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09 23:36:19
隨著大數據、5G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應運而生。而當機器人邂逅科創板,雙方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靈活的清潔機器人、自動的生產機器人、進入人體的無痛醫療機器人……隨著大數據、5G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難想象,未來各行各業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當機器人邂逅科創板,雙方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隨著科創板的持續推進,作為高新技術和硬科技的代表,機器人和資本的結合也再度成為頗受業界關注的話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目前過百家沖刺科創板的企業中,機器人企業占據9席。
賽伯樂綠科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智能制造是科創板的重點板塊,這一政策的推出無疑給機器人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雖然科創板實行注冊制,但并不意味著機器人企業的科技含金量被降低,相關機構對于硬科技企業的門檻一直沒有降低,這將激勵更多的機器人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并及時進行迭代升級。
科創板無疑為智能制造產業帶來了新的機會,其中,機器人企業的動向頗受業界關注。
此前,上交所副總經理劉紹統在2018年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應該結合科創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增強發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支持擁有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比較高、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或者戰略新興產業,并且達到一定條件的科創企業上市。國金證券分析師孟鵬飛認為,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是“硬科技”重要組成,根正苗紅。
業界的看法和市場情況有著高度的契合性,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9日,超百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被受理,其中機器人自動化相關企業有9家。5家涉及自動化系統集成,包括3C自動化企業博眾精工、汽車電子自動化企業瀚川智能、鋰電自動化企業利元亨、聚焦機器視覺+自動化集成企業天準科技、汽車焊裝集成企業江蘇北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還有涉及工業機器人邊緣計算的映翰通、涉及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無線連接芯片的樂鑫科技、生產醫療機器人的安翰科技、專注智能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的九號智能。
記者查閱招股書(申報稿)發現,上述企業的一大共性為擁有相關核心技術。其中,多個企業的專利聚焦機器人視覺領域。例如,瀚川智能具有機器視覺高速定位技術及其他12項原始創新技術、利元亨擁有視覺檢測技術及其他10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九號智能擁有基于視覺的人體跟隨系統及其他9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天準科技已具備開發機器視覺底層算法、平臺軟件,以及設計先進視覺傳感器和精密驅動控制器等核心組建能力。
此外,映翰通擁有邊緣計算技術等核心技術共計16項、樂鑫科技擁有WiFi基帶技術等10項核心自主研發技術、安翰科技擁有磁控機器人技術等4項核心技術、江蘇北人擁有柔性精益自動化產線設計技術等35項相關知識產權。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企業擁有大量核心技術的前提下,要在技術的研發、更新方面保持領先并非易事。例如,博眾精工就在招股書(申報稿)中直言,其面臨著設計研發成本高、階段性技術不易突破等難點。瀚川智能也提到公司的技術開發和產品升級不能及時跟上市場需求變化的風險。
另一方面,機器人企業主營業務科技含量較高,企業雖對技術保護采取了措施,但仍存在核心技術泄露的風險。
登陸科創板,企業可以擴大直接融資的范圍。多位專家指出,相比A股上市,科創板上市程序相對便捷、上市時間會更快。
那么,機器人企業邂逅科創板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5月8日至10日,在浙江寧波余姚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上,科創板為機器人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成為了產業界和資本圈熱議的話題。
專家討論機器人“風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科創板對機器人產業有何意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知名教授王田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一些擁有核心技術的機器人需要資本支持,進而找到大規模的落地場景,科創板的推出對于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有直接推動作用,可以促進企業迅速成長。
談及為何沖刺科創板的機器人企業大多涉及自動化系統集成領域,王田苗指出,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國目前的自動化改造還沒有完成,處于邁向工業4.0的加速期。一大批自動化系統的機器人企業在當下你追我趕,希望搶占行業風口,而科創板的推出則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讓它們在資本市場尋求新的可能。
站在投資方的角度,賽伯樂綠科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冬對記者表示,智能制造是科創板的重點板塊,這一政策的推出無疑給機器人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雖然科創板實行注冊制,但并不意味著機器人企業的科技含金量被降低,相關機構對于硬科技企業的門檻一直沒有降低,這將激勵更多的機器人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并及時進行迭代升級。
投資人曹琦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即便成功登陸科創板,機器人企業的估值也不一定會被推高,相比互聯網等輕資產特點較強的產業,機器人作為硬科技的代表,資本對于其態度和布局也更為理性。
另外,曹琦偉進一步提醒稱,并非所有沖擊科創板的企業都具有非常高的價值,隨著產業的迭代和變革,機器人領域的格斗已經從核心零部件的競速變為軟件方面的博弈,在云端具有儲存能力、數據分析感知能力也是衡量其含金量的重要指標。
(實習生徐文璞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