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9 20:27:28
每經記者 李孟林 每經編輯 王月龍 蘭素英 蓋源源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0.9%,而預期則為增長0.4%。這是美國GDP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第一季度,美國GDP下滑了1.6%。 連續兩個季度的GDP下滑也被稱為“技術性衰退”。
消息立即引爆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陷入衰退的爭議。但是美國官方并不接受這一定義,稱衰退是否發生,是由一群美國學院經濟學家在一段時期后、通過多方面的綜合分析才能給出的結論。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54695
陷入衰退了嗎?
美國經濟正面臨創四十年新高的通脹。美聯儲為了控制通脹已經連續加息四次, 6月和7月更是連續加息75個基點,力度也是四十多年來的首次。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通過持續激進加息將美國通脹水平從1980年初的兩位數降了下來,但代價是美國經濟兩年內兩次陷入衰退。此番美聯儲同樣激進的加息節奏之下,各大投行的經濟學家紛紛警告美國經濟或許即將陷入衰退。
第二季度的GDP數據進一步加劇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畢竟連續兩個季度的GDP下滑被廣泛視為衰退的定義。
共和黨人立即拿數據說事,指責民主黨的政策應當為此負責,美國經濟已經陷入了“拜登衰退”(Joe Biden’s Recession)。
“拜登和民主黨人造成了我們的經濟不斷萎縮,而且他們還在把情況弄得更糟,”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主席Ronna McDaniel表示。
拜登則表示,因為去年美國經濟在疫情打擊后強勁恢復(2021年第二季度GDP增長6.7%),同比基數高,再加上今年美聯儲開始加息,經濟增速放緩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實際上與經濟向“穩定增長和更低通脹”的轉變是一致的。
拜登將注意力引向經濟數據中堅挺的部分。“華爾街和專家們今天會有很多關于我們是否已經陷入衰退的討論。但如果你看看勞動力市場、消費者支出、商業投資的數據,會看到第二季度也有很多經濟改善的信號。”拜登在7月28日表示。
從經濟數據來看,二季度數據顯示,占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以1.0%的速度增長,雖然增速不及預期,但仍然處于增長。就業情況仍然良好,6月失業率連續第四個月維持在3.6%的歷史低位。
財政部長耶倫隨后也表示,“我們確實看到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放緩”,但真正的衰退是“廣泛的經濟變弱”,這種情況目前并沒有發生, 經濟仍然普遍強勁,特別是就業方面。
誰說了算?
耶倫強調, 美國經濟是否衰退,只有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 的經濟學家才能做出正式判定。 該研究所的總裁和首席執行官James Poterba同日也表示,判定衰退的專家委員會并不認可連續兩個季度GDP下降就是衰退。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是一家非盈利學術機構。 該機構的“商業周期測定委員會”負責判定美國經濟衰退的確切時間點。 據悉,委員會由來自美國各地大學的8名經濟學家構成。
該研究所將經濟衰退定義為 “經濟中各個領域的活動顯著下降,持續時間超過幾個月”。與“技術性衰退”的標準相比,委員會考察的經濟數據要全面豐富得多,包括GDP、就業數據、家庭收入、消費者支出和工業生產等,而且這些數據都是放在一起來考慮的,GDP數據并不占據特別重要的位置。
該委員會主席、斯坦福大學教授Bob Hall分析指出,判定衰退的依據主要是經濟萎縮的嚴重性。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大幅下滑,最后被判定為衰退,雖然從時間上來看這場衰退只持續了兩個月。 今年前兩個季度的GDP溫和下滑很有可能達不到委員會的衰退定義,因為委員會只考慮經濟活動的“顯著”下滑。
另一方面,與“技術性衰退”的即時判定不同, 委員會對衰退的正式宣告通常是在衰退已經結束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后才進行的, 這是因為委員會必須搜集到盡可能多的經濟數據,在仔細分析的基礎上才能給出衰退開始和終結的具體時間點。舉例而言,2020年的衰退結論就是在2021年7月才正式做出的。
不過,盡管這次“技術性衰退”可能還夠不上真衰退,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是早晚的事。彭博的模型顯示,美國經濟2024年初前陷入衰退的概率是100%。德銀預測的衰退時間點為2023年年中,富國銀行預測為2023年年初。野村給出的預測時間最早,為2022年年底。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直堅稱實現經濟“軟著陸”(加息讓經濟降溫但又不至于引起衰退)是有可能的,但近期也承認要實現軟著陸“挑戰非常大”。
記者|李孟林
編輯|王月龍?蘭素英?蓋源源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