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2 18:06:01
距離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已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各城市除了繼續打破基建、交通等硬件屏障以外,它們之間的制度壁壘也在進一步軟化。
每經記者 朱玫潔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近半個月,長三角的城市特別忙。
11月11日,連接上海市金山區與浙江省嘉興市的葉新公路新建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是長三角一體化打通省界“斷頭路”9個項目中,最先開工的一條連接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道路。
16日,杭州市地鐵集團放出風聲稱,上海地鐵聯合支付寶與杭州、寧波地鐵攜手,正在努力推進三城地鐵“刷碼過閘”的互聯互通,并有望在今年內實現。
……
如今,距離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已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各城市除了繼續打破基建、交通等硬件屏障以外,還做了些什么?
一體化的抓手
長三角的三省一市,擁有35萬平米土地,2億人口, 19萬億GDP。
把這片土地、這群人、這些生產力 “一體化”起來,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它意味著什么?
舉幾個例子,這包括規劃一體化,制定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交通的一體化,打通省際斷頭路;市場一體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合作;還有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統一各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規劃、標準、監測、執法等等。
諸多要素,總得有個抓手。
在科創領域,G60科創廊道途經上海(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城,坐擁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蘇南、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長三角的一個重要區域協作平臺。
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3天后,它又多了一個“標簽”,作為長三角開放型經濟一體化的試驗田。
11月8日,G60科創走廊九城市擴大開放政策發布會在進博會上舉行,發布《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協同擴大開放 促進開放型經濟一體化發展的30條措施》,其中表明G60科創走廊要在“一網通辦”、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長三角城市群相關發展經驗,開創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開放型經濟新局面。
此次措施三十條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探索更開放的道路,二是在開放措施上,九城要一體化發展。
在一體化中,一個重要理念是:實現市場一體化,招商引資的政策均等化,降低城市群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以促進人口、資金、科研成果在城市群內部流通。
實際上,產業集群跨省市發展、企業跨省市投資審批辦理的過程中,常常面臨異地跑多次等“中梗阻”問題。有城市政府部門負責人坦言,證照跨過了省界,但各地規則、標準差異還是不小。如在首批30項可以異地辦理的事項中,關于“內資有限公司的設立”,9個城市竟有9條完全不同的標準。
在此次措施三十條中,第一條就提出持續深化“一網受理、九城通辦”。
實施外商投資企業市場準入九城市“一網通辦”,完善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互聯互通,逐步由證照辦理向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等更廣服務領域拓展,加速推進準入標準共認、業務系統互聯、數據資源共享,持續深化“一網受理、九城通辦”。
同時此次措施三十條直指外企的難題,第三條明確提出,九城市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等問題。第二十三條提出九城市建立國際專利快速審查、確權和維權機制,并在知識產權上聯合執法。
九城市協同推行醫療器械注冊人和非特化妝品進口備案等制度,在商務等領域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放寬進口產品準入,促進市場統一,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等問題。
另外,此次措施三十條對一些問題一直被外界關注的問題作出了表達。例如G60九城將率先復制上海市、浙江省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經驗,率先探索放寬外資在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的股比限制等等。
實際上G60還很年輕,在今年才完成九城共同參與的格局。其作為長三角第一個城市聯盟,GDP占到長三角近1/4,自然在一體化上被寄予厚望。而此措施三十條的發布,將為九城在產業、人才、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具體聯動提供指引。
第二個城市聯盟
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東風下,長三角城市群中,又出現了繼G60之后的第二個城市聯盟。
本月17日上午,長三角產業創新峰會在上海開幕,上海市普陀區,江蘇南通、鹽城、連云港,浙江舟山、臺州,安徽淮北、銅陵等8個市(區),共同啟動“長三角產業創新城市聯盟”這一平臺,并邀請山東臨沂作為伙伴城市。
當天的峰會上,九個相關區市各自至少派出了一位副職以上的主政者出席。峰會表示“長三角產業創新城市聯盟”將著力在“產業+資本”方面,探索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同時,會上簽約成立了“長三角產業創新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00億,首期規模25億,主要聚焦區域內龍頭公司的并購重組、國企混改、股權投資等。
城叔(公眾號ID:urban_evolution)注意到,除了領頭的上海,在這兩個城市聯盟中并無重復的地市,并且這其中的部分城市也并不算發達。
實際上,城市群一體化正是要帶動這些中小城市的發展。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這也是十九大提出的任務。
對于上海來說,聯動周邊城市意味著增加自我資源配置的功能。正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所說:“縱觀全球,沒有一個地方因為封閉而發展,都是因為開放而興旺,長三角亦應是如此。”
在此次新成立的長三角產業創新城市聯盟中,也由上海普陀區作為首發倡議方。
無獨有偶,11月19日上午,《上海市臨港地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行動方案》發布,上海臨港新城表達出打造以臨港—張江為主軸的南北科技創新走廊和以東部沿海城市為主軸的長三角沿海創新帶的意愿,并表示將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項資金,鼓勵跨區域項目合作等等。
動作更快的,可能是上海嘉定區。就在昨天下午,上海嘉定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透漏在11月28日首屆長三角科技交易博覽會開幕當天,上海嘉定將聯合蘇州、溫州成立長三角創新服務貿易共同體,并為長三角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揭牌。
其實早在今年六月發布的《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長三角地區合作近期工作要點》中,便提出近期工作重點是推進“六個一批”,其中就包括積極搭建一批合作平臺。
整體來看,這半個月,長三角城市合作平臺已經開始活躍,沒“組團”的城市,也在積極對接上海。雖然,這些合作平臺大部分還在相互對接、建立機制的階段,但比起計劃、倡議而言,已經開始第一步的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