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6 13:26:06
◎9月第5周、10月第1周,共有9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廣東。其中,48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20家為千億市值企業。
◎9月第5周、10月第1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21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首創環保旗下水務公司連收3筆環境罰單、金能科技旗下高性能聚丙烯項目邁過環評關…… 2021年9月第5周、10月第1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49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9月第5周、10月第1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9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廣東。其中,48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20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9月第5周、10月第1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21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9月第5周、10月第1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9月第5周、10月第1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93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93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江蘇位列第二,廣東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9月第5周、10月第1周登榜的93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596.64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18428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本期收錄的數據顯示,環保領域的公司受到環境處罰的現象近期頻頻出現。其中,在今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雙增的首創環保,就出現了旗下的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連收3筆罰單,共被罰30萬元的情況。
具體而言,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被發現在2021年6月14日、15日、16日出水總排口總磷日均值超標,分別超出標準限值(0.5mg/l)0.52倍、9.88倍、1.76倍。由此,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被處以了3筆10萬元的罰款。
受到處罰的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于2008年設立,首創環保相關公告顯示,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負責山東省東營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BOO項目的運作,特許經營期30年。
值得注意的是,水處理業務也是首創環保的傳統主營業務,今年上半年取得不錯業績的首創環保有賴于這一業務表現的提升。2021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污水處理量、自來水生產銷售量穩健增長,部分存量項目水價調整,水處理收入穩步提升。但在業績增長之下,旗下水務公司卻出現了排放超標現象。
在首創環保之外,啟迪環境旗下的亳州永康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也被發現超標排放的環境違法行為。2021年5月26日,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人員在該公司焚燒爐廢氣排放口處,對正在排放的廢氣采樣監測發現,氯化氫排放濃度為990mg/m3,超過《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01)排放標準8.9倍。
此外,亳州永康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還在檢查中被發現通過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污染物。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該公司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中的濕度儀未接入采樣管線;并擅自將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采樣管線探頭的前置過濾器拆除,直接插入焚燒爐煙道排氣筒中。此外,該公司的自動監測設備中的標定流量計也被擅自拆除,伴熱管的標定管未連接采樣管線;自動監測設備的分析儀過濾器濾芯污染呈黃色,未及時維護更換;而執法人員經調閱自動監測設備工控機SQL查詢分析器發現,該公司擅自于2020年12月30日,將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參數設置中的濕度采集值修改為流速采集值。
因上述環境違法行為,亳州永康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被處以了64.9萬元的罰款。
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均未在近期在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2021年9月第5周、10月第1周,數據庫搜集到126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93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錄得最高處罰金額的公司為青島港旗下青島紅星物流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星物流)。該公司在2021年2月1日-5月26日受到執法人員檢查,被發現于2013年-2019年期間,將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含石油烴)填埋在罐區未硬化地面區域,擅自傾倒、堆放危險廢物,而被處以了罰款 69萬元。
對于這一處罰,紅星物流曾提出了聽證申請,并在聽證會上提出了股權變動、行政處罰造成的損失由原股東承擔、違法輕微、無嚴重后果等申辯理由,但因不影響對紅星物流違法行為的認定,申辯理由未被采納。
被紅星物流提及的股權變動發生在去年,2020年青島港以1.495億元收購紅星物流90%股權。
紅星物流原股東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紅星發展、鎮寧縣紅蝶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國融集團有限公司等。其中,紅星發展和鎮寧縣紅蝶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兩者控股股東均為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紅星發展在去年的掛牌轉讓公告中曾表示,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產業布局,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公開掛牌轉讓所持紅星物流31.92%股權及債權。此外,紅星發展和青島港也在去年簽訂了《青島紅星物流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交接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協議書顯示,紅星物流因交接日(2020年8月31日)前的事由在交接日后新產生的所有損失全部由紅星發展按原持股比例承擔,與青島港無關。
股權變動背后,紅星物流也并非首次被發現環境違法行為。2020年,紅星物流還曾涉嫌“違反規定設置入海排污口”。此外,紅星物流近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的境地,青島港公告顯示,從購買日至2020年年底,紅星物流凈利潤為負。
本期,還值得注意的是順豐控股旗下的廣州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第三十四分公司(以下稱第三十四分公司),該公司去年11月搬遷至廣州市番禺區橋南街蜆涌中心路211號103室,建成一個快件收寄、投遞業項目。2021年6月23日環保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該項目占地面積約570平方米,位于沙灣水道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該快遞項目的生活污水雖經城市排污管網轉移至保護區外處理排放,但仍存在事故性排放的危險,威脅飲用水安全,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第三十四分公司因此被責令關閉快遞項目,并被處以了10萬元罰款。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中科電氣就因其聯營企業石棉縣集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能新材料)而登上風險榜。具體而言,集能新材料擅自將固體廢物堆放在未進行規范建設的廠區場地內;原料露天堆放,未采取防揚塵措施,由此被處以了罰款12.18萬元。
集能新材料主要業務為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中科電氣曾在今年4月公告,對集能新材料進行增資,目的為進一步獲得穩定充足的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能力,完善負極材料生產加工制造工藝環節的產業鏈布局。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月第5周、10月第1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21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本期,金能科技旗下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能化學)的2×35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2×45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雙雙邁過環評關。
根據批復信息和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上述兩個項目投資額本別為275344萬元、403680萬元。建成投產后,2×35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預計年產均聚聚丙烯10.5萬噸、無規和三元共聚聚丙烯17.5萬噸、抗沖共聚聚丙烯和TPO42萬噸。2×45 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則預計年產均聚聚丙烯13.5萬噸、無規和三元共聚聚丙烯22.5萬噸、抗沖共聚聚丙烯和TPO54 萬噸。
聚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產品。謀求轉型石油化工領域的金能科技在去年就曾募集資金投入建設高性能聚丙烯項目。在相關公告中,金能科技表示,聚丙烯項目有助于公司新增重要石油化工產品聚丙烯的生產能力,擴大公司在石油化工領域的營收規模和市場份額,有助于落實公司發展戰略,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并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是公司深入推進業務轉型升級的有力舉措。
此外,今年8月,金能科技還公告,金能化學與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理委員會、青島董家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擬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氫能綜合利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對金能化學生產的工業副氫進行提純、壓縮、儲運、充裝。
金能化學上述兩個邁過環評關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也提及,除上述兩個項目外,目前該公司在建項目共有5個,包括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90萬噸/年丙烷脫氫與8×6萬噸/年綠色炭黑循環利用裝置、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2×45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裝置、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原料倉儲工程、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90萬噸/年丙烷脫氫聯產26萬噸/年丙烯腈及10萬噸/年MMA裝置、新增鍋爐項目。
除上述項目外,9月第5周、10月第1周,維爾利、寧德時代、中航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記者李明會,實習生高淼森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