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7 23:29:55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趙云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聚焦校正行業機構定位、促進功能發揮、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監管效能,提出了7個方面25項政策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整體而言,《意見》以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全面強化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為重點,引導公募基金行業更加注重投資者獲得感,更加注重功能發揮,大力推進一流投資機構建設,重點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更加注重客戶長期回報
記者注意到,文件聚焦校正行業機構定位、促進功能發揮、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監管效能,提出了7個方面25項政策措施。
一是校正行業機構定位。督促行業機構端正經營理念、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重客戶長期回報,切實履行信義義務。
二是夯實合規風控基礎。完善利益沖突防范機制,嚴厲打擊股東和實控人侵害機構及投資者利益的不法行為。加強行業機構合規風控建設,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
三是優化行業發展生態。深入開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切實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和廉潔從業監管。配合相關主管部門持續完善行業機構薪酬管理制度。
四是促進行業功能發揮。更好發揮行業機構維護市場穩定健康運行的主力軍作用。壓實證券公司交易管理職責,提升不同類型投資者交易公平性。進一步壓實投行“看門人”責任,提高價值發現能力。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提升投資者服務能力。
五是全面強化監管執法。堅持機構罰和個人罰、經濟罰和資格罰、監管問責和自律懲戒并重,對無視、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機構與個人依法堅決予以嚴厲打擊。加強行業機構股東、業務準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員任職條件與備案管理制度。
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建立健全覆蓋行業境內外、場內外、線上線下全部業務的穿透式監管體系。加強風險監測防范,健全多層次流動性支持機制,及時穩妥處置風險機構。
七是抓好機構監管隊伍建設。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指出,《意見》明確針對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當前面臨的問題,包括經營理念有偏差、功能發揮不充分、治理水平待強化、合規意識和水平不高等。
有接近監管人士認為,優化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生態,有利于更好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近年來,監管部門堅持“穿透式監管、全鏈條問責”,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著力營造“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著力提升核心投研能力
《意見》明確,公募基金行業要恪守信義義務,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切實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業務本位,真正把投資者的利益擺在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前面。一方面,行業機構要潛心修煉“內功”,著力提升核心投研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專業服務,更加重視并有效回應投資者關切。另一方面,行業機構要摒棄規模和收入導向,在市場高位時保持理性、克制的專業精神,在市場低位時加大逆周期布局力度,提高產品的長期勝率,真正做到為投資者負責。
國泰基金對記者表示,在踐行監管要求方面,公募基金應逆周期布局,理性看待短期市場波動,做更多“難而正確的事”。從中長期看,公募基金賺錢能力顯著,但由于公募基金產品布局和銷售的順周期效應明顯,基民收益相對基金收益則較低,基民獲得感仍有提升空間,這需要資管機構做更多“難而正確的事”。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告訴記者,《意見》為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長期健康發展進行了具體指導,有利于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形成實力雄厚、全球領先的一批機構投資者。
有接近監管人士表示,監管機構持續完善制度機制,引導行業機構不斷強化與投資者利益綁定機制,實施行業成立26年以來首次系統性費率改革,著力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同時,建立實施行業機構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與投資業績定期回溯機制,對市場高位階段產品發行規模較大、投資業績不佳的管理人,在評獎評價、創新業務等方面予以限制,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
《意見》提到,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完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