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9 11:25:34
4月27日,在中國環境報舉辦的綠金匯環保產業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退役光伏回收與循環利用如何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的主題展開討論。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馬子卿
“零碳研究院階段性預測,截止到2030年達到140萬噸、產值規模達到130億,截止到2040年2000萬噸、產值規模1500億。光伏回收未來市場巨大。”
4月27日,在中國環境報舉辦的綠金匯環保產業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退役光伏回收與循環利用如何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的主題展開討論,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回收產業發展合作中心副秘書長劉莉敏做如上表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但是,目前退役光伏組件的報廢處置過程中,只是按照一般的固廢進行處置,面臨著頂層規劃設計不足、回收獲取難、跨地區流動難、回收企業技術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也直接導致了退役光伏組件回收市場商業化面臨挑戰。
劉莉敏介紹,經濟性方面,當前回收一塊標準尺寸的光伏組件總收益是56元,但是成本是75元,回收一塊賠19元。
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侯貴光認為,廢舊家電回收方面實行的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光伏領域是否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以及如何落實是值得思考的。如果報廢產品經濟價值是負的,進行處理就需要額外的投入。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光伏新增并網3366萬千瓦,同比增長154.8%,其中集中式光伏發電1553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1813萬千瓦;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25億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億千瓦,分布式光伏1.76億千瓦。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光伏的組件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一般是25-30年,中國首次大規模投產的光伏至今已有十余年。隨著光伏大規模應用,有關光伏組件退役潮成了社會討論的焦點。
劉莉敏介紹,幾年前,國際能源署曾預測,截止到2050年全球光伏退役達到8000萬噸,中國達到2000萬噸(占四分之一)。但是,國內一些機構的預測與國際能源署有所不同,國內普遍認為中國光伏組件退役潮會進一步提前。零碳研究院階段性預測,截止到2030年達到140萬噸、產值規模達到130億,截止到2040年2000萬噸、產值規模1500億。
同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炳炎認為,在2007年左右,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迎來了第一個發展高潮,依據此來判斷,2030年前后就可能出現光伏組件退役潮。
實際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加高效的光伏設備對于此前的設備會形成替代,原有光伏組件的退役會加速。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技術總監鐘大龍介紹,隨著土地資源的緊張程度增加,很多企業在考慮把未到25年壽命的光伏設備也淘汰下來,更換更高效的組件。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執行秘書長李丹認為,光伏行業現在有了“騰籠換鳥”的需求,比如2010年的組件效率和當今的組件效率相差甚遠,尤其是光照條件好、發電量高的區域,進行更換的需求更大。
目前光伏回收行業主要以小、散企業為主,回收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回收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也難以估量。
侯貴光介紹,循環全過程中,從報廢到儲存、轉移、拆解、冶煉、再利用的過程,與環境有交互,風險點有沒有被管控起來就是一個難點?,F在報廢大潮未到,但是在技術、標準、管理政策方面的工作剛剛起步,空白比較多,比如:冶煉過程,沒有專門的報廢光伏組件涉及的混合物和相關的元素排放的規定;拆解過程中,集中拆解與環境間的風險管控處于探索階段,還未有相關成熟的標準規定出臺等。
同時,他指出,因為缺少明確的規定、要求,導致實際循環利用過程中技術和模式沒有確定可行的方案,即使風險通過技術可管控住,但是因為沒有明確規定就不敢應用,所以造成了循環的路徑不暢通。
“如何把過程明確出來,打通物質循環全流程的通路,才能真正地解決報廢物質造成的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如果不作為資源循環起來或者安全處置掉,就始終是一個固廢、始終對環境存在風險。”侯貴光說。
實際上,除了光伏回收對環境存在風險外,阻礙行業發展的主要難題還是商業化發展障礙。
對此,鐘大龍介紹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源頭獲取非常難,組件制造商把光伏板賣給光伏電站,很多光伏電站都是國有企業,資產也屬于國有資產,退役的時候國有資產如何處置,相關部門政策也沒有明確,所以會造成流程不暢通;一方面廢舊光伏組件作為固廢,新能源固廢跨地區的流動也存在著困難,目前很多政策限制固廢跨地區的流動。
在商業化發展中,經濟性是市場必然要考慮的部分,目前來看,光伏回收的經濟性并不理想。
劉莉敏稱,在對行業龍頭企業進行調研時,它們提出要有經濟性,投資機構也比較關注經濟性的話題。但是,當前經濟性比較差,回收一塊標準尺寸的組件總收益是56元,但是成本是75元,回收一塊就賠19元,不過這并不代表將來也不具備經濟性。
光伏回收行業在遭遇發展障礙的時候,更應該強調產業鏈相關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也成了與會嘉賓討論的焦點。
所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指生產者應承擔的責任,不僅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之中,而且還要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廢棄后的回收和處置。
侯貴光介紹,國際上通行做法是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光伏領域是否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以及如何落實是值得思考的。根據市場的變化、技術的變化,成本和價值也會相應有所變化,如何構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架構,如何與其他市場化的條件進行結合需要進行研究。
侯貴光強調,如果報廢產品經濟價值是負的,進行處理就需要額外的投入,對于生產者是義務;如果報廢的產品具有價值甚至是搶手貨,這個時候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就變了其權利。
劉莉敏則認為,生產責任制延伸制是否適合于光伏也需要論證,要吸納家電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經驗教訓做好光伏的責任主體的認定,包括回收責任主體和鑒定的責任主體。
同時,在現場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劉莉敏進一步指出,光伏是TOB的領域,光伏組件生產商具有技術優勢,可以成為回收的責任主體,同時,業主單位也有潛力成為將來光伏回收的責任主體,也就是說讓光伏組件最大的擁有者做相關的回收工作,此外環保企業也可能成為責任主體。
“組件制造商、業主單位、龍頭環保企業,都非常有可能成為責任主體,目前沒有經濟性,環保企業可能還未進入。”劉莉敏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1294146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