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5 22:34:26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在廣交會參加論壇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外需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中方企業保渠道、保品牌的意識非常強烈,這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應對外部壓力的重要抓手。企業尤其需要通過打造“進口渠道不可替代性”這樣獨一無二的優勢,來維持自身的競爭力。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15日,第12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跡象明顯,本屆廣交會仍然吸引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636家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19家。
一年多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愈演愈烈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8日宣布,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而在另一方面,我國前三季度外貿數據卻格外亮眼,9月份進出口額還創下歷史新高。
如何理性看待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貿數據?中國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壓力?中國市場對外國采購商的吸引力體現在什么地方?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廣交會國際貿易發展論壇現場獨家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NBD:10月12日,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外貿數據,9月份進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這樣的結果是否正常?對此您如何評價?
梁明:客觀來看,今年我國前三季度的外貿數據是非常亮眼的,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約為3.4萬億美元。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超過4.6萬億美元。從單月來看,9月份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出口總值均創歷史新高,這充分說明我國外貿形勢是穩中向好的,我國外貿企業是有韌性的。
我們經過調研后發現,盡管面臨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中方企業保渠道、保品牌的意識非常強烈,這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應對外部壓力的重要抓手。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是中美貿易存在較強的互補性,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已經落實到中美企業家的實踐當中。
在這樣的前提下,(廣交會期間)已經有美國采購商愿意與中方企業分攤已經加征的關稅,從而能夠把訂單繼續下去。我想,這也能解釋為何我國前三季度外貿保持平穩增長。
NBD:也有觀點認為,當前外貿成績亮眼是“寒冬”前的集中爆發,具有偶然性,并且認為四季度出口有可能下滑。對此您是否認同?
梁明:我并不認同這個觀點,尤其是“寒冬”這個概念,中國外貿形勢短期內不會迎來所謂寒冬。確實有人提到,三季度外貿數據亮眼存在搶出口、搶進口的現象,我認為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大量企業在做出口多元化的探索。
NBD: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外貿企業對于未來形勢仍然持有不明朗的態度,您如何預判明年的外貿走勢?
梁明:確實,美國提出對中國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但企業對此也不因過于消極和悲觀。企業要設法提高出口競爭力,這很關鍵。從當前來看,美國進口的所有中國商品當中,有22%左右的商品只能從中國進口,進口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這就是我們出口競爭力的體現。
研判外貿形式,我認為2018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很可能會創歷史新高,2019年可能會延續回穩向好的態勢。
NBD:抵御外部風險,一方面需要發揮企業內生動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前,我國的外部環境如何?
梁明: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這只是開始,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政策來提高出口企業的利潤率,降低出口企業因為加稅帶來的損失和風險。比如提高出口國家的承保率,再比如貸款便利化措施,這些政策已經納入到研究范圍當中,我想很快會有所體現。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貿數據可以發現,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很高。如果出口信保覆蓋得不夠,許多企業還不太敢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所以,我們在研究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承保率,從而打消企業在這方面的擔憂。
NBD:在本次廣交會之前,曾有人擔憂外國采購商可能會減少,實際數據卻是有所增加。對此,您怎么看?
梁明:廣交會已經舉辦124期,影響力非常顯著,廣交會幾乎每一年都會去國外做推介,提升品牌影響力。至于外國采購商如何對待廣交會,我認為,少數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是不會影響到中國市場和商品吸引力的。
現在,許多出口商品并不是單一的,而是需要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些產業鏈受人工成本高、原料成本高等因素影響,只有在中國才能提供合乎要求的產品。比如兒童吃飯的高腳椅,美國就將其從征稅清單中刪除了,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
NBD:您認為,廣交會未來更好地吸引外國采購商的改革方向在哪里?
梁明:廣交會已經有61年的歷史,從過去非常單一地展示產品,到現在更加多元化,持續擴大展館的規模足以說明其影響力。其中,分區設置和專業化服務能夠為外國采購商營造更便利的交易環境。包括今年廣交會還引進了專業論壇,使其不僅僅是展示商品的舞臺,更是展示、分享智慧的舞臺。我認為,未來廣交會需要進一步在服務的精細化和專業化上下工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