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6-16 11:24:30
5月,國內M1與M2增速背離放大,M1快速上升,開發商口袋里的錢堆成山了。
每經編輯 王杰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6.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環比大幅回落1.0個百分點;
狹義貨幣(M1)余額42.43萬億元,同比增長2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個和19.0個百分點;
流通中貨幣(M0)余額6.28萬億元,同比增長6.3%。當月凈回籠現金1622億元。
邦爺看到這組數據,心頭一緊。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就解釋說,“從經驗上來看,M1與M2增速背離的放大,M1快速上升,國內資產價格未來可能出現上漲。”
現在,M1增速不斷加快,同期M2增幅下降,只能說明一點:開發商口袋里的錢堆成山了!但地價也在漲!
所以結果是,開發商有錢卻不敢輕易拿地,但他們敢漲價敢捂盤了,因為不管市場接受不接受,反正老子口袋里有的是錢!
這就是現在有些開發商的邏輯,這也是為什么四五月份,到處都是開發商捂盤不賣、提價漲價的原因。
手里錢太多!
“居民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是推高5月貸款規模的主要因素。”這是央行和很多機構的分析結果。
所以我們看到,5月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5281億元,占當月新增貸款的比重達53%,創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要知道,在中國,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是對應于購房需求。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認為,個人按揭貸款越發寬松,銀行放貸整體上也不會加以限制,今年1-5月完成個人貸款8838萬元,相當于去年全年的一半還多,增幅達到58.5% , 遠超去年增幅21.9%,意味著央行關于“居民可以加杠桿”的邏輯仍然成立。
可以看到,購房端在提供支持,但更重要的,開發商手上的錢還得到融資端的支撐。
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企業往往有較大比重的資金需要向金融部門、其他企業籌措,而且一般貸款額度很大。
數據顯示,5月份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3597億元,短期貸款減少12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82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564億元;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416億元。月末外幣貸款余額7801億美元,同比下降15.2%,當月外幣貸款減少181億美元。
歐陽捷認為,定金預收款和按揭貸款達到2.31萬億元,如果再加上0.89萬億元的開發貸,相當于銷售額3.67萬億元的87.2%。換句話說,開發商只需要不到13%的資金就完成了1-5月3.5萬億的投資額、5.9億平米的新開工面積,并維持了65億平米的在建施工面積。
“從國家貨幣政策的層面看,房地產企業不差錢的趨勢還會繼續持續,畢竟穩增長目前還是要靠房地產。”
所以敢漲價?
但一方面市場銷售火爆,一方面房地產融資暢通,但開發商手里還是囤了大量的錢。
有觀點指出,從M1和M2數據就可以看出,傳統上M1是反映企業投資意愿的重要指標(近幾個月增速很快),但M2增速卻下滑(投資沒有明顯反彈)。
為什么?從土地市場就可以看出端倪。近期盡管土地市場很火爆,但主要的投資者都是央企或者金融類企業,民營房企尤其是已經坐穩前10的行業龍頭卻并沒有加碼拿地,追高地價買“地王”。
“雖然銷售不錯,但現在地價太高,根本不敢買地。只能把手里的錢放著,看看半年后是不是有機會能從市場上買地。”這是不少開發商向邦爺吐露的心聲。
但這下,購房人就糾結了,開發商有的是錢,又不買地開新項目,指著現在的項目,漲價的底氣太足了??!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研究員梁路平勸大家放心。因為預計后續房地產銷售緩慢下降,雖然降幅有限?,F在“有錢”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也會由于銀行風險偏好下降,短期內國內貸款來源的資金會有所緊張。
“而對于購房者來說,按揭貸款是現在及未來一段時期內銀行信貸的主要投放方向,也是拉動新增貸款數據的主力。”
歐陽捷則表示,雖然“大水漫灌”不會持續,貨幣超發會有所降溫,但個人按揭貸款和開發貸款寬松的局面都不會調整,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市場并不缺錢,全年房地產銷售會高于過去任何一年。
“另外,需要注意,城市分化的格局依然不會改變,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與漲房價并行,這也印證我們去年說過的‘一線領漲、二線普漲、三四線止跌企穩,少數城市仍有下跌’的觀點,畢竟房子還是買漲不買跌。”
歐陽捷說,熱點一二線城市則會“少供地與控房價”并行,為避免熱點城市市民恐慌性購房和房企恐慌性搶地,地王現象也將隨著國企央企搶奪地王的退潮而減少,這正是民企在這些熱點城市拿地的最佳窗口期。
?更多地產內幕、更多消息交流,請掃描邦地產粉絲群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