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7 19:13:17
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明確提到,新基建項目在逾17萬億元PPP項目庫中占的比例很小,不足1000億元,占比只有0.5%。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湯輝
進入三月份以來,水泥、建筑建材等大基建板塊集體大爆發,之后雖然有回落,但是上峰水泥(000672,SZ)、冀東水泥(000401,SZ)、福建水泥(600802,SH)等多家股票均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最直接的原因與各地陸續公布的2020年計劃投資清單有關。
截至目前,已經有多個省市公布了2020年計劃總投資額,粗略估計,各省總計已經超過三十萬億元。而在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項目涵蓋高速公路、高鐵、能源等傳統基建領域。
不過也可看出,科技產業、創新載體項目、高精尖產業也是各地政府投資清單中經常提到的詞匯。所以5G、云計算等新基建概念也不甘示弱,整體走高。
另一個使得新基建概念股高漲有關的是,進入2020年后,多次政府會議中均提及了要打造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其實新基建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于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涵蓋了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領域。
隨著概念的擴展,新基建涵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除了眾所周知的以5G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領域,傳統基建領域中的補短板領域或者新興子行業也被囊括了進來,比如能源行業短板領域的特高壓和充電樁,民生基建領域的公共衛生和醫療等。
具體而言,據央視《中國新聞》節目報道,新基建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5G商用啟動儀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既然不是新概念,為什么這個時候又爆紅了起來?有人士分析認為,是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怎么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發文指出。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后,人們減少外出,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對各行各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可以不時從新聞報道中看到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的消息。從歷史上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曾增發特別國債加強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也曾推出大規模基建投資計劃。
任澤平在文中表示:盡管當時爭議很大、批評很多,但現在看來意義重大,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釋放了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巨大潛力。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車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我們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拉開差距,主要體現就是包括2008年這一波對‘鐵公基’這種基礎建設的投資。”
不過車寧也指出,“鐵公基”整體來說更像“大水漫灌”,比如遍布全國的公路網建設,從經濟價值來說,少數地方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一輛車經過,那這部分的投入和產出比是非常低的。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陳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提到其在2019年下半年觀察到的數據: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顯示,自2018年3月開始,各類投資的累計增速基本都在下滑,傳統“鐵公基”粗放型投入的邊際效用在持續遞減。
相比于傳統基建,新基建需要一定的工業基礎作支撐。車寧認為,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種地方去發力,就避免了大水漫灌的局面,使得資金的利用更具有針對性,“我們國家想要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就需要新基建,這體現在前沿基礎領域的投入上。”車寧說。
陳端也表示,新基建概念由此浮出水面成為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抓手和推動產業升級的基礎,接盤穩增長大任:“新基建的意義不只是拉動投資增長強化逆周期調節以對沖經濟下行,以新型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為依托,還帶來以下價值:1、在各細分行業場景中落地,可以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賦能;2、帶動應用層面的產品形態、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我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提供助力;3、拉動新場景下以數字信息技術為承載的新消費,既可以擴大內需降低當前形勢下我國對外部環境的依賴,又可以用線上數字化消費形成對線下實物消費的代償性滿足,讓我們的經濟轉變增長方式,早日從高能耗、高污染的過去走向綠色低碳、健康為本的未來。”
說得更為直接一點,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經濟所助理研究員肖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要深度挖掘數據信息,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的優勢,而這些都必須以建設完善的新興基礎設施作為基本前提。
智能化工廠概念圖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新基建里面包含的領域,比如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直是近兩年市場發展的熱點,國家和企業都在大力推進。這次疫情的爆發暴露出公共治理的一些短板,也讓企業認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以煤炭開采為例,受疫情影響,春節后,大多數煤礦面臨人員無法到位、原材料無法充分供應、運輸等問題,其中人員不能及時到位、既防疫情又防安全事故是影響煤礦生產的重要原因,這次疫情也讓政府和企業意識到機械化、智能化對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我國中東部地區煤礦由于開采時間較長,山東、河南、山西、貴州等省份由于開采深度不斷下移,安全投入越來越高,已經開始發展煤礦智能化開采。在2019年9月份,河南提出力爭到2021年底,實現60萬噸及以上煤礦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60萬噸以下煤礦全面實現機械化生產;山東稍微早一點,在2019年5月份提出到2022年,煤炭開采基本實現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力爭1/3以上工作面實現智能化無人開采。
具體到智能開采涉及的公司,有華為參與5G礦車,百度參與中國煤炭云的建設,中興通訊、山東聯通與兗礦開展合作成立“5G+智慧礦業聯合實驗室”等。
隨著5G的推進,各種面向各行各業的5G應用的鋪開,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流量的激增。東吳證券在相關研報中預計,5G時期流量將是4G時期流量的100倍,這也將進一步帶動流量基建、基站以及云計算等各個環節市場空間呈倍數級增加。
流量爆發則會帶來配套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網絡平臺服務需求的增長。近期阿里為了支持旗下遠程協作軟件釘釘就曾擴充10萬臺服務器,疫情期間有此動作的還有騰訊云等廠商。
其中關于IDC,太平洋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18年我國數據中心的全球市場份額不足10%,而數據量的占比已經超過23%,需求持續增長的同時,供給并沒有大幅釋放,當前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均出臺能耗、環評等指標限制,在北上廣一線城市IDC資源緊張的局面將繼續延續。
新基建是未來,但是對于新基建應該有一個理智、清醒的認識。
車寧表示,從各地投資清單來看,有兩點需要特別說明:其一,從總量來說,以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投資總數和當年的計劃完成數來看,出入不大,并沒有像市場上說的,因為疫情來了,為了緩解經濟困難,就有一個量的突破;其二,雖然新基建在各地政府的投資清單里面比重有所提升,但是僅僅是作為一部分。而且在相當多的省份里面,并不是作為投資的大頭。
車寧強調:“新基建一直是一個延續性的動作,比如說5G、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某些地區當地政府已經在大力推進。它更多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既不能夸大新基建橫空出世的感覺,也不能夸大量的增長。”
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也明確提到,新基建項目在逾17萬億元PPP項目庫中占的比例很小,不足1000億元,占比只有0.5%。
云辦公概念圖 圖片來源:攝圖網
政府投資所需要的資金一般從哪里來?肖旭介紹了幾個比較主要的渠道:地方政府債券、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產業引導基金。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應該是以專項債為主要來源。
在車寧看來,資金的募集和使用方式相比過去更加多元,也更加開放。
雖然各路資本涌進新基建領域,但是花長春認為,新基建發展空間巨大,但因為占比小,不足以撐起穩增長。車寧也向記者提及:“整體的投資總量并沒有一個突破性的增長,新基建在通用的基礎技術方面,可以拿跑步來比喻,長期來看肯定是能夠強身健體,但是短期想要靠跑步抵御感冒有點困難。從這個角度講,對于拉動GDP的增長,并不能夠起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
胡麒牧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一般來說經濟增長靠“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外貿。新基建主要對應的是投資需求。而目前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是消費,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所以單靠投資無法支撐起穩增長的任務,還要從刺激消費上下大力氣。外貿因為貿易形勢不確定性,加上疫情的影響,也不能太樂觀。
陳端也表示,新基建發展空間巨大是事實,但從基礎設施投資到產業生態完善再到應用創新噴薄需要有一個時間過程,短期內穩增長還不能單單依靠新基建,需要新舊基建和區域經濟布局的協同規劃,以新基建的賦能作用拉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都市圈的快速形成,以人流、物流的新型匯集與鏈接形成新的發展勢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