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2 22:09:08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楊夏
日前,安永大中華區發布了2022財年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并提出了2025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作為全球知名的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以及第三方可持續發展服務商,安永的ESG實踐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意義。
那么,安永大中華區的ESG實踐有哪些成果和績效?站在第三方角度,是如何幫助中國上市公司踐行ESG理念?又是如何看待當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日專訪了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ESG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菁。
李菁 受訪者供圖
企業核心理念轉化
NBD:ESG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作為全球知名的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安永如何理解ESG的定義和內涵?
李菁:ESG的本質是企業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如今,中國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的目標也從追求數量逐漸轉變為追求質量。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企業不僅僅需要評估自己的發展,同時也要衡量對于現在和未來整個環境所能夠帶來的幫助和改變。這是整個企業的核心理念所發生的變化。
NBD:安永大中華區在今年發布了第二份ESG報告,篇幅較去年增加了50%。您認為這份報告最大的亮點在哪,能給這份報告打多少分?未來還能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李菁:安永大中華區成立了ESG管理委員會,構建了完整的ESG管理架構,持續加強ESG執行和落實行動。2022年12月29日,我們再次發布了《安永大中華區2022財年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詳細闡述了公司為推動綠色轉型、助力可持續發展所貢獻的行動和力量。
與去年對比,報告的內容更為豐富,字數超過5.6萬字,整體覆蓋環境、社會、治理、經濟領域,指標近100個,全面展現安永大中華區的可持續發展使命和價值。同時,報告參考了更多國內及國際ESG信息披露指引,在指標披露方面更加全面。比如GRI、UNSDGs等國際主流信息披露指引,并進一步參考了世界經濟論壇(WEF)國際商業理事會(IBC)指標體系等信息披露指引,收集并披露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今年的ESG報告更符合中國發展的情況。針對中國ESG發展的特點,我們在報告中回應了支持鄉村振興等特色議題及內容,使報告內容更符合地區及時代發展特點。
未來,安永將繼續借助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豐富經驗和資源網絡,影響、幫助客戶積極踐行ESG理念的落地,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三步提升ESG能力
NBD:除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外,安永還是第三方可持續發展服務商。請問諸如安永這樣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如何幫助中國上市公司踐行ESG?過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李菁:安永在ESG領域是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我們希望能將ESG理念轉變為可持續發展能力,長期致力于協助各類型企業和機構的制定ESG戰略規劃、落地ESG實踐,切實支持各行業低碳轉型,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安永就開始在全球各地成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團隊。在大中華區,這個團隊已經服務本土市場多年。
安永大中華區支持客戶把ESG作為管理工具,創造中長期價值。比如公司推出了“安永ESG投資解決方案系列之綠色金融管理系統”、“氣候風險分析在線系統”、“3060碳管理系統”、“ESG智能管理系統”等一些列創新產品,助力客戶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未來價值成長。
NBD:在您看來,中國上市公司目前在ESG實踐上最大的不足是什么?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升上市公司的ESG能力?
李菁: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整體情況逐年改善。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逐年提升,今年報告數量與發布比例在增量和增速上均為過去5年最高值。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A股上市公司ESG相關報告規范性和專業性不斷提高,但ESG相關信息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看來仍有以下痛點:
第一是信息披露主動性不強。目前我國ESG信息披露仍以自愿披露為主,大多數企業披露ESG信息的主觀意愿不強,甚至不少企業認為ESG信息披露只會增加企業成本;第二是報告信息平衡性不足。部分企業在自愿披露ESG信息時,也是選擇性地披露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導致信息披露不完整,投資者與企業之間還是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第三是關鍵數據可靠性較低。目前國內ESG報告缺乏第三方機構驗證,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披露的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存疑;第四是數據量化可比性不高。
目前國內ESG信息披露缺乏統一的披露框架和指標體系,導致各家企業披露的內容參差不齊。
我認為,企業需要從厘清披露重點、實行董事會問責制、提高報告透明度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厘清重點。企業需跟緊投資者改革的步伐,開展氣候變化風險及機遇識別,如轉型風險、物理風險等,厘清企業低碳轉型重點。
其次是實行問責制。董事會問責制能夠幫助企業回應投資者對公司董事會履行其在可持續發展事務上監督及管理責任的需求,提升企業治理能力。
最后是提高報告透明度。企業應緊隨可持續發展趨勢,領先于即將出臺的全球報告標準,穩步提升ESG數據透明度,開展對ESG報告的鑒證工作。此外,企業可以將ESG數字化納入企業數字化發展戰略中,以人才為導向,打通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之間的壁壘。
九維度加強企業ESG管理
NBD:盡管ESG實踐正在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潮流和趨勢,但對于一些業務和市值規模都比較小的公司來說,開展ESG相關工作意味著短期成本上升。請問您怎么看小公司踐行ESG的必要性和意義?他們應該如何平衡短期成本與長期回報問題?
李菁: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ESG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明顯轉向,出現了顯著的資本向善趨勢,推動資本市場的可持續成長和高質量發展。企業應該將ESG看作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借助ESG提升內部管理、創新產品服務、溝通資本市場。針對企業如何加強ESG管理,尤其是中小企業,我有九點建議:
建議一,以ESG管理為基石,推動ESG表現水平提升。ESG是“一把手”工程。因此,ESG管理建議由企業董事長及高管牽頭,成立管理委員會、管理辦公室,制定戰略規劃,并且落地實施相應的考核指標。
建議二,參考主流的國際可持續準則梳理ESG工作內容。投資者希望企業根據一套全球統一的標準披露ESG表現。所以,企業可以對標GRI或者即將推出的ISSB等國際準則梳理ESG相關工作內容,以達到標準統一,有的放矢。
建議三,對標特定主題的披露框架與國際倡議。在對標梳理ESG工作內容的過程中,企業可參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UN SDGs)、全球契約(UNGC)等國際倡議,展示企業致力于符合全球可持續目標的承諾,突出企業特點,提升企業ESG品牌。
建議四,根據ESG評級與指數披露其他方面的業績。ESG評級與指數覆蓋面往往超過合規所需的層級,我們建議企業主動對標ESG評級相關指標,披露如零砍伐、責任營銷、性別薪酬指標等目前并未納入香港交易所規定的披露信息,以加強透明度,從而改善ESG評級或指數的表現。
建議五,制定ESG規劃和目標。在企業戰略引領下,制定企業級ESG規劃,明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領域的具體工作計劃、目標、原則等,使得ESG更好融合至經營管理中。
建議六,發布ESG報告,開展ESG信息披露。一份可靠和可信的ESG報告是對企業ESG管理成果及表現的總結,其應盡可能覆蓋企業會造成影響的所有重大領域。此外,ESG報告也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交流的最標準化、可復用的溝通工具,幫助企業積累社會資產、構建企業ESG品牌。
建議七,通過IT化手段進行ESG數據管理。通過完善IT系統,企業可提高ESG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效率,實現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及時監測、環境和社會效益的自動核算,為ESG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建議八,主動開展投資者ESG溝通。我們建議企業將ESG內容納入路演材料中,及時回應投資人有關ESG的日常問詢,并通過ESG專場投資溝通會、建立投資者關系部門與ESG部門的協作機制等,提高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認可等。
建議九,加強ESG品牌建設。企業可以加入ESG相關倡議或組織,如負責任投資原則(PRI)、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可持續保險原則(PSI)、全球契約(UNGC)等,在強化自身ESG表現的同時,通過國際化的平臺提升企業ESG形象。
NBD:關于ESG信息披露的平衡性原則,很多投資者非常希望了解公司的非財務性風險。但我們發現,很多ESG報告只說一些積極的方面,請問您怎么看待風險性的非財務信息呈現?
李菁:ESG信息披露的全面性需要市場、監管和企業多方共同努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監管機構和資本市場評級將負面指標和負面爭議事件納入披露要求和評級標準,也在進一步促進ESG信息披露的平衡性。
前面提到過,目前A股市場ESG報告披露主要以自愿披露為主,尚未建立系統性的ESG規則體系。從國際實踐來看,美國證券交易所(SEC)于2022年3月21日發布了《上市公司氣候數據信息披露規則》提案。該提案對在美上市公司報告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信息提出了嚴格要求;2022年3月31日,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了兩項ISDS的征求意見稿,即《可持續發展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IFRS S1)和《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
無論是SEC還是ISSB,都主張采納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框架。與此同時,香港聯交所也表示支持ISSB,在TCFD框架下制定全球公認的可持續發展匯報原則。TCFD框架要求企業披露識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的過程以及相關風險對業務的影響,以及是否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由此可見,企業對于風險性信息的披露將是未來監管的重點方向,企業應盡早著手開展相關研究,以應對新的合規性要求。
如何打擊企業“漂綠”現象
NBD:如果要給同行一點經驗,您覺得會計事務所在踐行ESG的過程中最應該做的一點是什么?最應該警惕的一點又是什么?
李菁: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是投融資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把好信息披露與投資者保護“入口關”的守門人。隨著低碳經濟發展及碳交易市場的有序推進,政府、投資機構、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對低碳經濟相關的會計信息提出了新需求。優化會計體系,從會計準則、會計人才及會計監管等各方面強化會計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撐“雙碳”戰略,是當前會計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
然而目前全球尚未有一套統一的非財務信息披露框架,現階段我國本土也還沒有統一且明確ESG標準或披露制度,企業“漂綠”現象也層出不窮,如只公開有關其環境績效的正面信息、避免披露相關負面信息,投資者、消費者就難以甄別真正的綠色企業,從而對行業產生不信任感。
其中,ESG披露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就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這種“漂綠”的風險。作為專業的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在打擊“漂綠”行為中扮演重要角色,如開展ESG報告鑒證工作,增加ESG報告的可信度及提升企業ESG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和資本市場的信任和信心。
注冊會計師行業需要抓住機遇,推動注冊會計師鑒證服務的轉型升級。對于會計師事務所開展非財務信息鑒證,我們有兩個建議:第一,參與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及鑒證制度安排的研究。對可持續發展信息開展鑒證的前提是,按照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披露的相關信息具有可驗證性。其次,培養可持續發展領域專業團隊,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構建專業化的團隊,協助客戶將經核實的非財務信息進行對外披露和利益相關方溝通,提升信息透明度與問責制水平,以此提升企業在非財務方面的競爭優勢。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