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4 15:26:23
◎疊加科技手段之后的物業管理,將在專業治理的基礎上,輔助政府及決策者提升管理顆粒度和效率,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成為參與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的重要社會力量。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8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物業新生態”線上沙龍正式舉行。本次沙龍是2022年第十二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系列活動之一,意在賦能物業品牌影響力,探討物業行業新模式、新技術。
在沙龍上,萬物云旗下萬??萍汲崭笨偨浝硐拿鞒M行了主題為“重塑空間效率——萬物云蝶城上的五朵云”的演講。
夏明超表示,萬物云正在通過創新實踐積累產業數字化轉型經驗,在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打造物業行業的首個產業互聯網,并在其尤為關注的民生領域積極尋找破解基層治理的難題之道,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一股強大力量。
萬物云旗下萬??萍汲崭笨偨浝硐拿鞒?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長期以來,勞動密集型是物業行業的標簽,傳統管理模式面臨多層管理效率低、管理不透明、服務結果難量化、人員流動大、服務標準難以持續等各種問題。
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物業公司近年來的主要課題。萬物云加大對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投入,積極投身于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首次將復雜的服務流程SOP化,賦能一線員工成長,并通過布局AIoT和BPaaS解決方案打造物業行業的首個產業互聯網。
夏明超表示,為突破傳統服務業效率瓶頸,萬物云創新提出的街道運營模式——“蝶城”。即在城市區域內劃出服務者30分鐘可達或半徑三公里的服務圈,在這個服務圈中有5萬戶居住,通過遠程運營以及混合服務提升空間效率,將其打造成一個高濃度、高效率的服務網絡。
萬??萍甲鳛槿f物云旗下智慧空間科技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五大服務場景上云提供了硬件、技術及平臺支持。
同時,蝶城將實現住宅、商企、城市空間內的物業服務的聯動,同時蝶城空間內帶來更多元的服務場景,可以滿足消費者更多樣的需求,屆時AIoT PaaS群和BPaaS的SaaS群將變得更加不可或缺。
夏明超認為,萬物云“蝶城”戰略模型,是對既有商業模式的創新?;谖飿I管理的最佳實踐和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實現客戶更多需求的高效滿足。在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區域內,通過遠程運營管理提效、獲客流程提效、多項目勞動力協同提效等手段,打造企業競爭優勢。
為此,萬物云構建了強大的DFMS(Data, Facility, Marketing, Service)科技賦能模型作為關鍵路徑為蝶城保駕護航。通過數據(D)遴選出蝶城重點建設區域,開展數字化基礎設施投資改造及市場建設(F, M),推動效率大幅提升:讓原來現場的N個人,變成遠程的1個人(S),實現人員、設備跨項目的流轉復用,達到降本增效的服務目標。
遠程和混合(Remote & Hybrid)是萬物云2019年就提出的關鍵詞,這也是其新十年規劃的指引。“我們務必要清楚改變邊際成本的重要性,未來收入增長的同時,成本并不是同步線性的增長,如何進入到一個低成本、零成本增長的曲線模型,才是一個優秀的生意模式。”
為提升遠程服務能力,萬睿科技進行了大量的科技部署。通過對千萬數量級智能硬件產生的數據在遠程運營中心進行匯總,再由邊緣服務器上的SaaS集群實現智慧工單系統對人員及設備的遠程調度,自研的萬云星塵空間數字孿生平臺則可將全程可視化地呈現在一張大屏上,助力蝶城五朵云:“云通行”“云維保”“云客服”“云巡檢”“云調度”的實現。
夏明超解釋道,通過遠程運營的方式,可以讓原來現場的N個人,變成遠程的1個人;可以把原來現場的人工服務,變成遠程的AI服務。比如隨著鳳梨一號(自助服務終端)的推廣,萬科物業到年底大概率會形成不小規模的崗位變動。
鳳梨一號與客戶操作的過程中,如果需要人工支持,除了現場之外,也可以撥通遠程運營中心的坐席。這個時候的遠程運營中心,則是一個人可以支持幾十個、上百個項目,最后就形成了基于遠程業務所帶來的N到1、1到人工智能。
夏明超舉例表示,云通行方面,在街道、社區、小區各出入口根據人流及車流量,萬物云設計了多種托管模式,遠程運營能夠實現撤出出入口固定崗的同時滿足居民的所有出行需求;云維保,即在線管理設備設施全生命周期,并利用AIoT技術感知設備運行狀態,提升設備設施的維護效率,進行“按需保養”而不是“按時保養”,大幅降低作業成本。
夏明超指出,萬物云30年的空間運營經驗與知識沉淀,讓五大上云服務能夠精準把握客戶的需求和痛點,技術層面通過硬件支撐+混合服務+平臺能力,實現云、邊、端配合發力,實現基礎物業服務勞動力最大化提效。
物業行業的民生屬性,特別是在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刻,使其在社會基層治理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疊加科技手段之后的物業管理,將在專業治理的基礎上,輔助政府及決策者提升管理顆粒度和效率,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成為參與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的重要社會力量。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