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30 01:17:06
股災期間證監會的“減持禁令”即將于2016年1月8日到期。屆時,萬億元級別、壓抑已久的“潛在解禁市值”,對A股市場來說就如同黑云壓頂。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余強 左越
◎每經記者 余強 左越
轉眼間,6個月沒有大股東和董監高減持的“美好時光”一晃而過。股災期間證監會的“減持禁令”即將于2016年1月8日到期。屆時,萬億元級別、壓抑已久的“潛在解禁市值”,對A股市場來說就如同黑云壓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存在多種減持動能,不少上市公司股東已經開始籌劃減持。此外,據記者從不愿具名人士處了解,近期已經有部分股東開始聯系買家,準備通過大宗交易過橋減持,而通過大宗交易過橋減持的股份往往會在次日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多方人士表示,不排除監管層出臺相關措施,進行疏導。
多公司股東預備減持
2015年7月8日,證監會要求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對于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來說,“美好時代”即將結束。對于不少公司重要股東而言,接下來一段時間或許是他們的“美好時代”。
從解禁規模來看,據中金統計:考慮7月8日至2016年1月的解禁總規模(1.55萬億元),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間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減持的規模(約1400億元),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東(約3200億元),測算1月份來自于大股東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規模為1.1萬億元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東和高管的解禁規模接近1.5萬億,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當然,對于公司重要股東而言,想要減持免不了提前公布。記者注意到,沉寂數月后,近期市場上公告股東的準備減持的公司多了起來。11月24日,印記傳媒公告,因個人資金需求,股東張彬未來6個月內,擬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據悉,張彬持有公司8009.5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7.24%。隨后,金貴銀業、羅頓發展等多家公司相繼發布股東減持計劃。最近則是易聯眾股東古培堅擬在2016年1月11日起的6個月內計劃減持數量不超過4200萬股公司股份,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9.77%。如果以12月29日收盤價計算,上述股權價值高達12億元。
監管層會否出手?
2015年7月證監會發布減持禁令以后,大宗交易市場一直都頗為冷清。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5年7月,滬深兩市大宗交易額一路猛跌,全月交易額尚不足250億元,8月成交額也不足300億元,而到了9月則跌破了百億關口,僅有90多億元。
而在2015年前5月,大宗交易額分別為417億元、507億元、881億元、1023億元和1347億元。雖然10月、11月的大宗交易數據又有所回暖,但與2015年上半年的“盛況”相比差距不小,不過最近幾個月大宗交易市場的“暗流涌動”已經值得關注。
一位大宗交易資深人士也向記者感嘆道,“與前幾個月的清閑相比,最近一段時間又開始忙碌起來。”
他表示,“最近聯系我們的人又多了起來,其中不少都是券商托管的相關人員,而他們表達的也大多是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意愿。雖然減持禁令還沒到期,但是不少重要股東已經開始行動起來,準備通過大宗交易來減持手里的股票。我們最近遇到的不少都是在尋找合適的大宗交易接盤機構,提前做準備嘛。一方面是如果減持禁令到期再找接盤機構恐怕來不及,畢竟1月后可以減持的股東不在少數。另一方面,不少重要股東減持套現的欲望也是很強烈的。”
從表面來看,重要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并不經過二級市場,但事實上,大宗交易同樣對二級市場影響不小。“與當前股價相比,重要股東在大宗交易上與接盤機構的交易價格通常都是有折價的。而接盤機構在大宗交易低價拿到的股票,完全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出貨”,上述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
隨著解禁潮的漸行漸近,市場各方也在好奇監管層是否會出臺政策來應對減持潮。事實上,在證監會18號文中就有提及“在6個月后減持本公司股份的具體辦法,另行規定”。這里提到的“另行規定”也給了市場不少期待。
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劉華浩律師向記者表示,“另行規定”不排除證監會可能會視情況出臺新的減持禁令或其他限制措施。不過,“我認為不能依靠這種行政手段來化解中小投資者的市場風險,保護中小投資者還得從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加強民事賠償力度及營造有利于中小投資者維權的氛圍著手。”
中金公司也在研報中預計,較為集中的減持壓力將對二級市場短期資金面形成一定的沖擊。因此不排除監管層將有相應的政策出臺來減緩或對沖集中減持的壓力,如通過制定規則限制減持的規模和速度、安排預備資金對沖減持壓力等。
這些公司可能減持
事實上,對于股東減持,市場早有預期。不過,市場對于解禁潮到底會造成多大沖擊仍舊心里沒底。
據中金分析,1月份潛在凈減持壓力或超過1500億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方面,此前市場的一般情況下的凈減持力度(凈減持規模占流通市值與自由流通市值差額的比例)和指數點位成正比,由此估算1月常態凈減持規模將在400億元左右;另一方面,因6個月不得減持規定累積的潛在凈減持壓力將在千億元以上。因此估算若無任何政策對沖的情況下,1月份規定到期后市場將直面至少1500億元以上的凈減持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月市場減持壓力巨大,具體哪些公司更容易出現減持?。
首先是之前承諾減持但是中途突遇市場調整,未能繼續減持的股東,在減持禁令結束后,其仍然有減持的動能。不少個股從7月8日至今股價漲幅驚人,其潛在的減持動能同樣不可忽視。例如中穎電子,其控股股東在6月12日公告減持計劃,擬減持不超過12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7.75%。不過其還未能減持,禁令便已下達。公司目前股價不僅超過了公告減持時股價,并且創下了歷史新高。類似還有棒杰股份,6月11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陶建偉及股東陶建鋒計劃減持,不過隨后禁令出臺,減持計劃只能擱置。
此外,不少公司大股東及實控人在禁令期間增持了公司股份,至今浮盈明顯。例如川大智能,在7月16日及7月17日,公司實控人增持1002.10萬元,平均增持股價為29.05元。到目前,川大智能股價相對于其增持均價接近翻倍,達到了55.04元。類似還有海倫鋼琴,其實控人在7月中旬增持30萬股,當時公司價格僅為14元左右,而目前公司股價已經達到了30.84元,增持部分浮盈明顯。
最后,減持禁令解除后,限售股規模大的股票亦可能面臨更大沖擊。例如不少在2015年1月份上市的新股,其限售股將在2016年1月大量解禁,由于次新股的炒作,這部分股票很多股價已經“飛上天”,如果股東大量減持,則對于市場拋壓嚴重。例如浩豐科技,其在2015年1月22日登陸資本市場,從最初34.37元已經漲到了216.10元。不少股東將在2016年1月解禁,相對于最初的發行價,股價已經翻了幾倍。類似個股還有鼎捷軟件、快樂購等等,如果上述股東減持,勢必將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