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6 19:05:12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今年以來,A股市場跌宕起伏,尤其是8月份之后的持續調整,讓不少投資者感到有些迷茫。市場究竟會怎么走?機會在哪里?
在近期召開的2023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峰會上,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針對明年的市場,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李湛表示,“明年GDP增長目標可能會定到5%左右,基于此,政策或在今年經濟增長企穩向上的基礎上繼續添新,持續的政策要解決的是大家很擔心的中長期問題,比如房地產、地方債,國際投行、海外機構看中國也是聚焦在這兩個問題,而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傳遞出我們對中長期問題的解決心里有數,尤其是短期政策托底非常明顯。”
“在市場的方向判斷方面,我認為市場在目前的點位有望企穩向上。細化到結構方面,比如說今年汽車的上下游的產業鏈有一定機會。另外,我們追求的新興產業,包括電子和通信,這些可能會形成未來投資的亮點,還有醫藥方面也會好起來,并有結構性的創新。”
除了談及對市場的看法,記者注意到,在會上,李湛還從公募基金的視角,分析了基民投資行為,以及提升獲得感的一些思路。
李湛首先指出,“中國投資交易的行為,基民和股民類似,從交易的結構來看,中國散戶投資者貢獻的成交量占80%左右,公募基金在2018年底到2021年,由于出現了三年的賺錢效應,得到快速的發展,很多買股票的投資者轉為買基金,不過買基金以后,大家依然存在類似股市的交易行為,包括跟風、追漲殺跌等,一旦市場反轉的時候就會受傷。”
“而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往往在低點發行的產品,雖然特別難賣,規模也比較低,但歷史情況看整體收益都不錯,而在高點發行的產品,基民受傷比較嚴重。因此,不管是公募和私募機構做投資者教育和陪伴,在機構判斷市場是高點時,要盡可能做充分的風險提示。”
“其次是投資理念,中國GDP的增長目標已經換擋,對應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對應理財和基金增速的收益也會下降,如果要追求高收益就意味著承擔更高風險。建議投資者相應地調整預期,同時在交易行為方面將時間拉得更長一些,相對中長期的投資行為才能獲得更好的投資體驗。”李湛進一步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