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9 14:22:36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近期,有關“近半數券商DMA業務被叫停”的市場消息迅速傳播。
據每經記者了解,確實有多家券商收到監管通知,要求對多空收益互換DMA業務的新增規模進行管控。
有券商人士表示,上述要求也意味著今年火熱的DMA策略,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大肆擴張了。與此同時,場外個股融券業務也受到管控。
2023年以來,盡管權益市場,特別是主觀多頭戰績整體表現欠佳,但今年也有兩個最火的策略。動不動就4倍高杠桿的DMA業務就是其中之一。
而據記者了解,近期確實有多家券商收到了監管通知,要求自11月9日開始,按管理人維度每日日終量化DMA業務【名義本金規模=max(多空組合多頭名本,多空組合空頭名本)非多空組合名本】不得超過11月8日日終規模,管理人下不同產品間可以做額度調整。
滬上某券商人士則告訴記者:“這個就是對整個DMA策略做限制。因為今年整個市場欠佳,但這塊兒無論是創收也好,收益也好,都還是不錯。”
該滬上券商人士進一步指出,原來這塊是衍生品業務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模式,最早是AB款,AB款結束了之后換成了DMA。
“DMA這塊前幾年量化自營做的多,今年開始這塊策略也放開代銷客戶,估計是上量太快,被監管關注了。”某中型券商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這個政策出臺體現了控制風險、控杠桿的目標。只停新增,因此也不會導致快速去杠桿進而踩踏下跌。”某券商自營人士表示。
此外,一同受限制的還有場外個股融券業務。根據券商方面拿到的通知,從11月9日開始,按管理人維度每日日終的場外個股融券(ETF暫不受影響,后續如有口徑更新會另行通知)的名義本金規模,不能超過在11月8日日終的名義本金規模,管理人下不同產品間可以做額度調整。
要求出臺的原因則是,堅持集約化專業化原則,審慎開展重資本業務,督促各證券公司在資本空間打開后,應重點用于拓展做市、跟投、投行等服務資本市場的業務,場外衍生品、融資融券、單方向自營等業務規模應得到有效管控,尤其是個股衍生品合約規模(名義本金)不得超過《計算標準》征求意見之日各自的存量合約規模。
DMA業務并不新鮮。2021年12月3日,《證券公司收益互換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收益互換業務不得掛鉤私募基金及資管計劃等私募產品、場衍生品。這意味著,自2015年開始盛行一時的收益互換AB款模式退出歷史舞臺,DMA成為了符合互換新規的新寵。
簡而言之,DMA則是通過交易商與私募管理人的單一產品簽訂掛鉤股票、期貨標的的收益互換,并由交易商自營盤進行交易。具體操作為私募管理人最低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運用客戶端進行交易下單,場外委托給收益互換的業務系統,并在通過系統校驗后到達交易商自營柜臺系統,最后由自營臺報價給交易所。
中信期貨研究認為,DMA適用于中性策略,但在互換新規下,中性策略可享有最大保證金優惠。
北京某量化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DMA過去基本是作為量化私募自有資金加杠桿的工具,現在越來越多的量化私募開始發行DMA的資管產品,接受投資者的投資。目前,業內量化私募搞的DMA產品很多杠桿都高達4倍。”
具體來看,大多數情況下,私募會用自有資金向券商交易柜臺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保證金比例大多在20%~30%),券商交易柜臺收到保證金后會支付剩余資金,從而達到加杠桿的效果,即起到放大四倍杠桿的效果。
中信期貨研究認為,DMA策略目前大部分的應用仍是中性產品的杠桿工具。上半年利率下行,資金使用成本低,為了提高潛在收益及資金利用效率,抓住上半年超額偏暖的市場機會,更多的量化私募管理人愿意選擇DMA。今年以來,量化優于主觀,指增中性策略產品業績表現位于第一梯隊。7月以后,超額環境相對偏弱,但市場中性策略產品表現依然較有優勢。
某中型量化私募人士則坦言:“今年以來,確實有部分中小量化私募在大力發展DMA業務,公司整體規模也上升得比較快。如果仔細去看,可以普遍看到發行DMA產品的管理人規模都偏小等特點。”
前述中型量化私募人士進一步分析指出:“對于投資者而言,收益很高很誘人,但同時獲取高收益的同時,也同樣需要承擔高風險。因為高杠桿并不創造α,只是擴大了風險和收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盈虧同源,所以可以看到大型量化私募基金公司相對偏謹慎些。”
而前述北京量化私募人士認為,量化基金的策略和容量需要匹配。規模擴張會影響超額收益,更需要有特別好的技術儲備。
對于量化私募基金公司而言,暫停DMA的新增產品,并不有利于其快速上規模的想法,降低其想彎道超車的可能性。而對于券商而言,DMA新增業務管控后,券商在交易量、托管規模和資金收益上可能均會受到限制與影響。
不過,前述券商自營人士認為,針對這次調整風險指標,更重要的是釋放了頭部券商的資本空間,防止用這些資本進一步做大融資業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1518949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