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6 08:35:11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李彪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星
歷時8年“長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11月15日終于正式簽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上午出席第四次RCEP領導人會議時表示,今天,我們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RCEP的簽署。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這不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志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RCEP的簽署具有劃時代意義,世界上不僅會誕生一個規模最大的自貿區,還將重塑全球經貿規則和格局,亞洲產業鏈有望領跑全球經濟。
延長產業鏈分工 形成更緊密框架
RCEP談判啟動于2012年11月,協定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個對話伙伴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
據統計,RCEP15個成員國覆蓋了22億人口,GDP總額達25.6萬億美元,區域對外出口額達5.6萬億美元,吸引外商投資3700億美元,這些指標均占全球總量的30%左右。因此RCEP成功簽署,將意味著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超級經濟圈"誕生。
規模大是RCEP最為直觀的一個特征。RCEP覆蓋全球最有增長潛力的兩個大市場,一個是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另一個是6億多人口的東盟市場。除了大以外,更為重要的是,RCEP延長了全球產業鏈的分工。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RCEP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巨型自貿區,它首先會通過貿易和投資的創造效應和轉移效應,擴大區域內的相互貿易和相互投資,延伸全球產業鏈,增強區域生產網絡體系的功能,使得15個成員獲得更強勁的增長,同時為亞太和全球打強心針,更好地應對當前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沖擊。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全球一共有3大經濟中心,分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經濟中心,以歐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中心,和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亞太經濟中心。“北美和歐盟兩個經濟中心都有比較明晰的框架協議,而亞太則相對更加分散。”
白明進一步表示,RCEP簽署之前,亞太經濟中心就好比是一只手,手掌是東盟,而5根指頭指的是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并沒有形成一個緊密的、統一的框架。“協定簽署以后,關稅和投資壁壘進一步被打破,域外貿易進一步轉向域內貿易,不僅有利于延長產業鏈分工,也有利于進一步降低企業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成本。”
對資本、技術等產生低成本效應
打破關稅壁壘給雙邊貿易和投資帶來的活躍度從今年的疫情中可見一斑。從今年初開始,東盟反超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這種在當時被外界認為的臨時性反超竟然保持了大半年。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實施報告》,中國自2009年開始即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根據東盟方統計,2019年雙邊貨物貿易額5079億美元(占東盟貿易總額的18%),相比2010年的2355億美元增長1倍多,約為2005年貨物貿易協議生效時的4倍。
根據中方統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嚴峻形勢下,2020年1~9月中國和東盟貿易額逆勢增長5%,形成中國和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良好局面。在2019年中國自東盟的進口中,享受優惠關稅的進口額同比增長9.6%,占中國享惠進口總額的49%。
財政部于11月15日在其官網撰文稱,RCEP協定貨物貿易自由化成果豐碩。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自貿區有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重大階段性建設成果。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協定有利于推動實現區域內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
財政部表示,RCEP順利簽署,對增強各國疫后經濟恢復、促進長期繁榮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貿易自由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將為區域經貿繁榮帶來更大促進。協定的優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費者和行業企業,將為豐富消費市場選擇、降低企業貿易成本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中國-東盟自貿區零關稅已經覆蓋了雙方90%以上的稅目產品。“RCEP簽署之后,被納入零關稅的稅目產品可能會達到95%。”
霍建國進一步對記者表示,邁入零關稅時代,一方面對消費者有利,消費者能夠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進口商品,從而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但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對資本、技術、服務、商品等流通產生的低成本效應。外貿企業在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中能夠大幅降低成本。”
以服裝行業為例。越南如果現在生產的服裝向中國出口,就要交關稅,如果加入協定,區域價值鏈就會發揮作用。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羊毛,因為簽署了協定,未來可能會免稅進口羊毛,進口之后在中國織成布料,這個布料可能又出口到越南,越南用這個布料做成服裝之后再出口到韓國、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這些都可能免稅,因而會促進當地紡織服裝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對出口也非常有好處。
人才、資本和技術將向東轉移
簽署協定的成員國當中,既有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經濟體,也有柬埔寨、老撾等欠發達國家,15個成員國縱跨南北半球兩大洲。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RCEP的簽署,以及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球將出現四個“東移來華”的趨勢,包括制造、技術、資本和人才。“中國在亞洲價值鏈中最關鍵的一環是中國同日本、韓國及東盟的經貿關系,RCEP簽署之后,亞洲價值鏈將快速形成并占據全球經濟重要地位,成為下一步新型全球化的支撐和助跑者。”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春頂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認為,RCEP協定落地之后,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可能進一步向東盟和中日韓之間相互轉移。“另一個方面,以RCEP成員作為主要團體的新的區域價值鏈,會進一步向成員之間進行延伸和重構,從而給發展中國家,以及欠發達國家經貿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首先,從經濟規???,2010年以來RCEP經濟總量占比超過歐盟及美加墨區域,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除印度外的RCEP區域經濟總量占全球的28.9%,分別超出美加墨區域及歐盟區域1.6個百分點和7.1個百分點。
“其次,從貨物和服務出口情況看,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來,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使RCEP15個成員國出口占比不斷上升,并于2001年超過美加墨區域出口占比,且與歐盟區域出口占比差值不斷收窄。截至2017年,除印度以外的RCEP區域貨物和服務出口占全球比重26.1%,高出美加墨區域11.8個百分點。”魯政委說。
他進一步指出,從FDI凈流入情況看,除印度外的RCEP作為全球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其FDI凈流入占全球凈流入自2000年以來穩步上升并于2017年超越美加墨區域成為全球第二大FDI凈流入區域。截至2018年,除印度外的RCEP FDI凈流入占全球凈流入比重為38.3%,超出美加墨區域10個百分點。
協定納入電子商務章節
RCEP協定由序言、20個章節(主要包括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章)以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自然人臨時移動承諾表組成。為加快區域內貨物貿易自由化,降低關稅是成員國一大共識。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具體來看,首先,RCEP是全面的協定。它涵蓋20個章節,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準入,也包括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大量規則內容??梢哉f,協定涵蓋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
其次,RCEP是現代化的協定。王受文指出,它采用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支持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采用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促進新型跨境物流發展;采用負面清單作出投資準入承諾,大大提升投資政策的透明度;協定還納入高水平的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章節,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需要。
此外,RCEP是高質量的協定。王受文進一步表示,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同時,RCEP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智庫測算,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比基線多10.4%。
李春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是CPTPP的成員國,RCEP協定是中國首次跟日本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也是日本和韓國首次達成FTA。“這等于是中日和日韓首次達成了一個相互開放的市場,以及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承諾。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成員國加強與日本的經貿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也表示,未來的中日韓FTA是將在RCEP協定的基礎上推動更進一步的開放,可以說是一個‘RCEP+’的合作。“RCEP能夠為我們未來進一步推動跟日本、韓國這種經貿合作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根據商務部的最新統計,2020年1至9月,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貿易總額達10550億美元,約占我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特別是,通過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貿關系,我國與自貿伙伴的貿易占全部貿易覆蓋率將由目前的27%提升到35%。RCEP的達成將有助于擴大中國出口市場空間,滿足國內進口消費需要,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有利于穩外貿、穩外資,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
RCEP簽署,哪些企業受益?
RCEP簽署,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會進一步向東盟、日韓等國轉移,RCEP也會給企業帶來機遇,那么,哪些企業將從中受益?
李春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向型企業會受益更多,對外貿易、投資較多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當然,對部分企業來說可能也會帶來一定的挑戰。比如說隨著開放程度的加深,其他成員國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可能會給國內相應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李春頂說,RCEP所帶來的區域價值鏈的重組和重塑,也會帶來企業的重組和重塑,所以整體上多數的企業是能夠獲益的。
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對此,有專家認為,企業一方面要找尋RCEP所帶來的新的商機,另一方面要打造內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RCEP也會帶來產業革命。李春頂認為,由于價值鏈的轉移和轉變,以及區域開放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原先比較優勢產業可能進一步發展,帶來產業格局的變化。
RCEP的簽署,對于主要依靠進出口拉動經濟發展的地方而言,無疑是巨大利好。
一位地方商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RCEP的簽署必將給中國外貿行業帶來利好,同事將該消息發到工作群后,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該工作人員稱,當地的外貿企業主要業務國是東盟國家、韓國、澳大利亞等,此前為了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發展,主要采取的是給企業簽發優惠原產地證書的方式,簽發量最大的幾個原產地均屬于RCEP成員國。相對而言,RCEP降低關稅的力度更大,對于推動當地外貿企業的發展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進出口企業,由于其產品市場或產業鏈涉及到RCEP成員國,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去年11月,搜于特(SZ 002503,收盤價:2.29元)回應RCEP對公司的影響時介紹,目前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與多個RCEP成員國有貿易往來,RCEP協定的推進,有利于消除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自由貿易,有利于擴大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市場。
米奧會展(SZ 300795,收盤價:30.75元)也在去年11月回應,RCEP協定的推進,有利于消除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自由貿易,有利于公司東南亞地區自辦展業務升級與拓展項目落地。
今年6月,北部灣港(SZ 000582,收盤價:11.22元)回應,RCEP協定的簽訂將有力提振區域內的貿易和投資,促進亞太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將有力提升中國與東盟國家以及日韓等國的貿易往來,同時對公司外貿進出口貨物吞吐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對于RCEP帶來的利好,分析機構認為,將會對跨境電商、物流、紡織服裝、“一帶一路”、港口航運等板塊帶來積極影響。
對此,粵開策略認為,15國簽署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相關主題迎來投資機會,有助于提振市場人氣。若題材類板塊能夠延續活躍,將有助于市場人氣的整體修復,對滬指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如果量能同時配合有效放大,短期震蕩整理之后滬指有望再度沖擊3400點阻力區域。
RCEP更加靈活、包容
除了今日簽署的RCEP,我們還常聽到CPTPP和USMCA。
CPTPP名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是由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后,日本牽頭而來。
CPTPP不僅包括了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魯等國家,也涵蓋了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等亞洲經濟體。由于CPTPP采取高標準貿易規則,設置了較高的加入門檻,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內未加入經濟體,遭受了CPTPP引發的排他性貿易轉移的負面影響。
相關研究顯示,CPTPP將導致參與協定的部分亞洲國家產品擠占中國出口市場份額,但RCEP為中國帶來的經濟收益可以抵消這些損失。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沈銘輝認為,如果RCEP生效,中國能夠實現對CPTPP戰略對沖,大幅降低貿易轉移帶來的損失,甚至在電子等產業領域獲得較為明顯的經濟收益,而且RCEP的成員方范圍越大,獲得的總體收益就會越顯著。
USMCA(美墨加協定)則是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達成的三方貿易協定,取代此前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生效。
USMCA罕見地引入了極具排他性的“毒丸”條款。
被稱為“毒丸”條款的《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是美墨加協定第32章第10條,一共包括8項具體內容。條款規定,若美、墨、加三國中任意一方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則其他協議伙伴有權在6個月后退出美墨加協定,并以新的雙邊協議取而代之。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衛平指出,就美墨加協定本身而言,毒丸條款對中國的直接影響較為有限。美國在與歐盟、日本等的貿易協定中快速復制和推廣毒丸條款的難度也相對較大,因為世界主要經濟體間的經濟聯系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尤其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和第二大消費市場,在世界經濟和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采取“一邊倒”的經濟政策并不符合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基本利益。
中國銀行研究院一份研報指出,與CPTPP和USMCA相比,RCEP最突出的特點是以“發展”為核心目標,集中體現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貿治理中的利益訴求。無論是RCEP參與國類型,還是協定達成的最終內容,都比CPTPP和USMCA體現出更多的包容性、靈活性和發展性。
上述研報指出,RCEP成員國規模大、覆蓋人口多,既包含了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也包含了更多的低收入、欠發達國家。因此,RCEP更加強調遵循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規則,側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注重“靈活性”和“高標準”之間的權衡。
與CPTPP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適用同樣的高標準貿易規則的做法不同,RCEP承諾對發展中經濟體給予特殊和差別待遇,柬埔寨和緬甸等欠發達國家可以有更長的過渡時間。RCEP還將通過經濟和技術合作條款對欠發達國家提供幫助。
專訪商務部研究院張建平:
RCEP將對我國雙循環起重要牽引作用
歷經8年,終得正果。
RCEP為何經歷了“馬拉松”式的談判?協定的簽署對于中國和亞洲經濟一體化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RCEP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經貿合作又將有哪些影響?
針對上述疑問,11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
NBD:從2012年至2020年,RCEP經歷了8年馬拉松式的談判,為什么會談這么久?當中的難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張建平:首先,RCEP談判在市場準入方面,涉及到大量的商品關稅的去除,非關稅壁壘的去除,也包括服務業和制造業農業、礦業等各個行業的市場準入。所以在談判過程當中,由于不同經濟體經濟發展狀況差異較大,導致了意見的不一致。
RCEP成員發展水平不一樣,差距非常大,從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到人均GDP6萬美元的經濟體都有,各國產業的競爭能力也不一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敏感產業或者敏感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同經濟體想要達成一致的意見,困難比較多。尤其關于市場準入的談判難度是最大的,直到2018年才完成70%的市場準入談判。
NBD:中國為什么會選擇加入RCEP?
張建平:中國的國家自貿區戰略方向是構筑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推動東亞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中國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且我們是順應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和趨勢,通過RCEP這樣的一體化進程,我們可以有更寬廣的市場,可以更高效率地配置資源,促進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NBD:RCEP的簽署與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間是否存在聯系?
張建平:首先,RCEP簽署后,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上最大的自貿區,這種機制性合作,會讓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效率更高,合作機制更加暢通。其次,RCEP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機制性合作平臺,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破除外部市場的障礙和壁壘。并對“雙循環”起到非常重要的牽引作用,包括人才、資源、能源、資本等,能夠在整個大市場中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
比如在RCEP框架下,我們將邁入“零關稅”時代,而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我們需要不斷擴大內需,刺激消費,RCEP將給中國市場帶來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從而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增強國內市場流通的競爭力。
NBD:提到RCEP,有人會聯想到CPTPP,或者是此前的TPP,您認為RCEP與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張建平:CPTPP是由發達國家所主導的一個巨型的自貿協定,而RCEP最早是由東盟國家倡議提出的,總體上來講,我們仍然把東盟國家看作是一個新興的經濟體。二者的相同點都屬于21世紀巨型的自貿協定,而且覆蓋的國家和范圍都比較廣。但是,TPP適合于發達國家的發展階段,RCEP更加適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訴求。所以,兩者在談判議題的設置和制度安排方面,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
NBD:RCEP里的一些成員與此前CPTPP是交叉的,他們之間是否存在一些聯系?
張建平:RCEP的一部分成員,同時也是過去TPP的成員,比如說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還有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這種重合使得這些經濟體一方面可以享受到以前的統一市場,同時也能夠享受到RCEP大市場、大的合作平臺帶來的好處。
從中長期來看,未來RCEP也好,CPTPP也好,都是走向亞太自貿區非常重要的軌道和平臺。我們希望能夠提高亞太區域內的貿易和投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走向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記者手記:世界的目光正聚焦東方
歷時8年,經過31輪正式談判,RCEP成功簽署背后充滿智慧和艱辛。
作為一個覆蓋著全球22億人口,近30%GDP總量的世界規模最大的自貿區協定,各行各業翹首以盼,RCEP會給國際產業鏈分工和世界經貿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無可否認,疫情對全球貿易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東盟反超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合作伙伴,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韌性有目共睹。伴隨RCEP的落地,從“10+1”到涵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經濟體,容納15位成員國的巨型自貿區協定應運而生。
經濟全球化迎來一針強心劑,世界的目光正聚焦東方。
記者:張懷水 李彪 張鐘尹
編輯:陳星
視覺:劉陽
排版:陳星 陳彥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