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3 00:53: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無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是在參加各地代表團談話時,都在強調一點:中西部已成為國家經濟投資的重點,尤其是西部地區,涉及鐵路等重大基建項目。
貴州,作為一個發展較慢的西部省份,其城鎮化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過,隨著2014年底貴廣高鐵開通及貴陽多條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在不少媒體眼中,曾有“第二個鄂爾多斯”之稱的貴陽樓市,正在悄然生變,成為因基建投資而快速升溫的典型樣本。
合富輝煌研報顯示,2014年貴陽新房均價529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9%。不過,當地一位大型房企營銷中層指出,樓市存量還在高位,去庫存仍是頭等大事。
基建提高樓盤價值
兩年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調研了貴陽樓市。彼時,當地樓市受到“全國第一大盤”花果園、中天城投“未來方舟”等超級大盤沖擊,庫存壓力巨大。其中僅花果園項目就占了全貴陽樓市份額的五成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貴陽頻出超級大盤,是當地財政薄弱的無奈選擇,但這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并不多見。
貴陽地方財政薄弱也致使其基建難以跟上,比如軌道交通。2012年是國內城市軌道交通“井噴式”獲批的一年,但直到2013年,貴陽才趕上軌道交通的“班車”。
按照規劃,貴陽軌道交通網由4條線路
組成,其中1號線連接了觀山湖區、老城區及小河片區,相當于拉通了貴陽老城至新城,總投資193.7億元,建設工期4年半。
綠地集團貴陽一位營銷中層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貴陽軌道交通開建以來,沿線樓盤賣得都很不錯,售價也比其他周邊樓盤每平方米高出三五百元?!?/p>
除了市內交通改善,去年底,正式運營的貴廣高鐵成為連接貴州到廣東,乃至華南地區的一條大通道。
在碧桂園貴州區域公關負責人周靈梓看來,廣東雖是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區,但貴州在生態環境和發展后勁上更有優勢,從華南來貴州旅游度假的人很多。碧桂園的定位就是旅游度假產品,到廣東推銷“第三居所”概念。
去年房價上漲一成
隨著國家對中西部投資力度的加大,以及貴陽的城市基礎設施大幅提升,當地房價也坐上了“高鐵”。
合富輝煌研報顯示,2014年貴陽新房均價529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9%。
周靈梓透露,貴陽花溪碧桂園項目自2013年底開盤以來,占據貴陽七成以上別墅市場,累計銷售回款23億元,主打戶型248~600平方米,銷售均價9000~10000元/平方米,利潤率約10%。他對這一利潤率水平很滿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貴陽樓市90%以上屬于外來房企。隨著大盤逐漸消退,像萬科、保利、中鐵、碧桂園、綠地等大品牌房企加速推量,比如一知名房企打出66~87平方米的名校裝修房,以低容積率和高綠化率為營銷賣點,搶盡了當地樓市
的風頭。
周靈梓介紹,貴陽大盤項目面對的主要是工薪階層,容積率很高,當地市民其實不太喜歡住這種房子。
“短平快”運作加速去化
“我最近調研發現,貴陽樓市至少仍有1200萬平方米存量?!必撠煷聿邉澅贝筚Y源·夢想城的傳世(中國)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劉永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雖然國家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當地樓盤的附加值,但同時驅使當地的房地產供應量迅速增長,加大了去化壓力。
因為沾了高鐵的光,位于觀山湖區火車北站正對面的北大資源·夢想城曾令貴陽地產界“眼紅”,但如今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劉永坤介紹說,“高鐵開通之前,項目主打高鐵經濟牌,向投資者宣傳項目未來發展潛力等,一直到開通那幾天,售樓部的客流量都很大。隨后,來訪客戶大不如前,以前1個月銷售7000萬~8000萬元,現在只有2000萬~3000萬元,下降了六七成?!?/p>
前述綠地集團貴陽營銷中層人士指出,雖然存量仍在高位運行,但在銷售方面不同樓盤區別較大,位置較偏的樓盤應該快速靈活出貨。
劉永坤指出,開發商不像以前操作大盤時,先把配套做起來再集中性推盤,當前多數房企拿到預售證后不用多等就開盤,做得多是“短平快”項目,比如推盤100套,只要成交80套,就已經達到了預期效果。
據合富輝煌預測,2015年貴陽住宅市場供應量不會超過500萬平方米,銷售量不會突破2014年的600萬平方米,下降趨勢明顯。
《《《
西部投資
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任務,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主要是: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等民生項目,中西部鐵路和公路、內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項目,水利、高標準農田等農業項目,信息、電力、油氣等重大網絡項目,清潔能源及油氣礦產資源保障項目,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項目,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