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8 21:58:04
每經記者 文巧 每經編輯 蘭素英
蘋果的造車項目最終還是黃了。
于2014年正式啟動的“泰坦計劃”曾經承載著蘋果的美好憧憬:分食全球近兩千億美元的電動車市場。然而,十年過去,蘋果卻未能讓其野心開花結果,項目在高管更迭和試駕事故等波折中反復掙扎,并于2月27日走向終局。
據彭博社,放棄“泰坦計劃”是由蘋果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和負責造車項目的副總裁凱文·林奇(Kevin Lynch)共同作出的。隨著造車項目被叫停,相關項目小組(內部稱為“特殊項目小組”或 SPG)的近2000名員工也面臨著未知的前路。
據悉,SPG部分人員將在高管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的領導下專注于生成式AI項目。而其他數百名成員(其中許多是硬件工程師和汽車設計師)要么可以在蘋果內部申請另一份工作,要么將被解雇。目前尚不清楚將有多少人會被裁員。
從整個大環境看,蘋果大舉砍掉造車項目的背后也是電動車市場的轉冷。據彭博社預測,2024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將不超過9%,而過去三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65%。蘋果的這一決策公開后,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回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特斯拉作為行業領頭羊,或許會是蘋果此次抉擇的最大受益者。
“泰坦計劃”折戟之后,蘋果能否如愿在生成式AI的天地中重塑其輝煌,外界只能拭目以待。
“泰坦計劃”黃了
蘋果終結造車計劃的決定對該公司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的轉折,這項名為“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的項目曾花費蘋果數十億美元,目的是與特斯拉同臺競爭。如果泰坦計劃成功,蘋果本可以瓜分全球近兩千億美元的電動車市場。
“泰坦計劃”始于2014年,旨在是打造一款具有豪華內飾和語音導航的全自動駕駛汽車。與特斯拉和谷歌Waymo等競爭對手不同的是,蘋果汽車具有完全自主的功能和豪華轎車般的內飾,沒有方向盤或踏板。
然而,“泰坦計劃”幾乎從一 開始就陷入困境。領導層的頻繁更迭一直是盤旋在蘋果造車項目上方的烏云。據報道,幾年前,負責該項目的頂級工程師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離職去了福特,威廉姆斯和林奇隨后接手。2022年,泰坦計劃機器學習部門負責人的著名科學家 Ian Goodfellow也離開了公司。
到車輛試駕時,泰坦項目又遭遇了新的困境。2022年,蘋果公司在硅谷總部周圍進行試駕時,車輛在街道上行駛時遇到了困難——它經常撞上路緣石、偏離車道并進入十字路口中間,甚至差點撞到慢跑的行人。
這直接導致蘋果改變了原本雄心勃勃的計劃——增加了方向盤和踏板,并將發布時間從2025年推遲到2026年。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曾設想這款車的售價約為10萬美元,但高管也擔心這款車能否提供蘋果通常在其產品上享有的利潤率。
此外,蘋果董事會對每年在一個可能永遠見不到天日的項目上花費數億美元表示擔憂。
這樣的擔憂最終在2月27日畫上了句號。
特斯拉是最大受益者?
蘋果做出這決定的背景是,整個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變化。據報道,隨著電動汽車市場有所降溫,美國主流買家對純電動汽車的熱情逐漸減弱,銷量增長失去了動力。如通用汽車和福特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在面對純電動汽車需求低迷和生產瓶頸后,紛紛轉向混合動力汽車的生產。整個行業都在大幅下調純電動汽車的價格、生產目標和利潤預期。
對此,Gartner Inc。分析師邁克·拉姆齊(Mike Ramsey)表示:“他們(特斯拉)可能松了一口氣。蘋果進入市場(的消息)很早就讓人們感到害怕。”
特斯拉或是蘋果終結“泰坦計劃”最大受益者。拉姆齊表示,在將汽車價格降低25%或更多之后,馬斯克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擁有同樣高科技吸引力的硅谷競爭對手。“蘋果推出電動汽車無疑對特斯拉最不利,”他表示,“特斯拉汽車被人們視為身份的象征,這讓該公司受益良多。而蘋果電動汽車絕對也是一種彰顯身份的工具。”
國內的多位新勢力車企高管也相繼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震驚。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則稱“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