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9 19:21:49
1月19日,財信發展(000838,SZ)對外率先披露了2016年年報,成為當前首個披露其經營業績的上市房企。年報顯示,財信發展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7.16億元,同比增長157%,股東應占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32.7%。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每經編輯 隋丕寧
1月19日,財信發展(000838,SZ)對外率先披露了2016年年報,成為當前首個披露其經營業績的上市房企。
年報顯示,財信發展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7.16億元,同比增長157%,股東應占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32.7%,扣非后凈利潤略低于前述凈利潤,但同比增長210%。
財信發展對披露年報的積極性,已有先例。去年初,其曾拋過一份“高送轉”方案,雖然當年業績及儲糧堪憂,但公司股價一度暴漲。
最近28個交易日,財信發展的股價跌幅達17.3%,此前頻繁于高比例質押股票融資的控股股東財信地產,近來卻多次被迫追加倉位,財信發展自身也因缺血而突然自曝賣地。
中小房企也過“大年”
財信發展坦陳,自己在房地產行業中屬于中小型企業,自有資金有限,公司總體開發項目規模較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財信發展原名為國興地產,2013年財信地產直接收購了原控股股東北京融達投資有限公司及重慶財信企業集團各自所持的相關股權,一舉晉級為國興地產新控股股東。
財信地產控股國興地產之后,與外界猜測前者將借殼上市的想法不同,借房企再融資開閘之際采取了定增進一步獲取控制權,將資金支持彼時國興地產僅有的重慶北岸江山一個項目,以維持運作。
2015年以來,國興地產在重慶大足區拿地,一度曾想進入鄭州等直接拿地,但并未成功。2015年11月底,國興地產更名為財信發展。
去年,財信發展主要房地產項目包括在建在售項目國興北岸江山、國興海棠國際、財信城、財信中心等項目。去年,財信發展簽約銷售金額約15.22億元,銷售回款約13.43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克而瑞重慶房企最新銷售數據排名中,融創中國以流量金額116.45億元名列第一,龍湖地產流量金額為99.25億元,排名第二,恒大地產流量金額為81.63億元,排名第三,財信發展流量金額為21.93億元,排名第18位。
作為2016年上市房企首份年報,財信發展的經營業績也較為引人關注。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財信發展實現營業收入17.16億元,同比增幅157%,上市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1.113億元,同比增幅32.7%,扣非后的凈利潤為1.11億元,同比增長210%。
就營業收入構成而言,財信發展的貢獻主力仍為重慶區域,北京區域僅貢獻了約172萬元,山東區域僅貢獻了約33.3萬元。
財信發展董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6年重慶主城商品房市場整體量價齊升,市場處于去庫存狀態,同時重慶主城商品房市場分化非常明顯:住宅市場成交量持續高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商業市場較為艱難,成交主要以社區底商為主。
多重發展困境待破
去年,財信發展加大了拿地儲備力度,新增四個項目地塊,涉及財信城、重慶大足海棠、國興海堂國際與財信時光里,計容建筑面積約107.7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底,該房企累計待開發土地面積近40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近百萬平方米。
按照新年經營計劃,財信發展現有項目在2017年度計劃開工30萬平方米,計劃2017年度銷售額度提升20%以上,也就是實現銷售金額18.26億元以上,根據自身資金條件力爭獲取可供開發量3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同時將積極探索新商業模式。
實際上,財信發展當前的發展困局也顯而易見。首先,該房企的開發重心仍在重慶,區域集中度風險不容忽視,不少業內專家及房企高層對2017樓年不再盲目樂觀,而是偏于謹慎。
去年三季度以來,尤其是最近的重慶房價有些異動,個別板塊的樓盤售價上漲較為顯著,但迅疾招來當地政府的調控,以穩定房價預期。
按照克而瑞的統計,包括萬科、恒大、綠地、融創等12家房企挺進千億級,像融創明確表示今年銷售目標是2100億元,更多像旭輝、、金科、金輝等中型房企今年也緊盯千億級銷售規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中型房企更容易獲得銀行的青睞,授信成本相對不高,業績成長性也容易受青睞,借此也能快速提升業績。在此良性機制下,房企規模與融資規模正相關。
近來,金科股份一舉獲得了渤海銀行400億元授信額度,還有如基金、資管等較低成本的永續債產品等支持。近來,像旭輝、禹洲、時代、富力、金茂等中型港股房企借窗口期直接進入境外密集發行美元債,成本不高于6%。
嚴躍進說,“小房企則處于一個惡性循環的模式,房企銷售業績不達預期,借款機構也會更加謹慎,從而會更加限制其發展。”
以財信發展為例,去年取得3年期銀行信貸9.67億元,資金成本為6.175-8.05%,而非銀信貸6.1億元,資金成本為8.15%-8.61%。1月14日,財信發展公告其賣掉了此前其曾收購而來的山東威海項目用地,套現資金約2.3億元,稱是為了盤活資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