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8 17:11:04
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領域,我們出臺一攬子政策,穩步擴大金融開放,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等業務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有序推進跨境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不斷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等。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陳星
3月18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指出,外資機構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為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經驗和活力。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圍繞金融高水平開放,樓繼偉重點發表了三點看法。
首先,中國堅持開放發展,中國金融業開放成效顯著,外資機構在華取得長足發展并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具體提到,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領域,我們出臺一攬子政策,穩步擴大金融開放,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等業務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有序推進跨境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不斷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等?!锻馍掏顿Y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中,金融業準入的負面清單已經正式清零。
他說,自開放至今,外資機構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資管領域以及評級、支付領域都有外商獨資公司或在華獨立實體、中外合資公司。而且,外資機構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為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經驗和活力。
“對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取得的巨大成績、外資機構在華發揮的積極作用,我們有目共睹。”樓繼偉提出,希望各位堅定信心,加大中國市場布局,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中國金融業開放將向更高水平邁進。
其次,持續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共紓發展之困。
樓繼偉說,開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極大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極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生產力,同時也給各國經濟結構和利益格局帶來了一定影響。這就需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當前全球在經濟和金融治理領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政治形勢更加嚴峻復雜。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擾動仍然存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動蕩不安、不確定性加大。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各國在疫情防控期間采取的超常規貨幣財政政策,使政府、家庭、企業、金融機構的杠桿率易升難降,加劇了通脹上行,其影響外溢到全球金融市場,股票、債券、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而快速加息,從歷史上看,又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危機,并外溢到新興市場。
盡管面臨一系列挑戰,樓繼偉指出,中國2023全年預計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向全球的伙伴證明,中國開放發展的意志始終沒有動搖,腳步始終沒有停歇。
“我們愿與全球伙伴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中國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攜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樓繼偉說。
最后,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
樓繼偉說,一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中國政府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堅定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外資準入中國金融業的負面清單已經清零。除了銀行、證券、保險、資管行業以外,其他金融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參與。例如,美國運通在華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已取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國際評級公司標普、惠譽已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正在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二是致力于營造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要加強內外資平等。進一步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確保開放措施的落實、落細、落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境內外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加強政策宣傳宣講力度,進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要加強與國際規則銜接。與國際接軌,積極采納全球標準和最佳實踐,構建開放環境下的法律法規體系。
制定更為精細化的金融對外開放政策,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率,減少數量型限制;更加注重公平與透明,促進金融業穩健開放、深度開放。要加強對海外高水平人才引進。便利境內外專業資格互認;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體系,吸引更多高水平金融人才來華工作,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中。要完善金融機構母子公司跨境往來規則。允許外資機構的境內外平臺進行合理的資源共享。優化外資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渠道和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條件成熟時,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資本市場公開上市。
三是完善監管制度,嚴守風險底線。最近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發生,提示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變化中受到沖擊,為免于出現系統性風險,美聯儲和聯邦儲備保險公司(FDIC)共同發聲保護儲戶的全部存款安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正在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包括新設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調整和優化監管機構設置與職能定位。中國也將繼續與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