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 2018-05-21 10:47:59
新一輪的開放會給外資公司帶來哪些變化?中資公司是否做好了準備?上一輪開放中外資公司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中資公司還能從外資公司身上汲取哪些養分?中國保險業的“無限戰爭”結局又會如何?
外資保險的春天真的來了。
5月14日,上海市金融辦負責人介紹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情況。更讓市場興奮的是隨后公布的一份名單:
全球三大保險經紀商之一——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韋萊”)、歐洲最大的保險集團——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下稱“安聯集團”)、“宇宙行”工商銀行旗下工銀安盛人壽、“小超人”李澤楷旗下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下稱“富衛人壽”)赫然在列。
陣容強大、來勢洶洶,外資保險有備而來,中資保險準備好了嗎?中國保險業是否會迎來一場“無限戰爭”?
“小超人”李澤楷的公司要來了?這個消息在保險圈“炸開了鍋”。
根據上海市金融辦披露的信息:5月4日,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國銀保監會提交了籌建富衛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材料。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為瑞士再保險、盈科拓展集團等持股的富衛集團全資子公司。
盈科拓展自然無須贅述,是“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公司分別持有電訊盈科及盈科保險兩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富衛集團于2013年在亞洲成立,總部設于中國香港。截至2017年6月30日,富衛香港的人壽保險運營機構總資產為1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0%。2014年9月,富衛集團在上海成立代表處。
有消息人士透露,擬在上?;I備的這家富衛人壽保險公司為合資人身險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持股比例為51%,另兩家民營背景的中資企業合計持股49%。
5月1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前往富衛集團上海代表處采訪,前臺工作人員稱:“公司員工外出開會,辦公室沒有人,不便接受采訪。”
與神秘的富衛集團相比,安聯集團在中國的布局開始得更早。根據上海市金融辦披露的信息,5月9日,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總部決定在上海獨資設立安聯(中國)保險集團公司,并抓緊落實籌備事項。
事實上,在華外資機構中,安聯集團在華所持有的金融機構牌照最多,包括與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合資設立的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華獨資子公司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與太保集團聯合創立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國泰君安證券發起設立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世聯合大中華區救援公司、裕利安怡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此聯系了安聯集團有關負責人。對方給出的書面回應稱:“我們確實正在和相關部門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在中國的發展。相關詳細信息,我們將在合適的時機做進一步分享。”
根據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報告,安聯集團2018年第一季度總收入增長0.7%至365億歐元,歸屬于股東的凈收入增長6.8%至19億歐元。其中,壽險和健康險新業務保費價值增長1.7%,達到150億歐元,產險和責任險業務毛保費增長1.1%至178億歐元,集團旗下管理的第三方資金凈流入高達209億歐元。
上述有關負責人強調:“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也是安聯集團重要的戰略市場。安聯集團始終致力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包括壽險、健康險、財產險、信用保險、全球救援以及投資和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除了富衛人壽和安聯集團,4月27日,英國韋萊集團控股的韋萊保險經紀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范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5月2日,工銀安盛人壽公司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公司,成為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后獲批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4家外資保險各個有備而來,“無限戰爭”一觸即發?
華東師范大學保險與風險管理系副教授賀思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在新一輪的金融開放中,保險業被推到最前面。這對保險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也是非常大的挑戰。”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人均GDP為8000到10000美元,從國際保險業的歷史發展過程看,這正是保險業大發展的“窗口期”。
“通過保險市場的開拓,帶動大銀保市場的發展,是比較穩妥、可行的金融開放路徑。”在賀思輝看來,“保險業新一輪的放開,不僅局限在保險業內,應該放在整個銀保大市場里考慮問題,是國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組成。”
那么,問題來了:新一輪的開放會給外資公司帶來哪些變化?中資公司是否做好了準備?上一輪開放中外資公司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中資公司還能從外資公司身上汲取哪些養分?中國保險業的“無限戰爭”結局又會如何?
賀思輝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保險市場對于任何一家外資公司而言都是巨大的誘惑。新一輪的開放留給外資公司更大的決策權,市場競爭趨于更加自由。更重要的是,對外資公司而言,開放也將帶來更大的商業利益。”
對此,惟一一家全外資保險公司——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當聽到保險業將進一步對外開放時,內心特別興奮。這個政策不僅利好友邦中國,對所有的外資保險都是普惠的。在中國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后,保險市場的競爭格局未必是零和博弈,而是不同外資保險公司一起做大‘市場蛋糕’。”
中德安聯首席營銷員渠道官李新祥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跑馬圈地’的初級市場中,講求專業精準、效益優化的外資保險公司優勢并不明顯,發展相對遲緩。但是,當市場進入個性化區分時,我們的優勢就開始凸顯。”
“事實上,外資保險公司最近兩年已經有了起色,并開始加大投入,預計2020年外資保險會呈現井噴式發展。”李新祥指出,隨著新一輪的開放,外資保險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速。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看來:“在上一輪開放中,外資保險公司大多以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在中外股東的相處中,公司文化和管理理念存在較大分歧,常常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市場。”
對此,一位資深保險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在新一輪的開放中,包括文化、管理理念沖突等問題或許可以得到一定解決。“以人身險為例,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3年后甚至可以100%控股,這就給了外資人身險公司更多的運作可能性。全外資的競爭優勢有多明顯,看一看友邦中國的市場地位便可知”。
那么,面對外資的“虎視眈眈”,中資公司又該如何應對?
賀思輝建議:“中資保險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大集團,應該主動在一些產品、市場、渠道領域與外資公司進行合作,并且學習、消化、創新。新一輪的開放看似是對外資公司開放市場,但作為本土企業,更熟悉環境,應該利用外資公司的經驗,挖掘更大的發展機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