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7 18:44:39
城墻遠眺,極目千年,南北山高水長,古城歷久彌新。2023歲末之時,粉巷財經特推出《回望2023〡西安,這一年》總結9大年度關鍵詞,與諸位讀者共同感慨城市劇變與酸甜苦辣,亦葆有熱情,為2024年開篇!
每經記者 張文瑜 每經實習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2023年的西安,從“雙中心”的沸騰,“北跨”集結號的聲量,到“中國—中亞峰會”的矚目,仿若歷歷在目。
回首,我們何曾不去感慨萬千,當溫吞已舊的區域,開始高歌猛進、活力煥發,大概率是打破了積弊已久的格局,劇變,往往是不經意地沉淀許久后的爆發!
但城市的風云際會,仿佛離我們又那么遙遠,2023,我們每個人也都在為生存邁著腳步,既不黯淡,也不激烈。
或被樓市限購政策牽動,或隨外地游客朋友一起“人從眾”,我們歡笑,感動,失落,一同參與這座城市的成長,經歷它的所有時光……
回看2023年,國家戰略機遇加持,城市不斷擴圍、母基金迭出不窮,西安保有續寫鮮衣怒馬再千年的豪情。
同時,胡姬酒肆響,駝鈴陣陣傳,社交平臺流量登頂,文旅模式不斷破界,我們感嘆,城市“煙火氣”升騰,熟悉的西安回來了!
城墻遠眺,極目千年,南北山高水長,古城歷久彌新。2023歲末之時,粉巷財經特推出《回望2023〡西安,這一年》總結9大年度關鍵詞,與諸位讀者共同感慨城市劇變與酸甜苦辣,亦葆有熱情,為2024年開篇!
西安2022年生產新能源汽車101.52萬輛,同比增長277.7%,占全國份額14.1%,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全國每生產7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西安造”。
登頂意味著,西安不但一舉跨入“百萬輛陣營”,更是憑借著新能源汽車驚人的增速一舉完成對諸多新能源汽車產能強勁城市的反超。產業結構上,西安已擁有陜汽、比亞迪、吉利等3家整車企業,法士特、眾迪電池、三星環新等零部件企業,不斷促進西安汽車制造集群的規?;?。
作為未來最有希望、最具爆發力的領域,“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西安一張“工業名片”。
2023年西安“擴圍”答案:向北跨一步。
《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將加快實施“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戰略,全面吹響城市“北跨”發展集結號,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項目布局向“北”聚集,打造下一個萬億級經濟體量載體。
隨著城市“北跨”、西安都市圈、西咸一體化等“擴圍”行動向深推進,克服南部高山、將渭河變為城中河,西安“山水之城”夢近,一個擁有更高發展能級、更有效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大西安呼之欲出。
但城市“擴圍”,向來不是一帆風順,推動西安都市圈間高效產業協同,加快西咸兩城從“雙城記”邁向“同城化”,仍是西安需要面對的課題,做大工業體系,擴大都市格局,且看2024西安如何繼續“乘風破浪”。
1月12日,新通藥物IPO過會,即將登陸科創板,西安境內外上市企業總量達到100家。陜西能源、愛科賽博、北方長龍、天力復合、陜西華達于2023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鷹之航、新通藥物等企業已過會待注冊發行。
上述企業,均是強科創屬性各自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同時,作為陜西上市后備企業主力軍,2023年西安上市后備企業為281家,總占比高達60%以上,在各檔類中遙遙領先。
無疑,無論是上市公司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在表明西安上市潮集中爆發。許多上市公司成為當地區域經濟的領頭羊,產業落子反哺實體經濟,為區域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與就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撐著陜西乃至全國的資本“版圖”。
2023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官宣,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繼北京、上海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后,第四個獲批建設“雙中心”的城市。
西安坐擁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創生態氛圍濃厚,對于打造具備高度集聚和競爭力的重大產業集群,加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同時加快助力國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
對于西安來講,獲批“雙中心”實際具備更多元使命。
2023,提及西安蝶變,制造業重振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以來,西安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均保持高增,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顯著,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增長32.9%,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51.1%。
C919國產大飛機盛裝亮相2023西安無人機大會;助力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實現“問天”之旅;聯手頭部企業角逐“2023新能源汽車第一城”……重點支柱產業產業鏈上,可見“西安制造”力量。
同時,西安做強新興產業“增量”,前三季度,五大新興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00.7億元。截至9月,西安光子技術企業超過200家。
這一年,西安產業“馬達”動力十足,從“頂天立地”到“鋪天蓋地”均實現強勢躍遷,為經濟增長、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全新底色。
8月,西安提出設立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西安市城市更新基金、區域穩定發展基金等三只政府引導基金,總規模250億元。此外,總規模100億元的“工業倍增基金”、總規模20億元的“光子產業強鏈基金”等相繼發布。
基金群的“涌現”,通過國有資本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能提振產業投資市場,集中力量幫扶優質企業,也能促進優勢產業鏈的聚集,加大項目落地。強化了科技創新資本生態,顯著提升了區域經濟動能。
可見,從金融層面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發揮“城市投行”作用,西安千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已可窺見“雛形”。
地處中國地理版圖“C位”的西安,向來不缺標簽、流量和關注度,但這種“令世界矚目”的感覺,確實有些久違了。
中國—中亞峰會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陜西西安舉行。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
2023年歲末,或許能更清楚地回應:晉級“峰會城市”對西安意味著什么?
下半年,西安成為中國與中亞交往、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樞紐”角色,今年1-7月份,西安對中亞五國進出口24.52億元,增長2.5倍;12月23日,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項目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式落成投用……
明顯的是,這僅是個“序章”,“一帶一路”及“峰會城市”對西安的加持效應,仍是一座尚在挖掘的“富礦”,將持續促進西安經貿合作邁向新高度。
2023春節,全國有一半游客在西安過年。
雖屬一句夸張調侃,但社交平臺上大唐不夜城的人山人海、凌晨在回民街排起的長隊,都在時刻提醒關心這座城市的你我——文旅的“潑天富貴”,西安不光接住了,而且一接就是一整年。
令我們驚喜的,不止流量,更在西安這座千年古城迸發的文旅新業態。從“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對詩”,讓歷史文化與現代創意的完美融合;從國漫電影《長安三萬里》走俏到《長恨歌》演出一票難求......
文化歷史底蘊正加速轉化為“可觀、可感、可觸摸”的文旅產品,在西安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精彩絕倫的演藝與千年城垣交相輝映,目光所及皆為盛景,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此間流淌的文脈,亦是不斷賦予西安發展的新動能。
9月19日,西安市住建局正式官宣,二環以外區域取消限購。
樓市,向來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如今年關將近,此番政策究竟效果幾何?
僅從成交量來看,2023年10月,據中指研究院,西安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為6820套,環比增長29.53%,同比增長90.77%,11月則延續該態勢,同比增長103.61%。
再將時間拉長,西安今年前10個月新房價格漲幅亦悄然攀至全國第二,累計漲幅1.15%,僅次于成都。
作為西北最強的單核城市,西安對周邊的吸附力仍非常強,但“分化現象”愈發明顯,高品質住宅收到市場熱捧——“改善換房,140平方米戶型、300萬預算”基本是熱門詞頻,“4.0時代住宅”這一概念在西安遍地開花。
2024年,仍將是樓市深刻調整、大浪淘沙的一年,而西安的樓市、房企將如何應對?是上是下?是進是退?我們拭目以待。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實習記者 李樂 制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