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31 23:48:27
每經記者 馮典俊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廖丹
近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周年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IFF學術委員、法國巴黎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作為受邀嘉賓出席論壇,并圍繞“中國經濟中短期展望”進行發言。
中國經濟短期內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政策要點是什么?未來增長動力在哪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會后就相關話題與陳興動對話探討。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NBD:今年3月底,人民幣在中國跨境收支所占份額升至48%,而美元所占份額從最高時期的83%降至47%。人民幣在跨境收付中占比首超美元,這意味著什么呢?
陳興動:可以看出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政治局勢、貿易保護主義、經濟碎片化等因素影響下,必然使得以中國、中東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興起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的潮流。中國在2009年已經提出人民幣國際化,但后來發現,人民幣國際化并非容易的事情。因為要使本幣“走出去”,重要的是國際社會能夠接受。
如今,中國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要調整對外部的經濟依賴。因此,中國有必要更多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就順應了這個潮流。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并非一帆風順,比如,前一段時間,人民幣就遇到貶值壓力。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也包括我們的經濟形勢,此外內外部的影響也比較大,原因在于人民幣“走出去”了,但是國內的資本市場不夠發達,海外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就會下降,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將海外人民幣轉換成美元。因此,在一段時間以來,出現的問題是,國內利率在往下走,但是海外人民幣的利率在上升,出現內外差。
當然,人民幣能不能取代美元,這在一段時間內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它會進行一個邊際上的改進,增加人民幣的分量,降低人民幣在國外的風險度。
可從三方面進行結構性調整
NBD: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幾年內主要的增長動力?
陳興動:我認為是結構性調整。中國經濟增長近年受到影響,主要在三方面:一是房地產的影響;二是疫情的影響;三是2021年以來一系列行業調整政策。
這些因素疊加一起,使中國經濟出現了下行壓力。最近政策有邊際上的改善,但似乎改變不了趨勢。這個趨勢是什么?就是我們現在爭論的,中國經濟目前遇到的究竟是周期性挑戰還是結構性挑戰。我認為是結構性的挑戰。
現在的結構性制約是什么?是需求不足?,F在供給過剩,我們擁有全世界超過30%的工業制造能力,但是我們只能消化18%。也就是說,我們40%左右的制造力需要國際來消化。但是今天我們對外的依賴程度是要下降的,所以需要結構性調整。
可以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地方有很多,中國還有很多潛力沒有挖掘出來。比如消費領域,在我們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比不到55%。盡管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94%,但這種情況能不能持續?
結構調整的第二個領域是城市化。我們城市化程度不低了,但還沒完成。中國的城市化要進入第二階段——都市圈的發展,如大灣區。目前,我們城市化面臨的問題是:一是我們的部分城市還有戶口管制;二是城市化的增長速度挺快的,但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增長的城市人口也集中在中小城市、縣級城市,但這些城市的經濟機會相對較少。
結構調整的第三個領域是地方之間的競爭。部分地方之間的產業結構很相似,我們應該調動各自的比較優勢。過去的增長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競爭,現在中國國內市場足夠大,未來的增長應該是地方之間的競爭,利用比較優勢產生博弈,在競爭中創造更多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