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8 21:48:12
每經編輯 程鵬
降準落地后,貨幣政策首度釋放新信號!
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稱,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下階段要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向好
物價有望溫和回升
“展望2024年,我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向好?!眻蟾媾袛?,一是投資繼續加力,二是消費穩步改善,三是外貿韌性較強。
報告指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發達經濟體本輪加息周期或已結束,但高利率的滯后影響還將持續顯現。2024年還是全球選舉大年,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可能增大。
從國內看,經濟大循環也存在堵點。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民間投資增速仍處低位,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的矛盾較為突出。制造業PMI連續4個月位于收縮區間,社會預期依然偏弱。
“對此,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增強信心和底氣。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眻蟾娣Q。
報告判斷,物價有望溫和回升。通脹根本上取決于實體經濟供需的平衡情況,目前物價水平較低背后反映的是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總供求恢復不同步。未來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減弱,商品和服務需求的持續恢復,預計物價總體呈溫和回升態勢。中長期看,我國處于經濟恢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供需條件有望持續改善,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
《報告》還明確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包括五大主題:一是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二是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三是把握好利率、匯率內外均衡。四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五是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有效支持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
央行: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
下一階段,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按照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要求,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和金融債券市場發展。持續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測,密切關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變化,靈活有效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搭配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障政府債券順利發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支持金融機構積極挖掘信貸需求和項目儲備,促進貸款合理增長,加強信貸均衡投放,增強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著力提升貸款使用效率,通過部分貸款到期回收后轉投更高效率的經營主體、優化新增貸款投向、推動必要的市場化出清,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央行: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報告》稱要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報告》要求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加強行業自律協調和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堅持風險定價原則,理順貸款利率與債券收益率等市場利率的關系,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加強預期管理,做好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強外匯市場管理,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指導金融機構基于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維護外匯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推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報告》稱,要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實施好存續的各類專項再貸款工具,整合支持科技創新和數字金融領域的工具方案,繼續加大對普惠小微、制造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報告》明確推動《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落實落細,繼續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指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更好滿足涉農領域多樣化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用好新增的抵押補充再貸款工具,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央行: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
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完善債券市場法制體系,夯實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法制基礎。建立做市商與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聯動機制,完善債券承銷、估值、做市等業務管理,提升債券市場定價功能和市場穩健性。推動柜臺債券業務擴容,提高個人、企業、中小金融機構通過柜臺渠道投資政府債券的便利性和效率。加強貨幣市場宏觀審慎管理,完善貨幣市場流動性監測機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繼續貫徹“零容忍”理念,加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堅定不移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深化對外貨幣合作,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央行: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推動金融穩定法盡快出臺
下一階段,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按時滿足附加監管要求,加快推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建立健全總損失吸收能力,切實提高風險抵御能力。積極推動重點區域、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處置和改革化險工作。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理運用債務重組、置換等手段,支持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加強對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推動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健全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機制。推動金融穩定法盡快出臺。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發揮好存款保險專業化風險處置職能,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防止金融風險累積擴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上述《報告》中還內附了專欄文章《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不斷深化對金融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能力和質效。
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快推進,要求信貸高質量投放。一方面,新動能貸款持續較快增長,占比穩步提升。2018年以來,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等增速持續高于全部貸款增速。目前,我國各項再貸款工具已實現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基本覆蓋,將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合理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傳統動能貸款增勢趨緩,占比逐漸下降。過去幾年,我國每年20萬億元新增貸款中,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占了很大比重。隨著我國房地產發展模式重大轉型、地方債務風險防范化解,這兩塊貸款需求都明顯下降。上述兩個方面合在一起,雖然總的增速可能較過去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是顯著提升的。
存量和增量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要更多注重盤活低效存量金融資源。目前,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超過230萬億元,是每年增量的10 倍,需要更加注重處理好總量與結構、存量與增量的關系,盤活低效存量、不良貸款核銷、在社會融資總量中持續提升直接融資占比等,這些因素也會對今后信貸和融資增長帶來積極影響。比如說,盤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雖然不體現為貸款增量,但使用金融資源的主體效率提高,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再比如,為維持商業銀行穩健經營而加大不良貸款核銷,會給貸款增長施加壓力,但核銷的貸款資金仍對實體經濟有支持作用,且已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還比如,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這些新動能領域與直接融資的金融支持模式更為適配,也會對貸款形成良性替代。
要減少對月度貨幣信貸高頻數據的過度關注。我國貸款增量存在比較明顯的季節特征。從歷年統計數據看,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貸款會多一些,4月、7月、10月則是貸款小月,這些季節性規律主要與銀行內外部考核以及融資需求特征有關,要客觀看待。比如,我國俗語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不少經營主體都會追求“開門紅”,大的項目一般也在年初開工建設,還有年初的春耕備耕,春節前的工資發放,這些都會有季節性影響。為應對疫情沖擊,近幾年宏觀政策“靠前發力”,一季度貸款也進一步增多。應當看到,經濟回升向好需要穩定、持續的信貸支持,關鍵是把握好“度”,平抑不正當競爭、“沖時點”等不合理的信貸投放,而不是改變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正常的季節規律,更好地促進信貸投放節奏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相匹配。
總體看,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合理評價金融支持的力度,要解決好“看什么”的問題。高質量發展階段,評判經濟發展不只是看經濟增速,評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貸增量”。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說明了實體經濟信貸需求被合理滿足;要多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反映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的滿足程度;要多看涵蓋直接融資的社會融資規模,或者拉長時間觀察累計增量、余額增速等,更全面看待貨幣金融條件。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將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帶動整體利率水平下行,保持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同時,著力提升貸款使用效率,通過部分貸款到期回收后轉投更高效率的經營主體、優化新增貸款投向、推動必要的市場化出清,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編輯|程鵬?杜恒峰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