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08 09:13:27
多個渠道信息顯示,7月5日,全球制藥巨頭諾華制藥在中國的重磅產品雷珠單抗(諾適得)醫院終端價格已正式從9800元/支調低至7200元/支,每支降價2600元,降幅達26%。
每經編輯 鄢銀嬋
每經記者 鄢銀嬋
多個渠道信息顯示,7月5日,全球制藥巨頭諾華制藥在中國的重磅產品雷珠單抗(諾適得)醫院終端價格已正式從9800元/支調低至7200元/支,每支降價2600元,降幅達2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受醫??刭M、外資原研藥“專利懸崖”等影響,目前外資藥企產品降價壓力空前。5月20日,在衛計委牽頭16部委進行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入圍藥企名單中,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和葛蘭素史克的韋瑞德便分別降價55%和67%。
諾適得并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為一款自費藥,且距離專利到期尚有10年時間,此次主動降價也令市場有些意外。分析人士認為,諾適得在中國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手國產創新一類新藥朗沐(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對其市場份額形成了一定沖擊,此次主動降價是為了提高其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隨著國家在政策上對創新藥日益傾斜,國內藥企在新藥研發上投入也有所加強。據同花順數據,2014年、2015年國內上市藥企的研發總投入同比增長率均在10%以上,這也進一步加速了跨國藥企“躺著掙錢”的時代遠去。
外資藥企頻頻降價
近日,有藥品批發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7月5日全球制藥巨頭諾華對在中國市場的一款藥品諾適得進行了主動降價,其醫院終端價格由此前的9800元/支降至7200元/支,降幅高達26%。
據了解,諾適得適用于治療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在中國獲批用于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治療,于2012年進入中國市場,2015年在全球的銷售規模達20.6億美元,排名第二。
“這款藥降價了,就這兩天的事情,降了2000多元,以前打一針要9800元,現在降到了7200元,降幅還是比較大。”愛爾眼科重慶江北分院藥房醫師表示,7月初就接到了調價通知,但并不清楚降價原因。
這并非外資藥企首次主動降低在中國終端市場的價格。今年1月,治療罕見病的肺動脈高壓進口靶向藥物“全可利”便降價80%,從19980元/盒降至3996元/盒;5月20日,阿斯利康的靶向抗癌藥物吉非替尼月均藥品費用從15000元降至7000元,葛蘭素史克的慢性乙肝治療用藥韋瑞德均藥品費用從1500元降至490元,分別降價53%和67%。
“跨國藥企降價的目的之一是爭取進醫保,進入醫保就意味著更多的銷量。”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表示,近年來跨國藥企業績增速放緩,在中國的日子普遍不如以前,同時面臨中國產品的競爭,壓力很大。
多名分析人士亦向記者表示,以前由于政策傾斜、產品優勢、資本推動等因素,不少外資藥企都獲得了“黃金十年”的增長紅利,但近年來正逐漸將外資藥企擠到墻角。
國產創新藥話語權有所提高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3年諾適得進入國內16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統計系統,同年銷售額達9075萬元,在眼科專用藥物市場名列前茅。
“我認為諾華選擇對這款藥品(諾適得)降價,原因不簡單。”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諾適得自2012年在中國上市以來,市場反響不錯,為一款自費藥,且距離專利到期還有10年時間,此次降價可能和自身產品的競爭格局有關。
諾適得在中國的競爭對手為康弘藥業生產的創新一類新藥朗沐,該藥品于2014年上市。康弘藥業發布的財報顯示,2015年該藥品銷售額為2.67億元。
光大證券醫藥分析師張明芳此前發布的研報認為,朗沐醫院終端售價為每支6800元,每個療程約只需使用6支,諾適得醫院終端售價為每支9800元,單個療程約需使用12支。相比之下,朗沐的療程費用大約是諾適得的1/3,由于都屬自費藥,朗沐比諾適得更具性價比優勢。
不過,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說明諾適得此次降價與上述數據有無關系。多名受訪人士均認為,朗沐的存在,確實對諾適得的產品優勢形成了沖擊。記者就該藥品降價一事向諾華制藥媒體公關部發去郵件,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近年來,國產創新藥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確實有所提高。比如,今年4月藥明康德研發生產的創新腫瘤免疫候選藥物IMP321被正式用于比利時IIb期臨床試驗,成為首個在歐盟地區獲批臨床試驗的創新藥;去年10月,綠葉制藥研發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劑也被FDA獲批提交新藥申請。
時代方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藥企的研發投入增長較快,天士力、恒瑞醫藥等研發投入增速超過20%。“近年來,藥企在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恒瑞醫藥、海正醫藥的研發投入比已接近10%,相信未來國產創新藥的話語權還會進步增強。”史立臣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