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BC“宣戰”TOPCon 深度拆解光伏技術路線之爭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7 12:26:16

    ◎隆基綠能推出的BC技術路線是HPBC,主要有兩檔主流功率產品——580W和590W(182版型)。預計到2024年年底,公司將會推出HPBC的PRO版本,其性能將會進一步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段時間以來,TOPCon電池受到不少爭議,比如良率爬坡艱難、組件隱裂等,而這些也被擺在了與BC電池展開爭論的桌面上。

    每經記者 黃鑫磊  朱成祥    每經編輯 梁梟    

    國慶節前,BC電池概念股持續上漲。9月28日,東方財富BC電池概念板塊漲幅達到1.73%。而過去一個月來,光伏行業技術路線之爭也愈發顯得“針尖對麥芒”。

    前有隆基綠能(SH601012,股價27.28元,市值2068億元)董事長鐘寶申在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稱“未來5~6年,BC(背接觸)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后有愛旭股份(SH600732,股價22.31元,市值407.8億元)董事長陳剛在媒體線上群訪時表示“愛旭所選擇的ABC技術路線在未來5~8年會保持技術領先”。

    而作為目前主流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的率先量產者,晶科能源(SH688223,股價10.10元,市值1010億元)在近段時間以來多次旗幟鮮明地表達不看好BC電池路線。9月11日,公司表示,當前BC電池技術成熟度仍有待提高,一體化成本和經濟性與TOPCon還存在較大差距。

    那么,BC電池究竟是否有生命力?它與TOPCon電池,誰會成為未來主流?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隆基綠能、愛旭股份、晶科能源、鈞達股份(SZ002865,股價95.77元,市值217.78億元)等多家光伏龍頭,以及中鼎研究院研究員蔡曉龍等行業分析師,試圖還原這場突如其來的光伏技術路線之爭。

    BC電池雙面率低?

    公開信息顯示,隆基綠能推出的BC技術路線是HPBC(高效復合鈍化背接觸技術),主要有兩檔主流功率產品——580W和590W(182版型)。預計到2024年年底,公司將會推出HPBC的PRO(專業)版本,其性能將會進一步提升。

    而愛旭股份的ABC電池可交付的組件功率瓦數為,182尺寸的72版型610W,54版型2平方米的在450~455W可以大規模批量交付,每一年在此基礎上增加10~20W之間。

    據悉,BC電池本質上是因為產品正面沒有柵線,不管太陽光從任何角度入射,都不會存在柵線反射的情況,導致發電效益大幅提升,但從工藝上來說,這種方式也大大增加了制造難度。

    愛旭股份展示的ABC組件數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鐘寶申稱,就雙面發電效率來說,隆基綠能后續推出的HPBC PRO版本在綜合發電量方面已經超出對手,主要是因為背面的散射光畢竟只有正面的6%左右。“所以背面的效率差對發電量的影響是遠遠低于正面的效率差,當正面的效率足夠高的時候,背面的發電量增益差會被抵消。”

    陳剛也表示,愛旭股份先做的是單面產品,因為單面容易做,所以自然就把分布式做起來了。但他認為,年底將推出的ABC地面產品,雙面率肯定超過60%,甚至通過努力,把ABC的雙面率做到70%、正面加背面綜合發電量多增加30W,也是有機會的。

    “我并不認為BC類產品天生雙面率低,目前雙面率低屬于正常狀況。就像我們當年發明管式PERC(發射極和背面鈍化電池)技術,也是先把單面研究出來,然后做雙面,當時雙面成本也很高,通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最后讓雙面率提升,同時實現了雙面的成本低過單面成本。”

    陳剛說,雙面率提升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隨著時間和研發的投入一步步來實現,所以效率高的產品帶來的變革通常是全面領先的。

    而晶科能源CTO(首席技術官)金浩仍舊認為,BC更適合做單面電池,由于背面遮擋過多,50%以上的雙面率非常難以達成,并且成本很高。如果測算雙面綜合發電收益,即使BC在正面能夠多5W左右,在背面的發電效果也要劣于TOPCon。

    對此,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在微信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隆基等企業的BC技術產品量產規模擴大,BC雙面的產能足夠滿足雙面電站的市場需求,且又有分布式市場需要的美觀價值,如BIPV(建筑光伏一體化)市場未來皆為BC技術。

    “現在大型集中電站越來越少,主要都是分布式,還有BIPV,所以TOPCon電池企業也在生產單面產品面向分布式市場,即使目前雙面率最高的HJT技術,也有大量產能只生產單面產品面向分布式市場,TOPCon雙面率是60%左右,他們怎么不都生產成雙面的呢?”該負責人說。

    BC與Topcon的效率、成本對比尚有異議

    在光伏下游裝機市場眼中,影響采購決策的還是電池效率和成本。

    從光電轉換效率來看,目前BC電池與TOPCon電池相差并不大。據隆基綠能披露,其HPBC產品的量產效率已經突破25%,愛旭股份的ABC電池平均量產效率在26.5%左右。

    “現在從轉化效率來講,下一步目標是做到27%到27.5%左右,同時,因為BC組件的CTM(三種光學特性:轉化率、透過率、反射率)、電路設計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優勢,這些方面也有1%~2%的提升空間,所以整體來講,理論極限是29.4%,ABC電池量產的極限大概是28%。”陳剛分析。

    TOPCon“新貴”鈞達股份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公司率先實現LPCVD(低壓化學氣相沉積)的技術改進和SE技術量產導入,將TOPCon電池量產效率從25%左右提升至25.5%以上,公司TOPCon電池實驗室測試效率達26.21%。

    而晶科能源TOPCon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26.4%,大規模量產平均效率超過25.5%,通過導入激光SE平臺,預計至年底TOPCon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將提升至25.8%,“在效率的進步方面,我們認為雙面TOPCon將成為新趨勢,明年晶科計劃推出雙面TOPCon,預期做到量產效率26.5%,并在隨后的2024、2025年逐步達到27%~27.5%的量產效率。”晶科能源CTO金浩說。

    晶科能源N型TOPCon電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對于BC電池與TOPCon電池的成本比較,則似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陳剛介紹,在今年9月,整體來看,愛旭股份的ABC電池物料成本已經與TOPCon組件基本達到一致水平,隨著技術不斷成熟,物料成本會越來越低;而從成本的主要方面人力、電費來看,公司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發展,人力成本、電費偏高。

    “從光伏的第一性原理——度電成本來看,BC現在比任何技術都更有優勢,這是毫無疑問的。”陳剛認為。

    不過,在金浩看來,BC電池降本非常困難,比如在銀漿的降耗、硅片的薄片化等方面,從晶科自有的一條BC量產的中試線來看,公司判斷,未來兩三年,BC與TOPCon的成本差異在0.1元/W以上,“在地面電站普遍選擇高性價比產品的背景下,BC在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難有相應的生命力。”

    對此,中鼎研究院研究員蔡曉龍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就公開信息來看,BC電池的良率隆基在95%,愛旭在97%,成本都說可以和PERC打平,但估計都有很多假設,假設良率達到99%、效率提升之類,從行業邏輯上推理,成本應該是較高的,隆基BC電池據說比TOPCon高1~1.5美分,愛旭高出5歐分,BC需要在良率上面追趕TOPCon,至于什么時候能實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另外,在投建改造回本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太陽能學會名譽理事長沈文忠教授在一次直播中表示,TOPCon產線想通過工藝改變升級為BC技術,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困難,因為布局產能會有些差別,例如過去都說PERC可以升級到TOPCon,但是觀察下來發現95%以上的TOPCon產線都是新建的,未來能不能升級取決于行業發展是改造升級還是新建升級。

    “國內一般傳統行業一條產線折舊10年,后來光伏提前到8年,現在一般是5年,甚至有一些是3年折舊。形勢好的時候,我認為TOPCon電池產線2~3年就能回本,現在隨著紅利降低,可能要3~5年。”沈文忠說。

    BC與TOPCon,并非“你死我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段時間以來,TOPCon電池受到不少爭議,比如良率爬坡艱難、組件隱裂等,而這些也被擺在了與BC電池展開爭論的桌面上。對此,晶科能源與鈞達股份也向記者詳細解釋了這些爭議的具體情況。

    9月14日,在晶科能源海寧尖山工廠,金浩回應記者,據他所知,有客戶在自提的運輸過程中,沒有妥善保護,公司出廠的產品不存在不對客戶負責的情況,不會存在大量隱裂。而公司投資者關系總監魏添補充,該事件是一個個案,不代表整體產品情況,公司已經在與客戶積極協調。

    而鈞達股份也在郵件中表示,隱裂是非產品工藝的問題,更不是電池工藝問題,隱裂一般是由于運輸過程中不合規操作導致組件受到外力造成的。組件客戶從分銷商拿貨,倉儲、運輸、項目現場裝卸過程較長,作為生產廠家無法完全掌握情況,但是基本也是個案,目前龍頭組件企業發生隱裂的也多為P型組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5272727

    對于良率爬坡的情況,金浩表示,晶科能源TOPCon組件良率在99%以上。

    鈞達股份也表示,公司對TOPCon技術的試驗研發經歷多年,從實驗到量產,再到產能調整爬坡每個階段都曾面臨挑戰,比如最開始公司在良率上遇到比較大的阻礙,由于LPCVD的繞鍍問題導致TOPCon良率較低,后來經過不斷地實驗摸索和經驗積累,今年上半年良率已超過98%。

    此外,鈞達股份提及,公司自2022年初開始BC電池的開發,研發進展也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目前因HJT技術存在多種問題,疊加BC結構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公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TBC技術的研發上。公司在TOPCon基礎上經過工藝優化升級后的TBC產品,已完成實驗線的研究,目前在規劃BC電池中試線,預計年底中試線投產。

    這與沈文忠預想不謀而合。他認為,并不是PERC的BC電池比TOPCon高級,而是PERC的BC電池技術應該比PERC高級,TOPCon的BC技術——TBC技術應該比TOPCon高級。已經布局TOPCon技術的光伏企業都會研發TBC技術,而且主流技術不會是一種技術,并非“你死我活”,應該是兩種共存不同的場景。

    “今年開始,大家在BC技術的重視程度跟前兩年不可同日而語,在這樣的好氛圍之下,未來3~5年,BC技術的發展一定不會像前面這么緩慢。所以從一段時間來看,會是BC技術和正常結構的技術長期平衡共存的局面。”沈文忠說道。

    陳剛則給出了更為長遠的視角:在P型時代,有多晶、有單晶、有PERC;N型時代也是一樣,有基礎技術,再往上面升級一定是BC技術,這是個技術迭代的過程。一個更好的技術推出并成熟,那么相對效率低的、弱勢的技術就逐步退出技術舞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1794326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光伏 TOPCon bc電池 晶科能源 愛旭股份 隆基綠能 鈞達股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