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8 00:22:55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孫志成
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多地黨委科技委員會密集亮相。
7月4日,甘肅省委科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7月5日,江蘇省委科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7月11日,南京市委科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7月16日,十四屆成都市委科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梳理公開信息,今年以來,河南、內蒙古、浙江、遼寧、江蘇、吉林、四川、海南、甘肅、江蘇等省份組建的省級黨委科技委均已亮相,其中河南、吉林、四川、海南、甘肅、江蘇等都明確透露由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雙主任”,配置之高可見一斑。
市級層面,除南京、成都外,5月以來,河南多個市委科技委也相繼召開首次會議,包括洛陽、焦作、濮陽、周口、商丘等。
這背后,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密集成立今年6月25日,全國科技大會和兩院院士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首次以“中央科技委員會主任”身份對外亮相。
早在去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其中明確,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中央科技委員會的職能是:
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研究審議國家科技發展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統籌解決科技領域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研究確定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和重大科研項目,統籌布局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統籌協調軍民科技融合發展等,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方案》還提到,省級黨委科技領域議事協調機構結合實際組建。
經過一年時間的醞釀,今年以來,各地省級、市級黨委科技委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
7月5日,江蘇省委科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省委書記、省委科技委員會主任信長星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省委科技委員會要聚焦全省科技領域的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深入研究謀劃,整合資源力量,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真正發揮省委領導科技工作的重要作用。
除江蘇外,河南、內蒙古、浙江、遼寧、吉林、四川、海南、甘肅等省份組建的省級黨委科技委也已公開亮相,其中多數省份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主任”。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各地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深。
7月11日、16日,南京市委科技委、成都市委科技委也先后亮相,南京同樣是市委書記、市長“雙主任”配置,成都則由市長任主任。
不少地方還出臺相關文件,對重點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比如:
《內蒙古日報》4月29日報道,在自治區黨委金融委員會、科技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關于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和首批科技“突圍”點位實施方案;
6月7日,江西省委科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省委科技委2024年工作要點》《江西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建設方案》等文件。
有何側重科技部門職責機構調整,地方情況與中央不同,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也不一樣。中央成立科技委主要是統籌各方面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省一級不一樣,市、縣更不一樣,不同地區之間情況也千差萬別,不一定完全與中央層面對應。
——這是關于地方成立黨委科技委的方向性指引。從最新動向來看,各地推動科技創新工作有何側重?
4月29日,河南省委科技委第一次會議,專門聽取20家省實驗室和6家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與運行情況匯報,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會議強調,要著力集聚頂尖人才、一流團隊,加快建設高能級科研平臺,聚焦“卡脖子”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凝練一流課題、產出一流成果,勇攀科學高峰,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組成部分和方面軍。
實際上,據《河南日報》報道,在河南省委科技委成立之前,早在2021年7月,河南就在全國率先成立河南省科技創新委員會,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雙主任”,構建起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大格局。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科技委更側重“兩鏈融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在自治區黨委金融委員會、科技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科技“突圍”的目的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要聚焦乳業、稀土、新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優化產業承載地布局,推動形成多元投入機制,實現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彼f。
細究會議內容不難發現,各地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兩條主線,一是打造更多高能級創新平臺,形成/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作用;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認為,各地黨委科技委的工作,一定是跟當地主導產業、當地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科教資源緊密結合,核心目的“就是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形成合力“我們這幾年不遺余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成立黨委科技委實際是要統籌科技、教育、人才等協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科技是科技的,人才是人才的?!瘪R亮認為,各地黨委科技委成立,有助于打破過去行政部門各自為政的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
“科技管理職責該集中的還要適當集中,不能把有限的科技資源‘撒胡椒面’?!睆母鞯攸h委科技委部署來看,進一步理順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開發區等各方面資源要素形成合力,強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管理,是共同發力方向。
四川強調,省委科技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總牽頭、總協調、總把關作用,切實把全省各方面科技工作統起來;
甘肅強調,推動形成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和統籌協調的科技資源配置模式,不斷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齊心協力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
“新型舉國體制體現在市場機制下如何保障政府投入,跟傳統的舉國體制有很多本質不同?!瘪R亮認為,一定要選擇那些市場不愿意干、市場也干不好的領域,比如基礎研究領域聚焦突破;或者像人工智能等前沿性科技領域,“新型舉國體制一定是超越原有的舉國體制,更多地尊重科技創新的規律,然后去推動這種創新”。
比如,南京提出,要著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大力支持紫金山實驗室發展,支持重大科研機構和基礎設施、重大科創平臺、重點實驗室布局建設。成都提到,加快國省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瞄準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前沿科技領域有針對性地部署攻關任務。
記者|淡忠奎
編輯|劉艷美 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