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30 22:41:00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廖丹
10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金鼎獎(金融)頒獎禮”在線上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發表主旨演講指出,隨著經濟發展的成本提高,創新能否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從而保證我們的產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黃益平提出,從經濟循環的供給端看,金融支持經濟創新,首先要金融創新。他進一步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商業銀行仍是我國最主要的金融渠道,我們需要創新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適應并支持經濟創新。對此,在數字金融方面可以作很多探索。
黃益平提到,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需發揮其應有作用,與此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他提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益有所減弱,體現于邊際資本產出率,即每生產一個新的單位GDP,需要增加投入的資本,在2007年,這個數字約為3.5,目前幾乎翻了一番,換言之,我們的金融效率已經打折近半。
金融效率若不能提高,那么即便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入到經濟中,也難以換來以往的經濟增長。這個局面如不扭轉,將影響我們的經濟可持續增長。
黃益平指出,隨著經濟發展的成本提高,創新能否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從而保證我們的產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其中金融怎么支持創新,可以作出什么貢獻?黃益平認為有幾大要點。
第一是通過金融創新來支持經濟創新。金融創新很重要的一項是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另一方面的創新內容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商業銀行仍是最主要的金融渠道,我們需要創新商業銀行的一些業務模式,使其適應和支持經濟創新。
還有一方面的創新是近年比較紅火的數字金融,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金融上面,可以更好服務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需求。
除了這些金融創新,第二大要點就是市場化改革,其中一方面是要做市場化的風險定價。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幫助他們獲得貸款非常重要,但與此同時要注重基于市場化的風險定價,商業銀行才能把業務長期做下去。所以一系列的金融市場化改革也很重要,有助于更好地支持經濟創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