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9 10:26:34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根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的公告,昔日柔性屏獨角獸企業柔宇科技的破產清算案,已于5月獲法院正式受理,并已指定管理人。
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6月6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該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一案,并指定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為柔宇科技管理人。
根據公告,柔宇科技的債權人應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該公司管理人申報債權。未在上述期限內申報債權的,可以在破產財產最后分配前補充申報,但對此前已進行的分配無權要求補充分配,同時要承擔為審查和確認補充申報債權所產生的費用。未申報債權的,不得依照破產法規定的程序行使權利。柔宇科技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償債務或交付財產。
此外,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定于2024年9月13日上午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
據第一財經報道,廣東省破產管理人協會債務重組與預重整專業委員會主任鄧培啟律師向記者表示,破產法規沒有規定具體的管理人接管時間表。但是,如果適用簡易程序,需要在受理后三個月結案,故接管的時間需要盡快,管理人一般在接受指定后一周之內就會完成接管手續,順利的話幾天內可以完成接管。但如果破產債務人不配合,或者接管的資料和事務比較多,案情又比較復雜,那么接管的時間就會延長,需要根據個案的實際情況來定接管時間表。
2024年3月29日,柔宇科技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此次破產審查申請由被欠薪的部分在職和離職柔宇員工提出。2024年4月24日,柔宇科技破產審查聽證會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據員工方統計,300余名柔宇在職和離職員工共被拖欠工資約6000萬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諾的股權等合計上億元。
據天眼查顯示,5月28日,柔宇科技及旗下深圳柔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新增1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6868萬元,執行法院為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該公司現存27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31億元。
柔宇科技曾是柔性顯示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由劉自鴻與相關人士創立于2012年。目前在柔宇科技的股權結構中,劉自鴻控股38.6085%,是第一大股東。
2012年,被外界譽為“天才少年”的劉自鴻從美國回國創業,與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
作為全球柔性電子科技行業的先行者,柔宇可以算是折疊屏手機“鼻祖”。柔宇科技早在2014年就發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顯示屏,顛覆式的創新引起廣泛關注;2015年7月,柔宇科技啟動了世界首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傳感器量產線;2017年發布首款可搭載柔性顯示屏和柔性傳感器的柔性可卷曲穿戴手機原型FlexPhone;2018年又發布了全球第一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
憑借在柔性電子科技領域的出色成績,柔宇科技也獲得了資本青睞。天眼查顯示,公司成立以來獲得多輪融資,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之一,至2020年5月完成F輪融資后,公司估值更是高達60億美元。
不過,柔宇科技的上市路卻頗為波折。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傳出稱柔宇科技將赴美股上市,不過最終未能成行。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輔導工作后正式向科創板發起沖刺,根據彼時披露的招股書,柔宇科技在發行后的估值將達到577億元。
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卻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對此,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曾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股東結構方面存在“直接層面三類股東”的情況。
不過這份招股書也暴露了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5億元的營收,凈虧損額卻超過30億元。不久后,柔宇科技便被傳陷入資金困境,并多次被曝欠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公眾號曾發布《關于柔宇歷史若干不實言論的澄清》。對“核心技術源自國外,不是自主原創”“產線良率低,設備落后,無法量產”“上市只為圈錢,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動破產”等不實言論進行了澄清。
對于估值問題,柔宇科技表示,公司從天使輪融資發展到pre-IPO輪,一路都是高度市場化的結果,其間每輪融資都得到了市場上多家知名VC/PE專業機構的認可和支持,其專業團隊通過詳細盡調完成法定投資流程,無論估值還是其他商業條件,都不可能是一方簡單一味追求的結果。
在上市等問題上,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秉持著高度負責的態度。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暴發,公司主動撤回了納斯達克上市的機會,后又因科創板相關政策的調整,公司再次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無論申請上市與否,公司始終在竭盡全力尋求更好的發展,負責任地面對所有挑戰和困難,從未躺平或主動申請破產。例如,近兩年,數位投資股東和創始人劉自鴻博士個人多次主動借款合計兩億多元給公司,用于解決員工薪資和維持產線基本運行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天眼查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