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8 12:51:02
每經評論員 畢陸名
無人機,聽起來是不是很高科技?用無人機進行農業植保、鄉村振興等服務,是不是很有“錢景”?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么你可能會對永悅科技(SH603879)感興趣。這家公司專注于化學制品制造業和無人機領域(營收占比僅2.02%,上半年不到300萬元),曾經簽下了一個3億元的超級大單——8月28日,永悅科技稱全資子公司鹽城永悅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與平輿縣暢達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輿縣暢達公司)簽訂《銷售合同》。隨后,永悅科技還回應稱,這是一個真實有效的合同,不是意向合同。
然而,永悅科技9月18日早間突然公告,雙方14日因為交易內容擬進行調整等因素而解除了合同。與此同時,永悅科技還因為信息披露不完整而收到了證監局的警示函。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一個看似美好的合作就這樣夭折了呢?難道是平輿縣暢達公司沒有履約能力嗎?還是永悅科技沒有交付能力呢?
筆者不妨來剖析一下這個合同的細節。
首先,該合同金額為3億元,而永悅科技2022年的營業收入總計約2.96億元。也就是說,這個合同相當于永悅科技一年的營收。對于永悅科技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同時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次,合同約定了非??量痰母犊詈徒回洍l件。平輿縣暢達公司要本合同簽署后10個工作日內支付合同總價的20%,一個月內支付合同總價的80%,而永悅科技要在2024年3月前交付5000臺無人機。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最后,合同涉及的產品是無人機,而不是普通的商品。無人機涉及到國家安全、民航管理、空域管制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限制。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批準和監督,隨意使用無人機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因而在筆者看來,該合同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和隱患。它不僅涉及到巨額資金、高難度技術、嚴格時限、復雜法規等方面的挑戰,還可能受到市場環境等不可預計因素的影響。因此,它并不是一個穩妥的買賣,而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合同。雙方在簽訂合同之前,是否做了充分的調研和評估呢?是否考慮了合同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呢?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履行合同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那么,永悅科技的無人機夢想破滅了嗎?筆者不得而知。也許大單“黃”了,只是一個意外的挫折。但是,筆者認為無人機領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更多的創新、更大的投入等。只有這樣,才能讓無人機真正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服務形式,而不是一種空洞的噱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