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6 23:52: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曾艷艷
在進口廢物的加工利用環節,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到底有多嚴重?環保部給出的答案讓人觸目驚心。
僅僅在13天之中,該部門就查出了1535個涉嫌違法行為,涉及590家企業。
7月14日,環保部召開環境執法情況新聞通氣會,介紹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進展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經完成檢查的888家企業中,383家檢查時處于停產狀態,53家已關閉。
對此,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停產企業并不代表沒有環境問題,“停產企業數量在逐步上升,可能是看到力度比較大,有些企業就選擇停產,但停產一樣要查問題。”
停產企業一樣要查
自7月1日起,環保部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參與此次專項行動的人員都是精挑細選的。”田為勇說,一共組織了1700人,分成60個檢查組,對22個省1792家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開展專項檢查,平均檢查每家企業的時間是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檢查的888家企業中,383家檢查時處于停產狀態,53家已關閉。
對此,田為勇強調,停產企業并不代表沒有環境問題,仍然可以檢查其環境是否合格。檢查之初,停產企業占檢查企業的比重是40%,截至7月13日停產企業比例已經達到了50%。
“停產企業數量在逐步上升,可能是看到力度比較大,有些企業就選擇停產,但停產一樣要查問題。”田為勇說。
此外,環保部還發現了一批涉嫌走私、倒賣進口固體廢物和洋垃圾的犯罪線索,也進行了歸納匯總,并移交公安、海關和質檢部門查處。
有進口廢物被違法轉手十幾道
田為勇介紹,在已完成檢查的888家企業中,涉及存在問題的企業數量為590家。
從數據上看,存在問題的企業占檢查企業的比例達到了66.4%,我國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中的問題為何如此突出?
田為勇解釋說,環保部在開展這次專項行動之前,已經列出了企業清單,對企業類型進行了分類。企業是否存在問題,在檢查的時候,底數已經比較清楚。同時,除人員現場檢查之外,環保部還組織了一批專家在后臺作技術支持,有問題的企業很難不被發現。
近兩年來,違法進口廢物的問題從未中斷,甚至有所抬頭。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之下,這些企業到底是如何進行進口廢物違法倒賣的呢?
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田為勇介紹,這類違法的進口廢物處理的企業,有的是有廠房、有地址,而且企業還有廢物進口的數量等數據,但在檢查過程中,這些企業連生產設備都沒有。“進口的廢物肯定就是轉讓出去了,通過信息化手段,交易方不見面,轉幾次手就倒賣出去了,有的涉嫌轉手十幾道。"田為勇說,這一塊是環保部打擊的重點,這類問題是絕對不允許的。
田為勇強調,接下來對這類企業將嚴格審批,保持高壓態勢不變,“明年可以繼續開展專項行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