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6 17:57:46
每經記者 徐肖逍 每經編輯 陳俊杰
NO.1 我國擬立法促進原子能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4月23日消息,原子能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這是該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該草案共8章53條,主要內容包括明確原子能和平開發與利用的原則要求,明確監督管理體制,推動原子能研發和利用,規范核燃料循環體系建設,加強安全監督管理,完善進出口管理和國際合作機制,嚴格法律責任。
點評:建立清晰的監督管理體制對于確保核能安全至關重要。草案有助于規范核能行業的發展,提高監管效率和透明度。規范核燃料循環體系的建設對于保障核能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核材料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NO.2 “獨立新型儲能”納入專項債券支持范圍
4月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介紹,今年專項債券支持范圍增加了“獨立新型儲能”“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將“保障性住房”等納入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進一步發揮專項債券撬動作用。
點評:通過專項債券的撬動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新能源和儲能項目中,形成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的有效結合,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NO.1 2024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預計降3.9%
央視新聞4月24日報道,生態環境部4月23日發布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其中指出,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Ⅰ至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等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將確保好于“十四五”規劃目標時序進度要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下降3.9%左右,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持續下降。
點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意味著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這表明中國正致力于實現綠色發展,即在經濟發展中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NO.2 首次突破百元!全國碳交易市場價格再創新高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截至4月24日11時30分,全國碳交易市場價格達100.34元/噸,漲幅為0.74%,盤中最高漲至100.45元/噸。當日上午掛牌成交量為29.19萬噸,掛牌成交額為2933.6萬元。據了解,這是自全國碳交易市場成立以來碳交易市場價格首次突破百元關口,且碳價較成立之初已上漲超100%。
點評:碳交易價格的上漲和成交量的放大,表明市場參與者對碳交易的接受度和參與度在增加,市場機制逐漸成熟。碳價格的上漲反映了市場對碳排放的環境成本的重新評估,有助于將環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中,促進企業減少碳排放。
NO.3 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中新經緯4月23日電,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近日發布了《綠色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并授權中新經緯研究院發布。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萬輛,加氫站保有量將超過1000座,綠氫產能將接近100萬噸,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點評:氫能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的目標體現了氫能產業對經濟的潛在貢獻,同時也指出了氫能產業作為新經濟增長點的巨大潛力。為實現這些目標,技術創新是關鍵。需要持續研發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氫能技術和設備,以推動氫能產業的商業化和規?;?。
NO.1 廣東擬建立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
4月24日,廣東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協調小組印發《廣東省2024年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提到將按照國家部署整合差別電價、階梯電價、懲罰性電價等差別化電價政策,建立統一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
點評:通過整合差別電價、階梯電價、懲罰性電價等政策,廣東省在推動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有助于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節能減排。階梯電價制度的建立將直接影響高耗能行業的生產成本,促使這些行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
NO.2 江蘇試行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機制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4月23日在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對剛剛出臺的《江蘇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試行)》進行解讀。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常新風稱,《辦法》填補了江蘇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的空白,在江蘇現有水環境區域補償的基礎上,將補償范圍由地表水拓展至海域,根據沿海各設區市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和變化情況,由省對設區市正向補償或者由設區市對省反向補償。
點評:該辦法填補了江蘇省在海洋生態補償方面的政策空白,是對現有水環境區域補償機制的重要補充。根據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和變化情況,實施正向或反向補償,這種靈活的補償機制有助于激勵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海洋環境。
NO.1 聯合國發起“2025氣候承諾”倡議
據新華社聯合國4月23日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3日發起“2025氣候承諾”倡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當天舉辦的啟動活動上表示,該倡議將召集更多參與伙伴,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支持,更注重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行動聯系起來。
點評:該倡議是對現有氣候行動的加強,旨在提升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和響應。通過設定具體的年份(2025年)作為目標,倡議為各方提供了明確的時間框架,有助于集中資源和努力,實現具體的氣候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