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3 21:28:26
作為歷史上的工業重鎮,邵陽曾因“鐵路盲腸”錯過經濟轉型的機會,這一次能否抓住機會再拾往日輝煌?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實習記者 余洋 每經編輯 劉艷美
湖南即將迎來一條新的時速350公里高鐵。
據湖南日報報道,日前,邵陽至永州高鐵(下稱“邵永高鐵”)初步設計已獲湖南省政府和國鐵集團聯合批復,意味著離全面正式開工邁出關鍵一步。
11月9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新建邵陽至永州鐵路站前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招標》和《新建邵陽至永州鐵路工程施工監理招標》。根據招標公告,邵永高鐵計劃開工日期為2024年1月1日,總工期四年。
根據公開信息,邵永高鐵北起邵陽市邵陽站,南至永州市永州站,正線全長96.1公里,設計速度為350公里/小時,總投資197億元。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呼南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邵永高鐵對內將助力邵陽融入省會“一小時經濟圈”、泛長株潭3+5+6城市群;對外則有望通過規劃中的廣清永高鐵進一步向南延伸連接廣東,進一步便利湘粵兩地人員交流往來。
作為歷史上的工業重鎮,邵陽曾因“鐵路盲腸”錯過經濟轉型的機會,這一次能否抓住機會再拾往日輝煌?
邵永高鐵示意圖 圖片來源:三湘都市報
邵陽地處湘中西部,屬于大湘西范疇,曾是湖南經濟大市和工業重鎮。
作為典型的老工業基地, “三線建設”背景下的邵陽曾擁有過近20年的工業黃金期,工業總產值一度占到湖南六分之一,經濟總量排全省第五位,素有“長衡株潭邵”的稱號。
湖南第一輛汽車、第一臺計算機、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印刷機不僅在此誕生,湖南汽車制造廠、邵陽液壓件廠、第二紡織機械廠等大型制造業企業也孕育其中。全國41個工業門類,邵陽就有39個。
不過改革開放后,由于區位不優、交通落后等因素,在多輪經濟轉型過程中,邵陽的比較優勢漸漸喪失,最終導致工業發展萎縮,一度掉隊到湖南后列。2022年,邵陽GDP為2599.18億元,在湖南14個市州中位列第八位。
實際上,鐵路發展滯后一直是邵陽的一大痛點,還曾因“鐵路盲腸”陷入“人到邵陽止,車到邵陽回”的尷尬境地。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曾經的“交通死角”邵陽在鐵路建設規劃上持續發力。從2003年洛湛鐵路(邵陽至永州段)全線通車,到2014年經過邵陽北站的滬昆高鐵開通,再到2018年正式通車運營的懷邵衡鐵路,邵陽在鐵路建設上一步步解決困境突圍,積極接入全國鐵路大循環。
作為邵陽首條時速350公里高鐵,邵永高鐵更是被寄予厚望。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呼南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邵永高鐵在全國高鐵網中處于承東啟西、連南通北的重要位置。項目建成后,將大大緩解京廣高鐵長沙至衡陽段的運輸壓力。
與此同時,邵永高鐵將與張吉懷高鐵、長益常高鐵、滬昆高鐵、懷邵衡客專、衡柳客專、武廣高鐵相連,形成省內高鐵環線。更進一步,邵永高鐵未來還有望向南延伸,與規劃中的永清廣高鐵形成湘粵第二高鐵通道,構建湘南、湘西全面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對外大通道。
承接產業轉移,正是邵陽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大突破口。
2018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設立“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主要負責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旨在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內陸地區開放合作示范區、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對此,邵陽 “回應”積極,僅2018年一年,就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企業500余家,完成產業投資680億元。
在政策方面,邵陽也加緊跟上。2020年,邵陽相繼出臺《邵陽市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年)》《邵陽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行動方案(2020-2025)》,明確提出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推進產業深度對接融合,把邵陽建成大灣區的重要科技產業配套基地、制造業轉移承接基地和文化旅游康養基地。
在交通配套方面,上述規劃及方案都提到,力爭開工建設邵永高鐵,爭取廣清永高鐵延伸到邵陽,打通邵陽對接大灣區的快捷通道。
公開數據顯示,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獲批以來,邵陽累計簽約項目1278個,簽約金額4618.41億元,培育形成九大重點產業集群,先后實現千億產業、千億園區、國家級經開區、百億制造企業、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眼下,隨著邵永高鐵逐步走進現實,邵陽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距離有望進一步拉近。在承接產業轉移的競爭中,邵陽顯然又多了一張可打的牌。盡管如此,對于“交通干線的修建對于承接產業轉移有多大影響”這一問題,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也提醒,“一條鐵路的修建能否實現它的目標,兄弟城市、兄弟省份的競爭,以及本地的營商環境、軟硬件實力、競爭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