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25 22:44:20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熊蔚園
近日,有位公募基金經理聲稱在投資中秉持“無框架、無理念、無風格”的三無主義,“沒有股票池,什么東西能漲,我們就買,什么東西能更快賺錢,我們就去買這些東西”。筆者認為,作為公募基金經理,這些思想認識似乎欠缺應有高度。
誠然,公募基金多多為基民賺錢、讓基金凈值盡快提升,這是其應盡職責和投資目的。然而要達到多多賺錢這個目的,手段方法也要光明磊落。分析該基金經理管理的5只產品前十大重倉股,多是主力介入較深、走勢單邊的個股,估值都較高。目前的市場形勢,主力扎堆股、機構抱團股(包括賽道、高市盈率股)漲得快,但基金經理若頻繁追熱點賺快錢,在筆者看來很可能就是割中小股民韭菜,再轉移到基民手上,不值得提倡。
基金經理投資秉持三無主義,追漲殺跌,或有違價值投資理念。此前“一行兩會”等監管部門表態,資管行業要做長期價值投資的表率,不可制造“一夜暴富”的神話。A股市場已經歷了股市過度投機引發的大幅波動,彼時一夜富、一夜窮讓投資者驚心動魄,市場風險凌厲爆發依然讓人記憶猶新,市場主體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只有堅持以股票內在價值為錨的價值投資,這樣才能更有效防范市場過度投機、過度波動。
基金經理投資的“三無主義”,還可能有違責任投資理念?,F在成熟市場興起ESG責任投資理念,A股市場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對此也開始關注并奉行。ESG投資理念指的是投資者在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及財務狀況等相關指標的基礎上,也從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非財務角度考察公司價值與社會價值。基金經理什么能漲就買什么,不僅可能對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分析不夠重視,更沒有考慮ESG投資理念,一些對環境等造成損害的上市公司也可能被投資。
有觀點認為,“投資是一種表達社會、政治和環境訴求的方式”。應該說,多數投資者都希望在自己獲取投資收益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和環境帶去正面影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都想在市場賺錢,如果賺得合理合法,結果各方都能得到共贏,當然是皆大歡喜,但若賺得沒有倫理,不符合整個社會的共同利益,甚至危害到其他投資者利益,這個賺錢法不僅不值得提倡,甚至監管部門還應該深究。
公募基金過度投資賽道股,可能導致賽道過于擁擠,不僅在股票市場制造泡沫,而且上市公司高價再融資拿到錢后都不知道該怎么花,有些只能用于理財,嚴重影響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
一些公募基金明星經理的投資方向、投資方法,在市場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有些投資者會跟隨投資。公募基金經理對市場樹立正確的投資導向、營造價值投資氛圍,具有不容推托的社會責任。
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應作為A股市場上上下下的共同追求。事實上,在今年5月15日“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上交所與資產管理機構、高校等66家機構共同發布《資本市場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倡議》,其中提出的十條倡議,就包括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堅持長期投資理念、堅持擁抱綠色投資和責任投資理念,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理應重溫倡議,積極踐行。
不可否認,公募基金擁有資金優勢、持股優勢,基金經理不能利用這些優勢謀求額外利益,而應謹言慎行,在投資中充分彰顯負責任投資者的角色。要利用基金長期持股,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完善治理架構,提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要盡量避免短期投資行為或投機行為,要成為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者和市場穩定器,顯然,發現價值不是單純靠資金推動的自娛自樂,而是所發現的價值需要得到整個市場的認同。
A股市場不需要零和游戲,不需要弱肉強食。除了交易所對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相關倡議,監管部門也應注意在日常監管工作中,引導市場潛移默化形成長期價值投資氛圍。媒體輿論也要加大對長期價值投資的宣傳鼓勵,對短期投機甚至操縱市場牟利等行為予以批評和聲討,要引導機構形成負責任投資的價值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