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06 13:50:28
除舊迎新,金雞報曉,日歷翻到了丁酉雞年,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中屬雞的投資者也迎來了本命年。提到本命年的說法,不單是對于人,今年有一批“老”公募基金邁入了成立以來的第十二個年頭,可以說是過上了第一個“本命年”,可謂是這個圈子里當之無愧的元老了。那么,這些成立于2005年的基金都有哪些?近年來,它們的表現如何?是否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
每經編輯 李蕾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鴻月
除舊迎新,金雞報曉,日歷翻到了丁酉雞年,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中屬雞的投資者也迎來了本命年。提到本命年的說法,不單是對于人,今年有一批“老”公募基金邁入了成立以來的第十二個年頭,可以說是過上了第一個“本命年”,可謂是這個圈子里當之無愧的元老了。
那么,這些成立于2005年的基金都有哪些?近年來,它們的表現如何?是否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今天,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就對雞年的“本命年”基金做一個360度全方位的掃描,讓您對它們有更直觀的認識。
明星基金扎堆,個個久經沙場
對于基金業乃至整個A股市場來說,2005年都是濃墨重彩、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的6月6日,滬指砸出了經典的998.23點,不過也拉開了一輪大牛市序幕。從彼時開始,市場一路引吭高歌,耗時三年沖到了歷史最高峰6124點。那么2005年,公募行業又在發生著哪些細微卻意義深遠的變化呢?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此前曾撰文表示,2005年新成立的開放式基金總規模為1002.84億份,如果剔除2004年底發行、2005年初成立的7只基金,則2005年基金市場發行并成立的總規模為924.45億份。換句話來說,2005年的新發基金規模進入了“千億俱樂部”。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按照Wind開放式基金分類統計發現,2005年成立的開放式基金共有62只(A、B份額分開統計)。其中,混合型基金37只、貨幣基金20只、債券型基金3只、股票型基金2只。彼時,這個發行數量已經創下了歷年來新高,不過單個基金的發行規模卻呈明顯下降態勢。
這說明什么呢?敏銳的機構投資者已經嗅到了機會的味道,并開始緊鑼密鼓地跑馬圈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成立的基金有不少都是日后的明星基金,如興全趨勢投資、博時主題行業、華夏收入、華夏紅利、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和匯添富優勢精選等,其中不少在業內赫赫有名的基金都為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收益。用一位滬上公募人士半開玩笑的話來說,這里面不少基金都是各家公司的“鎮店之寶”之一。
這些基金成立至今已經是“一輪”十二年了,可以說個個都經歷過資本市場的洗禮和殘酷,或許從某種程度上比新成立的基金表現更穩定、更值得信賴。為了論證這一點是否屬實,理財不二牛決定把“本命年”基金的業績做一個全面的統計。
姜還是“老”的辣,“12年10倍”不罕見
華爾街有句行話叫做“十倍股”(Tenbagger),用來形容某只個股的股價漲到當初的十倍。當初的一萬元變十萬元,十萬元變百萬元。在這些十二年的“老”基金中,回報率“12年6倍”、“12年10倍”的情形也并不罕見。
理財不二牛統計發現,排名第一的興全趨勢投資成立以來的回報超過10倍。這只基金也一度是興全基金的明星基金,目前由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親自掌舵。另外,博時主題行業和華夏收入成立以來的回報率均超過了900%,即9倍,也是收益可觀的明星基金。
還有一只值得一提的基金——富國天惠成長精選。該基金成立至今從未更換過管理人,一直由朱少醒一人獨自管理,因此投資風格也沒有發生過突變,對于一只經歷了十二年長跑的基金來說實屬難得。
除此之外,還有多只基金的回報率都在6倍以上,而這也意味著它們帶領投資者穿越牛熊、平穩地走過了市場的高低起伏,并且收益率長期跑贏大盤,才獲取了如今“穩穩的幸福”。
當然,除了這些表現穩定、“12年10倍”的?;猓覀儾荒芎鲆暤氖沁€有一部分業績不那么理想的“本命年”基金。其中,部分混合型基金經歷了“一輪”投資后的收益率也就一倍左右,看上去是小有盈余,不過算上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您大概就不會這么想了。
總而言之,當把投資年限拉長到十二年,獲取正收益的基金不在少數,但它們的表現分化卻還是很明顯。不過這至少說明了兩個道理:“價值投資”的原理在基金投資上是成立的;但并不是所有基金都適合長線投資,有的短線操作獲取的收益或許大于長期持有,還是取決于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風格和標的選擇。
“本命年”將如何表現?
雖然不乏明星基金,它們交出的成績單也十分漂亮,但這些基金在“本命年”還會延續此前的勢頭嗎?今年再入手是否還能有所斬獲?
數據勝于雄辯。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整理出了“本命年”基金的分類業績表現,您或許能從它們短期和長期的整體表現找到方向(詳見表二)。
此外,還有20只貨幣基金,由于回報率相差幾乎在1%左右,這里不再羅列。
其實通過統計結果我們不難看出,一些“老”基金雖然長期表現出眾,不過近1年甚至近3年的業績都相對比較低迷,2017年的表現如何還有待觀察,是否適合現在入手也應多斟酌。
值得關注的是,相對于近些年業績表現較低迷的基金,另有一部分基金在十二年的長期業績和近年短期業績中取得了平衡。如果對這些基金的投資風格、行業板塊等加以分析,若能與今年的熱點不謀而合,那就能抓住不錯的投資標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