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6 21:22:21
◎明月鏡片稱,近年來公司推進“奪取中國鏡片第一品牌”的大戰略,加大品牌傳播,加快渠道擴張,宣布永久性退出價格戰,并有序退出過度競爭的低端低價市場。
◎在高折射率鏡片市場,前沿的新型鏡片原材料研發與生產主要掌握在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手中。近年來,對材料特性的掌控及實現新技術產業化落地成為了行業的實質壁壘與關鍵。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梁梟
4月25日,“鏡片第一股”明月鏡片(301101,SZ)披露在創業板上市后的首份年度報告。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6億元,同比增長6.65%。盡管毛利率因原料成本波動出現小幅下滑,但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縮,致凈利率上升0.82個百分點。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09.41萬元,同比增長17.27%。
明月鏡片在年報中多次強調其研發實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71規格鏡片原料尚未達到自產條件,原料采購主要依賴外國廠商。
據明月鏡片2021年年報披露,以自有品牌為主的鏡片業務收入為4.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2%,營收占比達到78.59%,對主營收入貢獻較大。鏡片業務毛利率達57.07%,近年來呈穩步上升態勢。
2021年,明月鏡片推出了兩代青少年近視管理鏡片,全面進軍近視管理鏡片市場。明月鏡片表示,公司近年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截至2021年年末,功能鏡片銷售額占比為49.88%,在2020年49.80%的基礎上再增長0.08個百分點。功能鏡片和高折射率鏡片占比雙雙提高,推動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和鏡片平均片單價不斷上升。
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明月鏡片整體毛利率分別為50.88%、54.95%、54.69%,其中鏡片產品毛利率分別為53.76%、56.63%、57.07%。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直銷模式下自有品牌鏡片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16.07元/片、19.94元/片和23.03元/片。
在渠道方面,公司主要聚焦于國內市場,采取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的銷售模式。面向全國數以萬計的各類眼鏡連鎖店和眼科醫院,公司2021年直銷渠道收入為3.4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0.08%;經銷渠道收入為1.7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0.33%。
與行業中依視路、卡爾蔡司等頭部品牌相比,明月鏡片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占比尚存一定差距,但若以零售量計算,2020年公司則以1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研發方面,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1786.62萬元,同比上升1.37%,占營業收入比例則為3.10%,較2020年的3.27%稍有下降。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明月鏡片銷售費用為1.12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約20%。這或許也能體現出公司對品牌建設的重視。明月鏡片稱,近年來公司推進“奪取中國鏡片第一品牌”的大戰略,加大品牌傳播,加快渠道擴張,宣布永久性退出價格戰,并有序退出過度競爭的低端低價市場。同時,公司表示,中國國內鏡片廠商處于低價競爭之中,上規模的大多被外資收購,產品以OEM或ODM為主。
明月鏡片表示,隨著品牌認可度不斷提升,公司聚焦中高折射率、功能片等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鏡片品類,疊加快速進入青少年近視管理產品市場,未來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成本方面,明月鏡片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丙烯醇、DMT等化工原料以及樹脂單體等。2019年~2021年,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別為56.74%、55.56%和57.8%,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產品生產成本影響較大。
在高折射率鏡片市場,前沿的新型鏡片原材料研發與生產主要掌握在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手中。近年來,對材料特性的掌控及實現新技術產業化落地成為了行業的實質壁壘與關鍵。
早在2014年,明月鏡片就推出了自主研發的1.71非球面鏡片,突破高折射率伴隨高色散的技術壁壘。但時至今日,公司尚未能實現1.71折射率產品原料自產。
據明月鏡片招股書,至2021年年底,公司持續向MITSUI CHEMICALS、韓國KOC及其關聯方采購包括1.71折射率在內的樹脂單體,目前僅掌握實驗室制備1.71折射率樹脂單體的配方及制備流程。
為何尚無法自產?明月鏡片表示,盡管公司的技術條件已接近量產所需,但由于1.71樹脂單體存在制備條件苛刻、制備安全風險極高、關鍵原料硫化氫因資質原因批量采購難度較大等因素,因此生產1.71樹脂單體存在一定障礙。
明月鏡片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也表示,相較自行生產鏡片產品,個別情況下通過對外采購鏡片滿足相應訂單需求更具性價比優勢;又因為特殊需求銷售規模較小,如自產則成本較高,不具有經濟性。公司會根據實際經營的業務需要,向其他鏡片供應商采購半成品鏡片或成品鏡片。
2021年,明月鏡片從主要關聯供應商MLTECH CO.,LTD處采購材料花費3520.85萬元,占年度采購額的20.35%。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國內供應商也在積極探索1.71樹脂單體原料實現量產的途徑。截至2021年12月,益豐生化已對1.71樹脂單體的重要原料環硫化合物的制備方式申請了發明專利。隨著國內化工廠商研發活動的推進,1.71樹脂單體的國產化有望于未來實現。
封面圖片來源:明月鏡片年報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