源研究的深入,釩電池儲能技術成為學術界和企業界關注的焦點。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與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部部長、研究員張華民看來,大規模儲能技術是實現能源核心技術的關鍵,尤其是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到2025年其全球經濟價值將超過1萬億美元。
與其他金屬相比,徐匡迪等多位院士認為,鈦是發展潛力最大的戰略性金屬,因為鈦的密度小且強度高、耐高溫、耐腐蝕和生物相容,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應用廣泛。
作為我國航空工業鈦合金研究和應用的創始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曹春曉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上已把鈦發展重點從強調高性能向低成本轉移。我國從鈦業源頭到航空成品的全過程,降成本的空間還很大,必須通過全產業鏈共同創新?!?/p>
至于如何降低成本,干勇認為,這必須創新工藝流程,釩鈦企業應開創新的發展路徑,創新是降低成本、擴大規模的必由之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