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30 20:31:15
◎奧密克戎毒株帶來的沖擊波仍在繼續,醫院是什么樣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北京、廈門、南昌的三位醫生,用他們的經歷和直觀感受記錄當下正在戰斗的醫護們。
每經記者 舒冬妮 許立波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12月23日至29日,第一批“陽康”已沐浴在三亞的陽光中。但同時在不少醫院,卻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醫生被層層疊疊包圍,護士往來穿梭,患者排起了長隊。醫護們的戰斗,似乎在這2022年年尾,驟然打響。
“新十條”發布半個月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北京、廈門、南昌的三位醫生,講述他們年末的真實工作經歷。
12月23日、29日
北京某三級綜合醫院心外科孫醫生
我是在心外科,我們這段時間也是在支援急診和發熱門診。
放開之后,醫院病人就開始增加,特別是在放開后的一周,大概12月12日開始,病人特別多,同事壓力也非常大。有個朋友在急診,頂著39度高燒,連軸轉了3天,直到燒到40度,實在不行了才回家,在床上躺了3天,能感覺到他非常難受。另外,我在發熱門診的朋友也病倒了。
從放開到現在,這段時間大家都沒有休息,科主任好像每天都在開會,每天都有新文件,工作群每天都有新通知,半夜也經常彈出信息,我們也是隨時待命狀態。
醫院抽調各個科室醫護人員支援,每個專科大夫都在抗疫一線,不是急診就是發熱門診。
急診醫生早八晚八連軸轉,很多醫生有了“陽”的癥狀還在照常上班,但人手還是不夠,病人實在太多了,很多沒有必要到醫院的人,增加了醫院的壓力。如果社區能加強宣傳教育,讓大家知道有的情況居家就可以,醫院的壓力能減輕很多。
我是12月13日開始發燒,回到家中休息,好轉后在16日繼續回到心外科值班。本來科室還有七八個術前病人,一時半會也出不了院,所以科室還留有人正常工作。但由于醫護人員短缺,很多工作無法開展,一方面看病情是否允許,另一方面看病人意愿,心外科很多病人陸續主動出院回家,加上北京最近感染的人實在太多了,血庫血不夠,心外科手術也暫停了。
醫院現在不是處于一個正常運作的狀態,但我們仍然不知道高峰在哪里,是已經過了還是沒有來?也不知道各個科室什么時候能夠恢復正常工作。
12月26日,我到發熱門診值班,因為時間比較特殊,是晚上八點到凌晨兩點,所以接待的病人不是很多,總共40多個。跟同事交接班的時候聊到,最近幾天差不多都是這樣。
因為不了解整體情況,無法判斷病人人數是否有回落,但感覺上,大家還是比較忙,各個科室還在加大支援力度,急診的同事又發燒了但還在上班,壓力都比較大。不過相比之前,同事們從心理上逐漸適應了這個工作節奏。
第二天我就回自己科室上班了,前面因為客觀原因暫停的手術現在在逐漸恢復,醫院從各個渠道協調血庫,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手術節奏下來了:一方面,對病人來說,大多剛經歷過肺炎,抵抗力比較弱,或者擔心手術后抵抗力下降二次感染;另一方面,“陽康”回來的醫護人員身體狀態都差一些,工作也會慢一點。
總體來說,我感覺現在病人最多的地方還是急診和重癥監護室,因為發熱門診只能開咳嗽、退燒等口服藥,能做的比較有限,情況嚴重的病人還是去急診的比較多,26日路過看到急診的人還是挺多的,同事說當天可能有690多個病人。
我了解到的,北京其他醫院很多外科手術都停了,內科病房改成呼吸內科,增加床位,加大對危重癥救治的支援。但其實危重癥對醫護的要求都比較高,跟發熱門診不一樣,不是一般醫護都能支援,呼吸機、ECMO(體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可能不少醫護都不會使用。
現在很多醫院的問題是,像床位這種硬件跟上了,但醫護能力能否跟上呢?聽說有的醫院在做針對危重癥病人救治的醫護培訓,這也是一個解決辦法。我覺得對于重癥高峰還沒有來臨的城市,醫院可以把這類培訓前置。
因為經常和海外的醫護朋友交流經驗,我還是想強調,各個社區應該努力發揮作用,不能把醫院當作第一防線,這樣醫院壓力非常大?,F在關于新冠的相關知識已經很多了,比如什么情況居家,什么情況去醫院都有,但還是有人不知道,社區就應該進行新冠的院前教育和科普,讓大家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時候要去醫院。
不然就像現在,有的人沒有必要來醫院,一方面占用醫療資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感染風險。而有的人又因為沒有早點去醫院,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延誤了病情。
12月26日
南昌大學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楊文龍
我平時是在感染性疾病科,疫情以來,一直負責發熱門診科的管理及臨床救治工作。
2020年,我作為江西省援鄂醫療隊的首批醫療隊員,也參與過在武漢的救治工作,當時我主要擔任管理病區的臨時科室主任,以救治重癥病人為主。
從我們當時的感受來看,面對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這樣一種未知的疾病,最主要的情緒是恐慌,但經過不斷地實踐,了解了疾病的傳播途徑、致病機理、救治方法等,醫護人員還是慢慢適應了當時的氛圍。
自從12月7日“新十條”發布以來,盡管我們醫院做了相對充足的工作準備,但實際情況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
比如我們醫院的發熱門診科,作為院感防控的第一道關卡,當時從各個科室抽調了將近40位醫生來支援,但仍沒有想到的是:病人的增速非??欤匠N覀冡t院兩個院區的發熱門診每天大概是300人左右,但這段時間病人單日高峰可以達到1200人;其次則是沒想到醫護人員的感染率也能這么高,這段時間大概有六七成的醫護人員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了。
患者及家屬 圖片來源:南昌大學二附院
不過,經過我們醫院的調整,加大了對發熱門診科醫護人員的支持,現在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軌。另外,我們醫院采取AB班值班,每個班排4個醫生,2個醫生同時在崗,如果當班醫生臨時出現發熱癥狀,后備醫生也可以應急“頂上去”。在病人治療上,我們醫院規定每個診室不超過5人,總體運行情況是比較良好的。
我們發熱門診科最主要的工作是為全院的新冠患者“篩查分流”:對于普通的新冠患者,我們會安排到專門的診室就診,而對于可能存在心臟病、腦梗等并發癥的患者,我們會將其分流到相應有隔離條件的心血管或神經內科就診,如果發現重癥患者則會安排到重癥ICU搶救。
我本身由于一直呆在發熱門診,現在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染性又這么強,我大概在這個月中旬左右就感染過了新冠,21日我自測核酸已經轉陰了。
醫務人員整體的感染率大致在60%~70%,還有很多醫護人員是無癥狀,雖然核酸呈陽性,還是繼續在值班。此外,也有很多帶病堅持工作的醫護人員,像是發熱門診科有一位醫生,在發熱癥狀出現后,即便喉嚨痛到連話都說不出來,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
醫護人員感染后,只要沒有顯著的癥狀,一般都是居家隔離幾天休息,我們醫院并沒有硬性要求(醫護人員感染新冠后多少天返崗),一般而言,奧密克戎是7天一個“周期”,但我們醫護人員平均可能(感染后)兩三天就返崗了,確實人手太緊張了。
從12月7日“新十條”發布以來,我們明顯感覺到病人數量激增,醫院人手不足。正如之前講的,平時發熱門診可能就200~300個病人,但到了12月18日以后,每天都差不多有1100~1200人。
不過,這幾天形勢緩和了很多,差不多回落到了400~500人,很多病人一開始感染都比較恐慌,現在經過科普,大家也認識到可以通過居家休息、對癥處理后好轉,因此現在恐慌情緒就沒有了。
目前,我們醫院堅持國家衛健委“應收盡收”的原則,開放床位接近4000余張,醫院也把資源更多投向了重癥領域,ICU床位也超過500張,總體而言,醫療資源還是較為充足的。
重癥手術中的醫生 圖片來源:南昌大學二附院
在我們醫院的發熱門診科,退燒藥一直是“管夠”的。我們醫院在退燒藥管理上的舉措是,普通門診無法開出退燒藥,必須到發熱門診來開,一次能開最多不超過5天的藥量,有效避免了部分患者盲目囤藥的情況。包括退燒藥、止咳藥、解熱止痛的中成藥等,我們醫院并沒有出現藥品短缺的情況。
而在新冠抗病毒藥物上,比如奈瑪特韋、阿茲夫定、阿比多爾這三大類我們醫院都有。但是奈瑪特韋在醫院里還是比較緊缺,并且普通門診是開不到奈瑪特韋的,我們一般將其用于住院的重癥患者,而阿茲夫定和阿比多爾等國產抗病毒藥物則是比較充足的。
我認為,在春節來臨前,最大的挑戰還沒有真正到來。從我們醫院發熱門診科救治的病例來看,九成以上還是成年人,老人及小孩只占很小一部分。一旦春節假期來臨,病毒的流動性也會隨著人員返鄉而提高,未來醫院將面臨較大的治療壓力。
急診科 圖片來源:南昌大學二附院
此外,重癥患者的治療也是醫院面臨的重大挑戰,重癥患者分為兩種:一種是基礎病引起的重癥,第二種則是新冠病毒性肺炎本身引起的重癥。
即便沒有新冠病毒,每每到了這個季節,很多老人就會碰到如腦卒中、心臟病、心梗等基礎病多發的情況,再加上新冠病毒的感染率提高,上述基礎病的發病率也可能隨之增加,這也是我們將醫療資源傾向重癥患者的原因。
12月26日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 黃申暉
我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生,新冠病毒感染屬于我們科的疾病,所以我們科在各個臨床科室中算是比較有經驗的,輕重癥都是我們診治的范疇,這幾年與新冠相關的抗疫工作我們科也都參與其中。2020年初,我就在發熱門診支援,后來在廈門的幾波疫情中也參與核酸采集、定點醫院支援,今年4月份,又去了上海方艙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支援。
面對新冠疫情,醫院既是被疫情沖擊的最前線,又是防控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線,因為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需要更謹慎。目前廈門的情況每天變化很大,在放開之前,感染人數還不多,我們醫院也一直實行比較嚴格的管理。對于醫護人員,發熱門診做好嚴格防護,急診科和呼吸科等重點科室要求戴N95口罩、面屏出診,能有效防范一部分感染。
隨著社會面感染人數不斷增加,醫院也根據上級要求和現實情況在不斷調整要求。大概1周多前(12月19日左右)開始,醫院發熱門診和急診的就診人數明顯增加,醫院也增加診室,抽調各個科室醫護人員支援。
藥物方面,不管是退燒藥還是新冠相關的中成藥,剛開始所有醫師都可以正常開處方,后來僅限于幾個主要相關的科室才能開,再后來市面上的藥店已經缺藥,醫院也把退熱藥拆盒化零按片供應,每個病人只開足夠自己使用的幾片,保障就診人員不會缺藥,也緊急補充了幾款同類藥品,目前還沒有出現沒藥可用的情況。
其實對藥品實行管控是對的,退燒藥不能多吃,也不能長期吃,如果發燒超過3天,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退燒藥開太多也沒有意義,一般一盒退燒藥一個家庭都不一定吃得完,現在醫院對這些藥進行管控,保證需要的人都能用得上。
大概也是1周多前,各個科室陸續出現陽性的病人和醫務人員,因為提前做好防控布置,大家也都做了較好的防護,沒有在短時間內全部感染,陰性的同事還繼續堅守崗位,陸續出現的陽性同事可以先休息,癥狀好轉再返崗,這樣能維持醫院的工作,也能給感染的醫護人員適當的休息。目前國內流行的毒株大體上是近親,“陽康”后回去工作幾個月內再感染的概率應該很小。
根據一些疾控專家的預測,廈門應該還沒有到感染高峰,可能會在這個月底或下個月初,未來可能還會出現較多病人。
從醫療資源來看,剛放開時,陽性病人按要求會轉診到廈門的定點醫院治療,不過很快定點醫院床位也飽和了,12月25日,醫院緊急成立了專門收治新冠陽性病人的大內科綜合病區,并馬上開工收治病人,而且還在規劃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成立新的病區收治病人,各個臨床科室也進行分區,劃分陽性和陰性區,陰性陽性病人分開安排床位,減少交叉感染。雖說住院床位很緊張,但其實我們醫院平時床位長期都很緊張,醫院也是想盡各種辦法協調。
總體來說,我們科室仍在相對正常地運轉,陰性同事付出更多,“陽康”的醫務人員逐漸返崗這樣的狀態,醫院也在參考幾個走在前面的城市的兄弟醫院情況,及時調整防控政策。
很早之前,我們醫院就開通了互聯網醫院,線上有發熱門診和各個??崎T診可以咨詢,12月中旬,醫院再次發通知鼓勵醫生利用班外時間接診線上病人,我12月22日也“陽”了,開始居家休息,這5天我大概接診了20多個線上病人,我們科有幾個醫生近1周都線上接診了上百個病人。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沉默型缺氧”和肺炎的問題,我覺得不用太緊張,但也不能太放松?,F在流行的奧密克戎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相比于既往的新冠毒株,現在出現肺炎的人會少很多,但對于老人、小孩或者有基礎疾病的免疫相對低下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肺炎。
家里可以像備血壓計一樣,備個指夾式脈氧儀,便于觀察老人、小孩的身體情況,正常人血氧飽和度應該在95%以上,測一下很直觀。沒有脈氧儀的話就靠觀察,發燒超過3~5天,高燒持續不退,或者出現食欲差、精神萎靡,輕微活動就氣喘、口唇發紫、說話斷斷續續沒辦法連成一句等等,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以免出現肺部感染,因沒有及時發現而延誤治療時機。
我比較擔心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我們正在逐步放開入境管理,如果國內外的病毒差異比較大,會不會容易二次感染,以及以后會不會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導致再次感染的風險增大;第二個是在農村,很多人都好幾年沒回家過年了,而幾個大城市的高峰都在過年前結束了,今年過年可能迎來返鄉高峰,那么可能會給農村地區帶來新的感染高峰?,F在各大藥企應該都擴大了產能,藥物短缺的情況應該很快就會解決,但農村地區的醫護人員、其他醫療資源短缺的情況可能很難改變,不在父母身邊的子女,應該每天早晚都電話關心一下家里的老人,是否有不適,必要時勸老人家及時去醫院就診。
最近聽朋友說起有什么“神藥”打一針就退燒,一針見效,我判斷很可能是激素類藥物,激素是一種很常見的基礎藥品,也是很好的藥,但是醫生都會很謹慎地使用,輕型和普通型新冠感染是不適合用激素的,可能會加重感染,可能會掩蓋病情,也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等問題,大家不要寄希望于這種一針就好的“神藥”,建議密切觀察身體情況,有問題及時去醫院。(每經記者趙李南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鏈接:疫情沖擊下的縣城醫院:這場大考,沒有替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