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9 16:56:04
每經編輯 黃勝
央視新聞援引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8日,土耳其和敘利亞北部地區6日發生的大地震已造成超過1.5萬人遇難。
官員和醫護人員說,大地震造成土耳其12391人遇難、敘利亞2992人遇難,兩國已確認的遇難者總數達到15383人。
當地時間2月8日,抵達阿達納國際機場后,中國救援隊一刻沒有停歇,經5小時車程,趕到土耳其受災嚴重的哈塔伊省安塔基亞市,會同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工作人員與當地政府協調溝通,開展營地選址與搭建、現場實地踏勘等工作,立即投入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當地時間2月9日1時30分,中國救援隊與當地救援隊通力合作,從一棟8層倒塌房屋廢墟中成功營救出一名孕婦。
2月8日,中國救援隊抵達土耳其阿達納機場 圖源:新華社
新華社土耳其哈塔伊2月9日報道 ,2月8日下午6時許,土方營救人員聯系中國救援隊,在一棟8層倒塌房屋中發現一名被困孕婦。中國救援隊隨即抵達現場進行救援評估,與土方共同制定營救方案,全程提供技術裝備支持。
中國救援隊8日抵達土耳其地震重災區后持續開展搜救工作。9日凌晨,新華社記者目睹中國救援隊聯手當地救援隊,成功從倒塌房屋廢墟中救出一名孕婦。
2月8日,中國救援隊隊員在土耳其哈塔伊的一處地震廢墟搜救。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9日凌晨1時30分,中國救援隊和當地救援隊隊員成功營救出這名孕婦。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到,隊員們緊張有序地接力將孕婦用擔架從廢墟上平穩運出、送上救護車,之后又爭分奪秒繼續投入搜救工作。這是中國救援隊成功參與營救的首位幸存者。
圖源:新華社視頻截圖
目前,除了已抵達土耳其的中國救援隊,藍天救援隊、深圳公益救援隊等中國社會救援力量也趕赴地震災區緊急馳援。
毛寧表示,據了解,中國救援隊抵達土耳其之后,第一時間趕到了受災嚴重的哈塔伊省安塔基亞市投入救援,同土耳其的救援隊通力合作,已經于當地時間2月9日凌晨成功救出一名被困的孕婦。昨天晚上,香港特區政府也派遣了一支約59人的搜救隊伍前往土耳其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
毛寧介紹,今天上午,中國紅十字會向敘利亞地震災區提供的首批5000人份的醫療物資已經從北京啟運,中國紅十字會的救援人員也一同前往。除了已經公布的現匯和物資援助之外,中方也在加快落實對敘利亞的糧食援助項目,其中220噸小麥正在運抵的途中,余下的3000余噸大米和小麥將于近期分兩批發運。
2月8日,中國救援隊隊員在土耳其哈塔伊的一處地震廢墟搜救。圖源:新華社
“地震發生之后,海外同胞的安危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毛寧說,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立即啟動了應急機制,中國駐土耳其、敘利亞兩國的大使館迅速向當地政府了解核實情況,與當地的僑團、中資機構和留學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為遇到困難的同胞提供協助。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高速運轉,全力做好中國公民救助電話的接聽工作。
毛寧介紹,截至目前,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有3名中國公民獲救,狀況良好,尚未接到其他中國公民的傷亡報告,我們將繼續密切跟蹤地震災情,向在當地的中國公民和機構積極提供領事保護和協助。下一步,中國政府也將根據災情的發展和實際需要,繼續向土耳其、敘利亞災區提供救助安置和重建方面的幫助。
在今天(9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向土耳其、敘利亞提供的救災物資,商務部將抓緊協調備貨和運輸安排,爭取盡早運抵災區。其中220噸小麥正在運抵敘利亞途中,余下3000余噸大米和小麥近期發運,同時我們支持和鼓勵當地中資企業商會和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災區捐贈救援物資和設備,共同參與當地抗震救災。
這是2月8日在土耳其哈塔伊拍攝的遭地震損毀的建筑。圖源:新華社
據《環球時報》報道,法新社在2月7日文章中寫到, 專家表示,這是自1939年以來沖擊土耳其的最強地震,地震造成了如此大的破壞,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威力,也因為它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英國地質調查局榮譽研究員羅杰•穆森認為,另一個原因是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凌晨4點17分,這意味著正在睡覺的人很容易被困在倒塌的房屋中。
穆森也是《百萬死亡地震》一書的作者,他認為對于一個容易發生大地震的地區來說,當地的居民建筑也不足以承受大地震所帶來的沖擊。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地震發生的斷層線最近相對平靜,人們忽視了安全問題。
土耳其位于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上。1999年,土耳其北部迪茲杰省的北安納托利亞斷層發生地震,造成約1.7萬人死亡。但這次的地震發生在土耳其南部,東安納托利亞斷層沿線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地方發生了強震。穆森說,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已經有兩個多世紀沒有發生過7級以上的地震了,這可能意味著當地人容易忽視地震的風險。
穆森認為,由于距離上一次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該區斷層線可能已經累積起來“相當大的能量”。穆森補充說,這次大地震后緊接著又迎來一次高強度余震,似乎證實了這一假設的可信性。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環球時報、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