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3 23:33:01
內地新經濟企業紛紛“走出去”上市,說明IPO嚴審將濫竽充數和造假欺詐者擋在IPO大門之外,只是解決了“壞公司不能IPO”的問題,并沒有有效解決讓“好公司盡快IPO”的問題。特別是大批新經濟的優秀公司依舊無法通過IPO進入A股市場。
每經編輯 朱邦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朱邦凌
IPO審核通過率驟然下降,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焦點。11月7日的新股發審會上,6家上會,5家被否。新一屆的發審委“開工”審核企業IPO申請已經滿一個月,從這一個月的情況來看,共計有52家企業上會,其中31家獲得通過,16家被否,5家暫緩表決。
“史上最嚴發審委”的嚴格審核博得市場一片喝彩。確實,過去多年新股造假、欺詐上市、業績變臉、上市即重組等問題的存在,令投資者對IPO嚴審有很高期待。不讓有問題的公司帶病上市、蒙混過關,是市場各方的一致呼吁。低通過率反映出的從嚴審核趨勢,將從源頭上凈化市場環境。
但我們在為“史上最嚴發審”喝彩的同時,也應理性地反思:IPO嚴審能為A股市場帶來下一個騰訊嗎?目前的IPO審核制度能為A股市場培育下一批BAT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近期優質中資企業境外IPO的情況,用事實說話。11月9日晚,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搜狗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市值超過50億美元。11月8日,閱文集團于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共發售1.51億股,每股發售定價55港元。上市首日,股價漲幅86.18%,收盤價每股102.4港元,“網文第一股”以成熟的商業成長性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此前,“金融科技第一股”眾安在線在港交所上市受到資金熱捧。
搜狗、閱文、眾安,都是互聯網、泛娛樂、在線保險等新經濟的優秀代表性公司。美股、港股市場似乎正在上演一場新經濟企業上市熱潮,而港交所吸引新經濟的做法尤為值得關注。
前段時間,港交所進行了創新板的討論。近期還加大了對內地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的推廣力度,在上海、廣州、深圳前海舉辦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研討會和論壇,加強新經濟企業對港股市場的了解和認識。
內地新經濟企業紛紛“走出去”上市,從一個側面說明,IPO嚴審將濫竽充數和造假欺詐者擋在IPO大門之外,只是解決了“壞公司不能IPO”的問題,并沒有有效解決讓“好公司盡快IPO”的問題。特別是大批新經濟的優秀公司依舊無法通過IPO進入A股市場。
近期,上交所管理層在不同場合表態將開展“新藍籌行動”,為新藍籌公司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對不同的行業、企業采取不同的服務模式。希望未來十年產生的新一代“阿里、騰訊、百度”能夠優先選擇上交所上市,而不是舍近求遠到境外市場。
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上交所理事長吳清表示,將穩步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要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條件,進一步強化中介機構責任,進一步加大市場基礎配套制度建設,穩步推進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強化新股發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交易所實施“新藍籌行動”,除了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引進高技術企業之外,重頭戲應該是吸引新經濟公司。而要做到“未來十年產生的新一代阿里、騰訊、百度能夠優先選擇上交所上市,而不是舍近求遠到境外市場”,前提就是改革目前的IPO標準。以適應新經濟的IPO標準,助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
2015年,監管層曾動議在創業板設立專門層次,支持符合一定條件但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在A股市場上市,被稱為“未盈利互聯網板塊”。上交所也曾設想成立戰略新興板,后來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擱置。
目前,阻礙新經濟公司上市的障礙主要是特殊的VIE架構、同股不同權、員工持股、盈利指標幾個方面。其中,最為棘手的就是未盈利新經濟公司如何IPO。
應該看到,新興互聯網公司IPO上市時機的選擇具有行業特殊性。
互聯網企業的成長一般經歷競爭優勢積累、業績爆發和業績調整三階段。新興企業在“競爭優勢積累階段”中后期到“業績爆發階段”早期,企業處于戰略性虧損狀態,但比較適合IPO融資。
因此,未盈利互聯網企業IPO是有行業合理性的,切不可將未盈利互聯網板塊簡單比喻為市夢率、上市圈錢。A股市場的ST制度、退市制度也需在頂層設計中有配套方案,適應未盈利互聯網公司上市后的要求。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