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3 15:47:56
每經編輯 王月龍
買茶飲或咖啡時,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一杯飲品里冰塊特別多,喝兩三口就見底,有的商家還沒有去冰的選項。對于這一現象,有人調侃說:“明明是賣冰的,還送了你咖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夏日飲品加冰塊,該加多少?8月2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起“破冰行動”,聯手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倡議: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前提。
中消協:買的是飲料而不是冰
加多少冰應該消費者說了算
據央視新聞,中消協介紹,近日有消費者在某知名飲料店選購飲品時,發現飲品中冰塊含量占到飲品總量的2/3,冰塊含量過多導致飲用體驗感變差。也有的消費者反映,部分飲品在手機點單頁面的溫度選項只有“冰”,有些飲料店甚至拒絕消費者提出的“去冰”飲品需求。
中消協表示,相關媒體就飲品加冰情況,對北京市西單商圈、朝陽大悅城、國貿、西三旗等商圈的知名冷飲品牌進行消費體驗發現,一是餐飲經營者對冰量缺乏統一標準,即使同一品牌不同店鋪對于正常冰的標準也不統一。二是各餐飲經營者的冰塊大小、形狀不同,有的飲品中冰塊為扁片或中空狀,因此不能簡單以冰塊數量來衡量加冰量。
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在此倡議廣大餐飲經營者:
一、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只要是與正確的判斷、選擇、使用等有直接關聯的情況與信息,消費者都有權知悉,經營者都應該提供。消費者購買飲品時,餐飲經營者應主動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要加冰及加多少冰。若飲品存在確實無法去冰或飲品為特定的冰與配料結合等情況,餐飲經營者應在點單頁面明確標注或在點單時提示消費者注意。
二、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只有按照個人意愿決定是否消費、消費什么、以什么方式消費,其消費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滿足。餐飲經營者應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多冰”“正常冰”“少冰”“去冰”或通過備注方式調整加冰數量等個性化選項,供消費者自主選擇,也可以將飲品和冰分開,由消費者自主決定是否加冰及加多少冰。
三、尊重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落實消費者公平交易權,要求從事交易活動的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心懷責任擔當,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經營理念,保障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消費者購買飲料時,默認購買的是飲料而不是冰。餐飲經營者可以在點餐臺、廣告單及食物圖片等顯眼處明示顧客有要求飲品不加冰的權利。若消費者對加冰容量提出疑問時,餐飲經營者應予以及時、正面的答復。
選了“少冰”還有24塊冰
有飲品去冰前后差200毫升
據極目新聞此前報道,多個咖啡品牌的點單系統都沒有“去冰”或“少冰”的選項,但店員介紹,消費者可以單獨備注。按“正常冰”的選項來看,多個咖啡品牌的冰塊為20多塊,甚至有奶茶品牌選“少冰”后,仍有24塊冰塊。有業內人士指出,一般連鎖咖啡或奶茶品牌都有嚴格的冰塊與飲料配比,來確保出品的一致性。
“XX咖啡三分之二是冰塊,兩口喝完”的話題,近日登上了微博熱搜,當事人張先生表示,當時用券點了兩杯拿鐵咖啡,點的是正常冰。結果兩杯拿到手,打開一看三分之二全是冰塊,咖啡只喝幾口就沒了。張先生感覺咖啡買得很不值,點單的時候就沒有去冰的選項,感覺很坑人。
廈門晚報進行了一次測試,將多款飲品去冰后用量杯統一測量發現,冰飲與熱飲容量相差最大的品牌差了200毫升,最小的則30毫升。
國內一家知名茶飲品牌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表示,一杯正常的茶飲冰塊含量或者糖含量都是按照標準來,多加或者少加都會帶來口感不純正的負面現象。同時,他否認飲品品牌是為了降成本才加冰的,“為了降成本,直接加水也是一樣的效果呀”。
也有從業人士表示,雖然去冰流程看似不繁瑣,但是碰上爆單或者店員人手不多的時候,去冰的訂單過多,也會影響店員的出單速度,所以有的商家可能不愿意做。
咖啡、奶茶加冰,導致飲品本身液體量減少,是否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呢?據浙江電視臺,有律師表示,既然商家對飲品有中杯、大杯、超大杯之分,那原則上無論是去冰還是不去冰的狀態,都應當滿足通常意義上的分量要求。
“商家其實完全可以公布(液體飲品)量是多少,每個被子的量多少公布一個數據,如果影響了(飲品液體)量的話,消費者就可以去維權,把冰去掉,一測發現少了,那就是欺詐,就可以退一賠三。”律師表示。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消費者報、極目新聞、廈門晚報、浙江電視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