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4 18:27:41
寧吉喆介紹道,將研究制定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商品消費的措施,加快旅游、文化、健康、體育、教育、育幼、養老、家政等服務業發展,釋放服務消費的巨大潛力。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姚祥云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3月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年會在北京開幕。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比較明顯的下行壓力,如何充分發揮宏觀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有力地對沖下行壓力影響,確保今年經濟增長能順利完成6%~6.5%增速的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論壇現場注意到,對于這個與會嘉賓一致關心的問題,24日上午,出席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未來政策措施、對外開放舉措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闡述。
去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經過了一輪短期下降又企穩回升的過程。新一年,哪些領域會吸引重點投資?一些投資手段和方式是否會在規范化的背景下重啟?記者發現,寧吉喆在現場對于下一步如何推進投資工作,進行了重點介紹。
他指出,要加大補短板力度,聚焦三大攻堅戰等薄弱環節,在脫貧攻堅、生態環保、農業農村、水利、科技創新、棚戶區改造、社會民生和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領域促進有效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寧吉喆還在發言中提出,要依法合規采用PPP等多種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補短板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川藏鐵路、沿江高鐵等一批重大工程規劃建設。
除投資外,消費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當前,中國消費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如何將這樣的潛力轉化為紅利?寧吉喆就在發言中指出,我國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投資市場,要適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者在內的14億居民消費升級和分級的態勢,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服務結構、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暢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投資的循環。
寧吉喆還介紹道,將研究制定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商品消費的措施,加快旅游、文化、健康、體育、教育、育幼、養老、家政等服務業發展,釋放服務消費的巨大潛力。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在消減無效產能方面無疑取得了可觀的成果。論壇現場,寧吉喆就用了一組全面的數字表示:“我們著力推進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過去一年,進行了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
據他介紹,2016年~2018年,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5億噸以上,退出煤炭落后產能8.1億噸,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還取締了違法違規的地條鋼產能1億多噸。穩妥處置僵尸企業,重點行業供求關系發生明顯變化。去年全年,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處在76.5%的較好水平。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從過去一年的情況來看,鋼鐵、水泥、煤炭、石化行業的價格上漲非常迅速,給下游帶來了非常大的成本上漲的壓力。去產能是否已經出現了“過”的傾向?
對此,寧吉喆在現場專門回應稱,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比如說,五個比較主要的行業,鋼鐵、煤炭、石化、石油、天然氣等行業的利潤占到整個工業行業利潤的70%到80%。而有關方面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偭可先ギa能的目標是堅定不移的,同時要考慮結構性的去產能。近一兩年來,結構性去產能、系統化優產能,就是根據去產能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對策。去年四季度以來,鋼鐵、煤炭等行業價格上漲較快的現象有所緩解。
寧吉喆最后強調:“去產能確實是要按照市場化的規律、法制化的方式,考慮到供求動態平衡的狀況,加大結構性調節的措施。”
今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召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6年來,它對沿線國家產生了哪些可見的變化?
“我昨天在雅萬高鐵工地做了調研,我是夜里回來的。”寧吉喆在論壇上向在場聽眾介紹了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新進展。
他強調,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72份合作文件。數字絲綢之路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新熱點。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1.3萬列,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
在具體項目進展上,寧吉喆表示,雅萬高鐵全面開通,匈塞鐵路、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建設扎實推進,瓜達爾港等重點港口項目進展順利,國際產能合作穩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產業集聚效應持續增強。截至2018年末,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許多就業,增加了稅收。
寧吉喆提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和‘五通’,即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人心相通的方針,遵循市場導向、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同時政府加以引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封面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