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04 17:13:38
快遞收入首次超越快運收入,意味著德邦正式成為以“快遞”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德邦快遞將與順豐、通達幫、百世等快遞公司開啟全面競爭。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2018年7月宣布更名“德邦快遞”并全面發力大件快遞業務之后,德邦股份(603056.SH,以下簡稱“德邦快遞”)交上了戰略轉型后的首份答卷。
4月3日晚間,德邦快遞發布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30.25億元,同比增長13.15%;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7億元,同比增長28.13%,創歷史新高;扣除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45.29%達到4.5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德邦的快遞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13.97億元,2015-2018年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6%,快遞業務量為4.47億票,同比增長63.87%;票均收入為25.49元,同比上漲0.39%。而快運業務2018年收入為112.06億元,同比下降13.76%,公司快遞業務營收首次超過快運。
貫鑠企業CEO、快遞專家趙小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收入首次超越快運收入,意味著德邦正式成為以“快遞”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德邦快遞將與順豐、通達幫、百世等快遞公司開啟全面競爭。同時他認為,從快運為主到大力發展快遞業務,德邦的兩條腿走路模式進行了新的轉化,但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快遞年復合增長率86% 快運營收下降
“德邦快遞僅用5年時間,便實現了快遞業務從0到100億的突破,成為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行業龍頭。”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正如崔維星所言,在德邦快遞2018年的財報中,其快遞業務的表現可謂搶眼。
年報顯示,德邦快遞的快遞業務漲幅明顯,自成立快遞業務至今,德邦快遞業務首次突破100億大關,年營收達到114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86%。
與此同時,德邦快遞的業務量從2015年的0.6億票上升至2018年的4.47億票,三年復合增長率86%,高于快遞行業整體收入增速。截至2018年末,公司鄉鎮覆蓋率達到95.2%,較去年提高14.1個百分點,快遞覆蓋能力大幅提升。
但是另一方面,曾為德邦快遞主業的“快運”業務則進一步縮水,德邦快遞在年報中表示,快運業務2018年收入為112.06億元,同比下降13.76%,主要受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整車業務處于戰略調整期,業務量有所收窄帶來的綜合影響。
德邦在2018年7月宣布更名德邦快遞,被認為是一頭扎進了“紅海”,區別于順豐、通達系等傳統意義上以小件快遞為主的快遞公司,德邦快遞則將“大件”作為公司戰略發力點。而德邦快遞的零擔基礎讓其在大件快遞市場具有先發優勢,這也一度被認為是德邦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正如趙小敏所言,隨著快遞業務的增長,德邦接下來或將直面順豐、通達系等快遞領域老玩家的挑戰,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貨、快運領域,順豐等快遞公司的布局也是緊鑼密鼓。
順豐控股董秘甘玲4月2日公開表示,順豐快運業務近3年實現了高速發展,營收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80%,2018年營收81億,預計2019年將邁入百億級;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則在2018年底表示,中通快運要在2019年力爭完成貨量460萬噸,產值超24億元,盈利超1億元。無論是快遞還是快運領域,德邦接下來要走的路,似乎還是充滿變數。
“雖然快遞業務增速很快,但是整體來說,德邦的快遞業務量還是非常小,接下來還需要在提升市場份額方面下功夫。”趙小敏表示,同時他直言,德邦還需要明確快運在企業策略中占據怎樣的位置,能否重新讓快運業務有競爭力,否則,如果快遞發展不能達到預期,快運再進一步壓縮,公司或將面臨一定的風險。
科技投入成快遞企業重頭戲
“對標華為”的德邦快遞,在科技領域的投入也引人關注。
年報顯示,近幾年,德邦快遞每年在IT上的總體投入約占營業額的2%。受益于科技投入帶來的降本增效,德邦快遞單票成本有所下降,2018年公司快遞單票成本23.11元,同比下降3.72%;快遞員收派效率也提升了28.7%。
此外,年報披露,德邦在物聯網、人工智能、柔性自動化、自動駕駛和生物識別等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并陸續引用到快遞實務中。同時,德邦快遞2018年加強了同外部企業的戰略合作,先后與36家公司開展了72個項目,合作對象包括華為、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
崔維星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德邦快遞未來要有所成就,必須在科技方面有所投入,雖然現在德邦已經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本,也跟非常多的外部公司進行合作,但是還不夠,公司未來想在科技方面做到更強、更好。
不過,在已發布年報的快遞上市公司中,無論是順豐還是中通,均將科技投入作為一個重點投資項目。順豐在2018年報中透露,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高達27.23億元,科技從業人數規模超過5,754人(含外包)。中通也在最新發布的年報中表示,將加大基礎設施和智能科技研發的投入作為接下來的目標。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企業唯有數字化、智能化才能應對持續攀升的業務規模,需要逐步構建人、車、倉、貨的數字化和互聯互通。實際上,不僅是快遞企業,整個物流行業都正在迎接科技化帶來的全面洗禮。
對次,趙小敏表示,這兩年,中國的快遞公司都處于一個企業轉型階段,以前快遞公司關鍵靠量,而隨著全球物流一體化,國內物流公司也回歸到物流行業規律上。
“但是從市場來講,無論是投資還是自己研發,快遞企業都要盡快證明自己的科技含量,將自己的科技投入體現出來。”他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