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美國1月CPI爆表高通脹會否持續?10年“大宗超級周期”開啟?英偉達終止收購ARM;馬斯克痛失40顆星鏈衛星|一周國際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3 09:26:37

    每經記者 文巧  譚玉涵    每經編輯 譚玉涵    

    美國公布1月通脹數據,創下40來最大增幅,隨后引發美股大幅震蕩并推動美債收益率飆升。分析認為,短期內通脹高企的趨勢不太可能減弱,不過預計今年內通脹將放緩。

    此外,全球大宗商品在近期表現出極強的走勢,供給短缺的偏緊形勢創下至少1997年來之最。新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悄然而至?每經連線全球投資咨詢公司BCA Research分析師。

    本周,英偉達收購ARM交易正式宣布終止,ARM即將開啟IPO進程。這起全球最大半導體收購案告吹折射出的是全球愈加嚴格的監管環境,對大型科技企業來說,可能也將是一次警示。

    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6667200681309374464.jpeg

    1601280272647150592.png

    美國1月CPI續刷40年新高 

    投行預期美聯儲今年加息3~4次

    1601280272647150592.png

    9178293822195013632.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31N1236518376

    當地時間2022年2月1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5%(預期7.3%),創下1982年3月以來的最大增幅,也是該數據連續九個月達到或高于5%。

    從主要的幾個細分指標來看,占 CPI 比重約三分之一的住房成本同比上漲4.36%,為1991年6月以來最高;租金成本同比上漲3.76%,為2019年7月以來最高;此外,食品成本上漲 7%。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美國高級經濟學家Andrew Hunter認為,食品和住房價格的上漲表明通脹正在周期性加速,而且由于勞動力市場狀況異常緊張,短期內這一趨勢不太可能減弱

    1月CPI數據發布后,美股三大股指大幅低開,標普500指數和納指開盤均跌超1%,道指迅速跌250點,此后跌幅收窄。同時,美債收益率飆升,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 2%,達到2019 年 8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不過,周五該指標因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敦促美國公民離開烏克蘭而失守2%,報收1.918%。

    市場因此對未來加息的預期也變得更加激進。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數據,1月通脹數據發布后,美聯儲3月份加息 0.5 個百分點的可能性從25%升至44.3%;今年加息6次(每次25個基點)的可能性從53%上升至約63%。

    全球投資咨詢公司BCA Research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我們預計今年通脹將放緩,這樣看來市場本次反應過頭了。尤其是5年/5年遠期 TIPS盈虧平衡通脹率這一指標也顯示長期通脹預期是穩定的,并未脫離央行的通脹目標范圍。

    此外,該投行表示,收緊的金融環境最終將導致美聯儲放緩今年的加息步伐,預計今年加息3~4次,因此建議投資者做多2年期美國國債,而非大量現金和 10 年期美國國債。 

    注:以上采訪內容僅代表采訪對象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5927731555542645760.png

    10年超級周期已至?

    分析師:只是商品牛市

    5927731555542645760.png

    3131049260655814656.jpeg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

    全球大宗商品在近期表現出極強的走勢,包括石油在內的許多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在近期都出現了強勁的現貨溢價,表明當前的市場供應緊張。

    全球金融市場數據和基礎設施提供商Refinitiv網站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Refinitiv Core Commodity CRB 指數(衡量大宗商品價格的綜合指標)同比上漲 46%,這是自 1995 年可比數據以來最大的一年增長。

    目前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大宗商品處于遠期貼水的價格結構,這表明大宗商品的供應非常緊張。”在線交易服務提供商OANDA高級市場分析師Edward Moya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許多金屬、農作物和能源的需求將在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強勁,這種現貨溢價的現象也將繼續走強。”

    高盛在此前曾表示,這種凸顯供給短缺的偏緊形勢創下至少1997年來之最,2022年可能開啟新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

    BCA Research商品與能源戰略首席策略師Bob Ryan告訴每經記者,“我們和高盛一樣,看好工業大宗商品。然而,我們沒有看到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正在形成。”

    “社會和政府正在鼓勵減少碳氫化合物的生產和消費,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應,以努力實現全球經濟的脫碳。因此,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正在受到抑制,而基本金屬的生產——主要是銅和鋁——正受到積極的鼓勵。這不是商品超級周期,這是商品牛市。”他說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將上漲,因為供應水平將低于需求水平。基本金屬價格將上漲,因為需求受到積極刺激,但供應無法跟上這種需求。”

    Edward Moya認為,本次大宗商品的上漲周期可能將持續到夏季。能源市場方面,烏克蘭局勢和伊朗核談判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是影響能源價格的最大因素。

    “預計今年上半年原油需求將超過供應,因此,能源產量仍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在石油市場真正找到平衡之前,能源價格將保持高度波動性。能源價格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可能繼續保持高位,但隨著產出增加,天氣轉暖后,(能源價格)應該會開始下降。”他分析道。 

    注:以上采訪內容僅代表采訪對象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225841717073670144.jpeg

    1

    英偉達收購ARM交易折戟

    ARM即將開啟IPO進程

    4876117797244201984.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111295784555

    當地時間2月7日,英偉達和軟銀集團正式發表聲明,宣布終止此前英偉達從軟銀集團收購ARM的交易。

    根據雙方達成的最終協議,軟銀將保留英偉達此前支付的12.5億美元定金,英偉達則將保留20年的ARM授權。此外,軟銀和ARM將在2023年3月31日前開始準備ARM的公開發行上市。

    回顧這筆天價交易,時間可以回溯到2020年9月,當時軟銀宣布,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收購其擁有的全部ARM股票,交易預計在18個月內完成。彼時,ARM在移動處理器和物聯網處理器市場都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是全球半導體IP龍頭。若交易完成,這將成為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并購。

    因而,這筆交易立刻引發了行業和監管機構的關注,這一收購案被認為可能會影響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格局,破壞行業的生態平衡。高通、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擔憂不能公平獲得ARM技術,各國反壟斷部門也對此開啟了審查。

    截至收購終止,也沒有任何國家的監管部門通過。這起全球最大半導體收購案告吹的背后,折射出的也是全球愈加嚴格的監管環境。

    研究與咨詢公司TIRIAS Research分析師Kevin Krewell在《福布斯》上發布的文章中寫道,“這筆交易的終止并沒有太大改變英偉達的發展軌跡,也不會減緩其增長,現在該公司可能會尋求其他收購。但對于軟銀和ARM來說,事情會變得更加棘手,尤其是當 2023 年市場出現回調時,能否通過IPO實現軟銀賺取利潤的目標仍然是個問題。”

    2

    Meta陷歐洲數據安全風波

    股價再遭重挫

    5544392194047015936.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111352203593

    月初剛剛因財報數據而經歷了史詩級大跌后,Meta Platforms(原Facebook)公司股價在本周初又因與歐盟的數據隱私談判而受到重挫。

    當地時間2月7日,Meta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稱,如果不能在有法律保證的情況下將用戶數據向美國傳輸,公司將把Facebook、Instagram等重要產品撤出歐洲。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股周一開盤后,Meta股價一路下行,大跌超5.1%。雖然Meta在周二否認威脅退出歐洲市場,但當天開盤后,Meta股價跌勢依舊不止,再度跌超2%。周三,股價才開始穩住,反彈逾5%。在2月3日到8日的4個交易日內,Meta總市值合計蒸發高達2800億美元。

    據了解,歐盟新的數據保護法要求,在歐盟范圍內收集用戶數據的公司需要在歐洲的服務器上保存和處理數據。然而,Facebook和Instagram的數據一部分在美國服務器中。因此,Meta與歐盟委員會就用戶數據回傳問題僵持不下。

    早在2020年,Meta就曾提出過類似退出歐洲市場的可能性。當時,歐洲法院裁定歐盟與美國之間的數據傳輸標準未能充分保護歐洲公民的隱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案例中心研究員錢文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按照Meta的商業模式來看,它主要的盈利來源就是依靠用戶大數據帶來的廣告業務。如今數據保護法逐漸深入,已經不僅在歐盟,更是全球的趨勢,后續可能會帶來全球對數據安全管控更深層的影響。”

    Meta面臨的挑戰還遠不止于此。從本月初公布的財報來看,Mata元宇宙業務仍處于瘋狂燒錢階段,且虧損正在不斷擴大,元宇宙業務部門在去年虧損超100億。未來,如何盤活元宇宙業務實現盈利,也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3

    遭遇地磁暴 馬斯克痛失40顆“星鏈”衛星

    2357908103390953472.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111367690339

    當地時間2月8日,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布聲明稱, 在獵鷹火箭2月3日發射升空的49顆“星鏈”衛星中有40顆衛星由于太陽活動引發的地球磁暴無法正確部署軌道,宣告“報廢”,這些衛星將重返或已重返地球大氣層。

    據報道,此次SpaceX 發射獵鷹 9 號火箭的成本約為 1500 萬美元(如果加上總體開發成本的一部分,可能為 3000 萬美元),這其中已“報廢”的衛星價值高達1200 萬美元。

    Space X表示,這些脫軌衛星與其他衛星相撞的風險為零,重新進入大氣層后,這些“星鏈”衛星會燃燒殆盡,不會產生太空碎片,也不會有衛星零部件撞擊地球表面。

    自2019年發射首批“星鏈”衛星以來,馬斯克設想再發射更多衛星來增加互聯網服務,并計劃將“星鏈”衛星增至3萬顆。馬斯克在1月15日發推稱SpaceX公司有1469顆正在工作的“星鏈”衛星,還有272顆正在向預定軌道行進。

    除Space X外,美國OneWeb公司也布局了自己的互聯網衛星,亞馬遜則計劃在今年開始發射衛星。

    天文學界一直對數量龐大的衛星可能影響天文觀測表示擔憂。美國宇航局NASA在近日表示,“星鏈”衛星占據的近地軌道如果很擁擠,可能會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的安全,以及NASA科學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事實上,這些擔憂并非沒有來由,近年來SpaceX公司發射的衛星和火箭殘骸多次對其他國家航天器構成威脅。2019年9月2日,歐洲航天局“風神”衛星與星鏈-44曾險些碰撞。

    有報道評論稱,若近地軌道被危險的太空垃圾和規避能力失靈的衛星所占據,在之后的數百年內,太空探索的推進和發展對科學家而言將變得舉步維艱。

    3192566853761347584.gif

    6960836120803762176.jpeg

    5168411780070777856.jpeg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973570555461523456.jpeg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記者:文巧 譚玉涵

    編輯:譚玉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 王蜀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