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6 22:13:48
瞄準“3萬億”臺階
每經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12564674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73632
經歷了去年的短暫低迷后,“最強地級市”又“殺”回來了。
今年上半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59.4億元,以6.2%的增速領跑GDP十強,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在此之前,蘇州一季度跑出7.9%的增速,在十強城市中位列第一。
從細分數據來看,除去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外,蘇州在其擅長的工業(包括工業投資)、外貿領域強勢出擊,同時補上相對薄弱的消費環節,“三駕馬車”都跑起來了。
今年1月,蘇州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GDP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的目標。按下快進鍵的蘇州,接下來又該如何行穩致遠?
蘇州作為工業強市,上半年在優勢項目上發揮不錯。
從三次產業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369.4億元,增長8.0%,同期一產、三產增速分別為3.7%、4.7%。
具體到工業,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面比去年同期提高1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
“蘇州去年的低迷表現和今年上半年的亮眼增速,是有因果關系的。”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自2022年以來,蘇州出現了一般制造業和加工業外遷的情況,這不可避免地導致其一段時間內經濟表現不佳,但這種騰挪和出清,也為高端產業發展“讓”出了空間。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92142
一組數據可作印證。今年上半年,蘇州高技術產業集中發力,電子信息和汽車制造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對規上工業總產值的增長貢獻度達73.0%。傳感器、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光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5.5%、27.2%、23.9%和22.6%。
與此同時,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12.9%),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為“穩投資”護航(固投同比增長5.0%)。
值得一提的是,在內需不足的情況,蘇州貸款增速超過存款增速,曾剛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特別是投資增速比較高,說明蘇州在支撐實體經濟的金融保障上做得好。”
數據顯示,6月末,蘇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901.8億元,同比增長3.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6081.6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制造業本外幣貸款余額10773.4億元,增長6.8%。
根據今年初定下的制造業發展目標,蘇州希望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目前,僅新能源產業尚未達到萬億規模,外界認為這將是蘇州下一步的發力重點。
不過,曾剛提醒,新能源產業廣闊,歷來注重企業效益的蘇州,不適合再往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擠”,鑒于其在傳感器等高技術產品上的良好表現,以及在低空經濟傳感器等細分領域做了很多前期部署,發力低空經濟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產業升級同樣為蘇州外貿帶來利好。
上半年,蘇州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12316.9億元,同比增長9.2%。從貿易方式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6284.5億元,同比增長19.9%,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51.0%,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
曾剛表示,當其他地區還在以傳統制成品出口為主之時,蘇州悄然實現外貿商品的轉型升級,這種靠高端產業拉動的出口增長模式,更穩健也更有競爭力。
可以對照的是,同為外貿風向標的義烏,今年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247.7億元,同比增長20.8%。但出口商品類別中,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依然占大頭,在義烏商品出口總量中占近八成。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09394
從行動看,以外向型經濟“安身立命”的蘇州,仍在積極出海,通過政企聯動的方式找訂單、拓市場,想方設法推動外貿回暖。
從數據看,成效也很明顯。上半年,蘇州對東盟、印度、哈薩克斯坦、阿聯酋等新興市場出口額分別增長14.9%、18.6%、42.9%、66.0%。
不過,曾剛表示,這種做法短期收效明顯,但同時也面臨較高風險。他建議,蘇州還是要進一步加碼鏈接全球創新資源,與海外市場形成相互依存的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增長點,卻是蘇州的一塊“短板”——2023年,蘇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僅124.7億元,占其進出口總額的0.5%,兩項指標均遠低于深圳、廣州、寧波等“萬億外貿城市”。
為此,蘇州特地把2024年定為“跨境電商躍升年”,明確提出打造“跨境電商強市”,力爭到202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1500億元。
曾剛認為,在長三角外貿市場的分配上,蘇州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海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的擠壓。而電商自帶的分散效應,是其爭奪更多“蛋糕”的機會所在。從物流、綜合管理及制造生產能力看,蘇州也有發展跨境電商的優勢條件。
不過,跨境電商賽場競爭激烈,作為“后起之秀”的蘇州必有一場“硬仗”。
對蘇州而言,穩工業、穩外貿之余,消費市場明顯回溫,有些“意外之喜”。
今年上半年,蘇州實現社消零總額5002.9億元,同比增長7.4%,這一增速在萬億城市中居于首位。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593.4億元,增長7.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09.5億元,增長6.3%。
半程首次跑過5000億元,為蘇州今年晉級“萬億消費城市”創造了有利條件。
回顧2023年,深圳、成都社消零同時突破萬億大關,與上海、北京、廣州、重慶一同加入“萬億消費城市”之列。而GDP總量排名第六的蘇州,則被擋在門外,社消零總額停留在9582.9億元。
為此,蘇州部署今年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時,專門強調“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包括發展直播經濟、首店經濟、美食經濟,打造一批國貨潮品、更多品牌夜市,推進文旅融合、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等。
以首店為例,過去五年,蘇州首店復合增長率超36%,成為成都、上海等九大首店城市中首店數量增長最快的城市。
另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蘇州重點購物中心新增首店31家,同比2023年增長82%,約為2022年同期的4.5倍,其中大部分是在其他城市已成熟的網紅店。
今年7月,蘇州再次舉行“首店經濟發展大會”,表態將推動各類優質資源向首店、品牌聚集,讓更多優質品牌“引得進”“留得住”“活得好”。
蘇州的底氣,來自居民的“錢袋子”。今年上半年,蘇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40210元),同比增長4.2%。對比之下,蘇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全國的1.94倍,是江蘇省的1.45倍。
也就是說,有消費能力的蘇州,可以把更多重心放到優化供給上,調動居民消費意愿,消費“升級”有望水到渠成。
曾剛在受訪提到,蘇州當地官員曾向他表示,蘇州消費業態過于傳統,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值有限,同樣需要“騰籠換鳥”。在他看來,蘇州不能走低端擴張、規模擴張的路子,而應圍繞制造業優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打造有全國甚至全球影響力的消費產業。
他表示,以前我國生產領域的消費主要由發達國家提供,隨著自主創新加速提質,我國先進制造業的“內循環”市場逐漸培育起來,甚至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在這種情況下,蘇州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搶占低空經濟等新興賽道,形成制造與消費的聯動,填補市場空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