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5-05 10:52:34
134家上市房企中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超50%就有50家和38家,其中這兩項指標超過100%的有25家、19家。
安麗芬 廣州報道
2016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熱,成就了不少房企的靚麗業績,但在“高分成績單”背后房企分化正在加劇。以下專題從凈利,存貨和現金流等多項關鍵數據來解構目前房地產業格局,以及未來行業“轉型”的可能方式。
134家上市房企中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超50%就有50家和38家,其中這兩項指標超過100%的有25家、19家。
暴漲、分化、調控,2016年房地產市場熱點不停切換,上市房企的業績表現也在不斷刷新行業高度。
Wind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分類,目前共計134家主營為房地產開發(不包括園區開發房企)的上市房企披露了2016年年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合計實現凈利潤1324億元,同比增長41.6%。
不過,在這個地產豐收年中,仍有不少上市房企業績出現下滑甚至虧損。這一年,多家大型房企也在年報中聚焦“分化、集中、轉型”。
業績豐收年
在去庫存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均實現大幅增長,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房企業績也創下“歷史最好水平”。
“2016年是房企的豐收之年,不僅體現在結算收入和利潤上,還體現在行業的量價齊升。”5月4日,華南某公募地產分析師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Wind數據簡單排序發現,2016年,134家上市房企中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超50%就有50家和38家,其中這兩項指標超過100%的有25家、19家。
比如華聯控股(000036.SZ)2016年實現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846%,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渝開發(000514.SZ)實現凈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564%;另外新湖中寶(600208.SH)、粵泰股份(600393.SH)等17家上市房企凈利潤同比增幅超100%。
“去年有一個項目銷售,剛好也碰上行情不錯。我們跟別的大型房企不一樣,他們一直有建有銷,而我們的項目是間斷性的,做好一個銷售一個,所以有銷售收入時業績會有大幅增加。”5月4日,華聯控股證券證代沈華表示。
從營收同比增長情況看,2016年,共計50家上市房企營收同比增長超50%,其中中茵股份(600745.SH)、綠景控股(000502.SZ)等25家上市房企同比增長超過100%。
值得注意的是,表現突出的中茵股份和綠景控股均屬轉型房企,正在逐步地“去房地產化”。
5月4日,中茵股份證券辦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本來是房地產企業,但去年增長迅速的卻是通訊板塊,目前業績占比超過90%以上,房地產板塊占比已非常小。我們去年房地產板塊是虧損的,對業績還造成了一定的拖累。”
值得關注的是,從營收規模來看,2016年房地產企業集中度正在進一步提升。
134家上市房企中,有三家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分別是綠地控股(600606.SH)、萬科A(000002.SZ)、保利地產(600048.SH),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471.6億元、2404.77億元和1547.5億元。
占據第二梯隊的則是招商蛇口(001979.SZ)、金地集團(600383.SZ)、華夏幸福(600340.SH),其營業收入均超過500億元,較2015年有大幅增長。
而營業收入處于100億-500億的上市房企僅有23家,營業收入處于50億-100億元的有24家,剩余80家上市房企的營業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下,還有些不足千萬元。
分化與集中
盡管2016年是房地產豐收年,但分化卻在加劇。
“房地產市場的分化在2016年呈加速態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區域的分化,導致布局不同的房企銷售表現明顯不同; 二是高企的土地價格形成了競爭壁壘,導致規模不足的房企逐漸退出土地市場;三是房地產市場告別了暴利時代,這意味著房企需要在成本上多下功夫。而龍頭企業的融資環境更為優越,融資成本明顯低于規模小的競爭對手,進一步導致小房企難以形成競爭力。”上述房地產分析師指出。
可以作為以上論點注腳的是,2016年,部分上市房企利潤下滑甚至虧損。
其中,天房發展(600322.SH)、陽光股份(000608.SZ)、海航創新(600555.SH)等50家上市房企凈利出現下滑;陽光股份、*ST匹凸(600696.SZ)、*ST松江(600225.SZ)、海航投資(000616.SZ)等15家上市房企出現虧損。
“虧損跟結算有關系,結算和銷售時間上有一定的差距。公司2016年結算的項目主要是天津市外環線以外的項目,所處區域及周邊整體房地產供應較多,銷售價格提升幅度有限;另外公司近年來融資力度較大,利息支出增加比較多。”5月4日,天房發展證券辦人士表示。
陽光股份則在年報中解釋稱,“公司利潤虧損較上年同期變化較大的原因,主要為開發產品銷售結轉成本增加、上?;春B讽椖客瞥鲆约拜^上年同期無重大資產處置收益”;海航投資則稱,“凈利潤下降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房產銷售收入大幅減少、財務費用支出大幅增加、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所致。”
除了利潤分化之外,存貨指標也顯示地產企業的分化及集中。WIND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134家上市房企的存貨分別合計為3.1萬億元、3.6萬億元和3.7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4.8%、16%和14%。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前20家上市房企合計存貨約為2.6萬億元,占比72%,而在2015年這一占比為69%。
2016年,存貨規模最大的綠地控股達到4845億元,萬科A緊隨其后為4673.6億元,其次保利地產、華夏幸福、首開股份、招商蛇口等4家上市房企的存貨也過千億元;而存貨低于百億的上市房企多達81家,其中有些小型房企的存貨不足百萬元。
對此,方正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夏磊5月4日指出,“房地產企業分化正在加劇,大房企通過并購獲取資源,形成多元化布局,中小房企則在加速轉型。房企發展主要受銷售的影響,住房品質有嚴格保障、在消費者中有良好口碑的公司銷售業績也更好,回款速度及數量也會有優勢;從企業集中度來看,中小房企受定增及發債受阻影響較大,資金不充裕,發展受限,存在被大型房企收購的可能性;從盈利能力來看,資金雄厚的公司有能力在核心城市及周邊集中布局,享受稀缺資源帶來的高回報。”
在行業分化和集中的大勢下,很多房企都在談轉型,但規模不同的房企,轉型的思路天壤之別。
上述房地產行業分析師指出,大中型房企在考慮往多元化方向發展,比如以前純粹做住宅開發的,逐漸涉及商業地產的開發和運營、物流地產、養老地產、長租公寓等,也有通過參股一些牌照型的金融企業向金融領域發力,還有一個方向就是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小型房企更多是以逐漸退出房地產市場為主,轉型方向主要有醫療、環保、傳媒、教育、互聯網等,有的是自謀變,有的是直接將企業或者項目賣掉。 (編輯:巫燕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