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6 00:16:07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對那些想要生育,但因身體原因難以自然孕育的夫妻來說,輔助生殖技術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希望。如今,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又有新消息。
據央視新聞2月5日消息,針對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的提案,國家醫保局近日答復,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范圍,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
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
國家醫保局表示,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
醫保部門始終高度重視人口問題,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如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2022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等1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范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范圍。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努力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國家醫保局還表示,2018年,國家衛健委組織開展了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研究相關項目,對照研究了部分中醫藥在治療女性子宮內膜薄性不孕不育癥、男性少弱精癥等方面的療效作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要求進一步加強婦幼領域中醫藥工作,為有生育需求的夫婦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并梳理總結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的臨床經驗,形成不孕病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在全國推廣使用。
目前,國家中醫藥局正在編制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鼓勵中醫醫院開設優生優育門診,提供不孕不育診療服務。國家衛健委等相關部門也將組織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成藥用藥培訓、中醫藥健康教育,制訂推廣有關不孕不育治療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推動中醫醫院開展不孕不育診療服務。
政策支持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多地已有意向
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需要借助人工干預手段進行生育的人群已經不是小眾群體,多家上市公司招股書引用的數據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人數超過5000萬。
而輔助生殖技術已經在臨床上運用多年。其中,試管嬰兒技術又被稱為眾多不孕夫婦的“最后一道希望”。
在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每一個試管嬰兒的背后,是精力和金錢的付出。根據《中國高齡不孕女性輔助生殖臨床實踐指南》測算,女性在35歲及以下時,平均需要3個治療周期成功活產,單次取卵周期價格約3.3萬元-4.2萬元。這意味著育齡女性成功活產一次至少需要花費10萬元,甚至更多。
針對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此前多地已有意向出臺相關政策。
據浙江日報去年11月報道,2023年起,參加杭州市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西湖益聯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實施輔助生育的參保市民,將可獲得最高3000元的報銷。據介紹,胚胎培養和胚胎移植是輔助生育中的兩個重要項目,實施定向補助后,參保人的這兩項治療費用大部分將由“西湖益聯?!背袚?。
湖南省醫保局2022年5月回復稱,將逐步探索將醫保能承擔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蘇州市醫保局也表示,適時將臨床需求量大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疇。浙江省衛生健康委2022年也曾表示,積極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此外,多地也適時發布促進生育等相關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個省市都發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各省市都在《規劃》中表示要增加人類輔助生殖服務機構的數量。
開源證券研究所推算,2018-2023年的輔助生殖市場年復合率為9.64%,至2023年,試管嬰兒市場規模有望增加到400億元,長期有望突破千億。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北京日報、證券時報、每經App(記者 陳星 林姿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