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5 19:43:53
近日,各地最新外貿數據也陸續公布,在逐步回穩過程中,主要外貿城市間的分化趨勢仍然顯著。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09731
外貿是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核心城市的表現則是區域經濟的風向標。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多重困難挑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展現較強韌性,進出口總值達到30.8萬億元,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6%,進口13.2萬億元,同比下降1.2%。
近日,各地最新外貿數據也陸續公布,在逐步回穩過程中,主要外貿城市間的分化趨勢仍然顯著。
增速方面,在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前40位城市中,共有17座城市保持正增長。其中,毗鄰越南的廣西崇左進出口增速高達41.4%,領跑全國外貿40城。緊隨其后是金華和紹興兩座浙江城市,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5.9%、15.3%。
總量方面,前三季度深圳以2.8萬億元進出口總額超越北京,重新奪回外貿第二城名號,位列上海之后。與此同時,寧波超越東莞,杭州、金華超越成都、重慶,完成歷史性晉級。中國外貿40城,正迎來新一輪洗牌。
在中國外貿城市塔尖,“第一城”上海的地位不可撼動,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已超3萬億元。深圳、北京都在2萬億量級,蘇州獨守1萬億門檻。在這之后,寧波、東莞萬億在望,成為中國外貿格局中的頭部力量。此外,廣州、廈門、青島、天津也位居前十陣營。
實際上,北京、深圳關于第二城的爭奪由來已久。2019年,北京、深圳進出口總額分別為2.86萬億元、2.98萬億元,差距還較為明顯;2022年,兩座城市這一數據分別刷新至3.64萬億元、3.67萬億元,幾乎到了“貼身肉搏”階段。
今年前8個月,北京一度以微弱優勢反超深圳,而眼下,后者再次反撲——前三季度,深圳以2.80萬億元規模反超北京的2.68萬億元,重回外貿第二城。
支撐深圳的直接動力,是9月外貿迅速回暖。今年9月,深圳進出口總額4315.98億元,居全國第一位。尤其是出口2991億元,幾乎是同期上海的2倍、北京的4倍。這也使得深圳在前三季度進口增速尚未轉正情況下,進出口增速依然達到7.3%。
從前8個月數據來看,包括電子元件、手機以及鋰離子電池等在內,深圳機電產品出口達1.09萬億元,占比73.1%。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達106.9億元,增速高達611.8%。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12761
與之相比,北京進口對外貿增長的貢獻更大。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進口高技術產品2604.5億元,增長25.4%,高出全國32.2個百分點,占同期全國進口高技術產品比重9.9%。
其中,生物醫藥及醫療儀器進口1019.2億元,增長23.5%,占同期北京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39.1%,占比最高;新能源汽車進口78.5億元,增長106.6%,增速最快。
寧波與東莞之間的追逐同樣膠著。今年前三季度,寧波進出口總額達到9551.05億元,增速降幅收窄至-0.6%。這也使其以30億元左右的微弱優勢領先東莞,自今年一季度實現反超以來,繼續守住外貿第五城的位置。
寧波是此前率先打響“出海搶單”第一槍的外貿大市。今年前三季度,在與歐盟和美國兩大貿易伙伴貿易額整體下滑同時,寧波與東盟和中東歐地區進出口增長較快,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占比已達44.1%。
從出口商品來看,寧波機電產品出口額占比超五成,其中家用電器和汽車出口額分別增長10.5%、48.7%,外貿“新三樣”亦增長迅猛。
相比之下,另外兩座外貿大市東莞和蘇州,似乎仍未走出外貿失速的陰影。在國際市場波動及外貿結構調整背景下,兩市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2.8%、-9.7%,在前十陣營中墊底。對于兩座城市而言,如何加速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創新驅動轉型,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成為當務之急。
進一步看前三季度40城外貿成績單,長三角城市、尤其是浙江城市集體回暖,與中西部城市黯然失速,表現得同樣明顯。
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杭州對重慶、成都的反超。去年前三季度,重慶、成都進出口總額分別為6259.55億元、6167.94億元,而杭州進出口僅為5810.68億元,相差300余億元。而眼下,形勢陡然生變——
前三季度,杭州、成都、重慶進出口總額分別為5989.58億元、5522.52億元、5416.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10.4%、-12.5%。由此,杭州連續反超重慶、成都,晉級全國外貿城市第11位。
在外貿表現亮眼的同時,杭州跟“一帶一路”國家互動明顯增強,外資活躍度躍居全國前列。杭州市投資促進局此前透露,今年1至8月,杭州實際利用外資82.72億美元,同比增長53.13%,總量首次超越廣州、深圳,僅次于上海、北京,占全國6.7%。
其中,來自新加坡、韓國、土耳其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已占實際利用外資的50%以上,外貿增長亦十分強勁。這使得杭州成為外貿40城“腰部”秩序的最大挑戰者。
與此同時,憑借“世界超市”義烏的快速回暖,金華亦成功實現逆襲。今年前三季度,金華進出口總額達到5861.38億元,憑借15.9%的進出口增速,金華連續反超佛山、無錫、成都、重慶4市,躍居全國第12位。而對比去年同期,金華和成渝間還橫亙著一個千億級臺階。這樣的趕超速度,著實令人頗感意外。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490138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西部城市外貿集體降速。
在40城中,西安、長沙、鄭州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9.9%、-13.8%、-13.8%,慘遭墊底。此外,重慶、成都進出口下降幅度也超過10%;武漢下降8.1%,合肥也下降4.1%。
究其原因,與沿海地區相比,中西部城市外貿結構較為單一、對于龍頭企業的倚重程度更深,適應和規避地緣政治等外部因素帶來的調整時間也就更長。
“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歐洲那一塊(份額)下降了。”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城叔分析,中歐班列承擔著亞歐大陸橋的角色,但受俄烏沖突及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影響,總體需求是下滑的。而沿海城市可以借助海上絲綢之路輻射東南亞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相對優勢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全球貨物貿易增長較為乏力,而數字貿易比重上升。“原來一些貨物貿易占主導的地方肯定要受影響,而沿海地區,包括深圳、杭州等地,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更猛。”徐洪才指出,這種結構性因素,也會導致不同的外貿表現。
目前,金華進出口總額距全國第十位的天津還有140億元,杭州更不過一步之遙。從全年來看,杭州、金華均具備挑戰外貿十強的底氣,這也傳遞出浙江外貿快速回暖的強烈信號。
圖片來源:新華社
實際上,綜觀外貿40城,在前三季度實現正增長的17座城市中,浙江就占到7席——金華、紹興、舟山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5.9%、15.3%、7.7%,位列第二、三、四位,僅次于崇左;杭州、嘉興、溫州、臺州也分別達到3.3%、1.9%、1.7%、1.2%。唯一負增長的寧波,小幅下降0.6%,韌性同樣較強。
“浙江的優勢主要在于民營經濟發達,在捕捉國際市場新商機方面,有很大靈活性,非常敏感。”徐洪才說,從年初浙江方面就組織到歐洲、日本、美國等地“出海搶單”,做了很多工作。與此同時,溫州、臺州、寧波等很多地方都是僑鄉,在海外一些領域、品牌都有國際影響力,比如永康的五金產品享譽全球,創新能力也很強。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浙江進出口總值為3.70萬億元,同比增長5.0%,在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六個經濟大省中排名第一。其中出口2.71萬億元,增長4.4%,進口9816.2億元,增長6.8%。尤其是第三季度,浙江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季度新高,同比分別增長3.7%、2.2%和8.0%。
從前三大貿易伙伴來看,浙江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均為負增長。而同期,浙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3萬億元,增長10.8%,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長5.3個百分點。這也說明,浙江的外貿結構正在快速調整。
對此,徐洪才再度提及數字經濟對外貿的加成作用。比如,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發展很有特色,像阿里巴巴等數字經濟平臺異軍突起,業務是輻射全國的,數字貿易也風生水起。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布局整體較為緩慢。
除此之外,在徐洪才看來,外貿結構的轉型升級是一個共性問題,而中西部城市真正的特殊性在于——
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都是小商品出口為主,民營企業占據主導,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而中西部地區更多靠“大塊頭”企業支撐,中小企業相對較弱。所以,中西部地區未來努力的重點應該是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整體外貿韌性才能進一步增強。
他認為,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積極性。“要去風險、多元化,還是要靠成千上萬的中小微企業。”徐洪才進一步指出,“美歐日可能更多需要的是電子消費品等產品,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像非洲可能更多需要農機裝備等智能化、機械化的工業生產裝備。這個需求結構是不一樣的,我們也要朝著新的方向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