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7 23:22:35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編輯 裴健如
“與三年前相比,消費者在購車的選擇順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買燃油車的消費者基本不會考慮電動車,但現在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是有沒有合適的電動車,若實在沒有滿意的車型才會去考慮燃油車。”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期間,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是最內卷的市場,消費者的購車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在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搖擺,燃油車(企業)要保持高度警惕。”
受訪者供圖
廣汽集團本屆上海車展上發布了“NEXT”計劃,堅持“EV+ICV”(電動化+智能化)“XEV+ICV”(混動化+智能化)雙路線,力求在保持廣汽埃安EV(純電)領先優勢的基礎上,實現廣汽傳祺向XEV,即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REV(增程式電動車)、HEV(混合動力)的轉型。據馮興亞透露,公司初步計劃到2025年不再生產傳統燃油汽車,到2028年不再銷售純燃油車。
“NEXT”計劃發布
對“NEXT”計劃的發布,馮興亞表示:“消費者買車決策上的變化,成為廣汽產品設計時重要的出發點,廣汽的戰略路線也基于消費需求變化開始調整。原有的優勢燃油車,在電動化新時代來臨后,需要向XEV混動化轉型。”
“中國地域遼闊,用車環境差別大。不同地區對車的要求、特性,一定有差別。所以既有電動車的特點,同時又解決續航里程焦慮的XEV,未來在中部、西部、西北、東北地區,一定有獨特的市場。”馮興亞說。
事實上,隨著汽車工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我國乘用車市場格局也發生改變。其中,自主品牌憑借電動化轉型先發優勢等因素搶占了一些合資品牌的市場,市占率逐步提升。
馮興亞認為:“自主品牌目前取得了暫時領先,要把這個優勢保持住,絕不能驕傲大意。當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你是先行者,嘗到了先行的紅利;但當大家都意識到應該這么做,那就是真正拼實力、拼體系能力的時候。”
在馮興亞看來,自主品牌取得暫時領先有多個原因:首先是全球各個國家對電動化的力度不一樣,中國是政策幫助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得的效果尤其明顯;其次則是得益于智能化的發展。他認為,智能化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本國屬性的問題,消費者需要語言環境、文化環境,支撐其智能化開發體系。“第三,經過多年的積累,汽車品牌的品質、標準、技術等完成了一定突破,步入到新的階段,所以市場份額變化非偶然的,是必然的。”馮興亞補充道。
競爭比想象中激烈
相比市占率逐步提升的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并不順利,市場份額受到影響。公開數據顯示,3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為54萬輛,同比下降9%。
“如果一個合資公司或者合資品牌要想在中國發展下去,必須加快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進程,應在發揮原有優勢的基礎上,解決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化的短板。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好,消費者是會選擇(它)的。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就會有市場。如果迎合不了消費者的需求,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主張,那可能就會退出這個市場。”馮興亞說,“我們一方面搞自主創新,另一方面也歡迎國外品牌和公司到中國來共同研發、發展相關技術。”
進入2023年后,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所面對的競爭都在加劇。
“今年汽車行業的競爭比想象中激烈,增速或比想象得低一些。但我個人認為隨著政策的利好、經濟的恢復,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在逐步恢復中。”馮興亞表示,“今年車市不一定能實現3%的增長,但總體情況持平還是有可能的。”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