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2 13:09:31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公募FOF近日出現了知名基金經理清倉式卸任的情況。8月10日,根據浦銀安盛基金的公告,該公司FOF業務總監陳曙亮一口氣卸任了在管的9只產品,并且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
Wind數據顯示,陳曙亮的管理規模從2021年二季度便突破百億元大關,2022年一季度達到137.95億元的高峰,一度是業內FOF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之一,今年年初他還發行了一只新基金。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有多只FOF已經啟動或完成清盤,并且全市場還有大量規模不足2億元,甚至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FOF”存在,能否扛過成立后的“三年大考”已經成為擺在部分產品和公司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知名FOF基金經理,清倉式卸任9只產品
8月10日,浦銀安盛基金一口氣公布了旗下9只公募FOF變更基金經理的公告,一時間引發行業關注。
這9只產品此前都由該公司FOF業務總監、知名FOF基金經理陳曙亮管理,經過此輪集中卸任,他目前已無在管產品,并且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
之所以引發業內關注,不僅是因為陳曙亮有著多年證券從業經驗和投資經驗,具備權益、債券、QDII、年金和FOF等領域豐富投資經驗,曾是浦銀安盛的FOF業務總監,還因為他曾經是全市場FOF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在加入浦銀安盛之前,陳曙亮曾在富國基金任職多年,擔任多元資產投資部總經理,并且2014年就開始致力于以FOF為代表的創新產品研究。入職浦銀安盛之后,他先后管理過10只FOF產品,管理規模在2021年二季度末突破百億元大關、2022年一季度末達到137.95億元。不過此后他的管理規模就開始一路下滑,雖然2024年年初發行了新產品浦銀安盛招睿精選3個月持有期基金,但截至今年二季度的最新管理規模僅有36.8億元。
從他管理的產品業績來看,分化也比較明顯。例如,同為偏股混合型FOF,他從2022年7月開始管理的浦銀安盛睿和優選3個月持有A,任職回報-4.03%%,在111只同類產品中排在首位,但是從同年2月開始管理的浦銀安盛泰和配置6個月持有A,任職回報卻為-31.63%、回報排名在同類產品中位于后20%;偏債混合型FOF中,浦銀安盛頤和穩健養老一年A的任職回報為4.76%,浦銀安盛頤享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A卻為-8.53%。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公開采訪中,陳曙亮曾表示,公募基金短期收益主要還是靠風格貝塔、行業貝塔來驅動,多數短期績優基金經理可以歸為“時勢造英雄”,只有向上的權益投資周期,沒有永葆青春的“牛人?;?rdquo;,很難有單一產品可以穿越風格、穿越周期。因此從投資基金的維度來看,他指出了兩條獲取收益的主要路徑:一條是優選短期表現最為強勁的產品;另一條則是“積跬步以致千里”,選擇具備長期穩定超額收益的產品。
多只產品密集公告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公募FOF發展引擔憂
事實上,除了陳曙亮的突然“清倉式”卸任,近日還有多只FOF產品密集公告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也引發行業關注。
首先是8月9日,銀河基金公告稱,旗下銀河悅寧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混合發起(FOF)的《基金合同》中約定,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并按約定程序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的方式延續本《基金合同》期限。
8月10日,博時基金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產品是博時養老目標2035三年混合(FOF)。該基金的合同生效日為2021年8月27日,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為今年8月27日。若截至8月27日日終,該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將根據合同約定進行基金財產清算并終止,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目前,該基金已暫停申購、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就在同一天,南方基金也發布了旗下南方景氣楚薈3個月持有混合(FOF)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銀河悅寧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混合FOF、博時養老目標2035三年混合(FOF)、南方景氣楚薈3個月持有混合(FOF)的最新規模分別為0.09億元、0.12億元和0.49億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多只養老FOF接連清盤,每經記者對此進行了連續跟蹤報道。彼時就有公募人士指出,幾年前為了保成立,部分公募FOF產品采取了發起式基金的方式設立。這樣一來的后果就是,雖然成立門檻較低,但幾年之后產品卻要面臨存續規模能否達到2億元的生存門檻,“滿足不了條件的產品未來肯定還是要清盤的”。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清盤的公募FOF已經達到了11只,此外還有多只FOF產品發行失敗。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市場還有大量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公募FOF存在,可以說基本上就是在清盤邊緣徘徊,能否保殼主要還是看公司意志和愿意付出的成本(基金名單附在文章最后)。
公募FOF規模變化(數據來自Wind,截至8月9日)
對于FOF的頻頻清盤和規模的迷你化,多位受訪人士對每經記者表示,背后的原因是比較綜合的,與市場環境變化、業績表現尷尬、投資者認可度不高等都有關系。舉個例子,截至8月9日,全市場有業績的911只公募FOF中(份額分開計算),年內收益為負的產品達到642只、占總數的七成,多只產品虧損超過15%,平均收益率為-3.20%,似乎并不是很符合這類產品“業績穩健、適度收益”的定位。
另一方面,近兩年權益類資產表現不佳,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上升,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持倉整體縮減,也直接影響了FOF的資金規模和業績表現。此外還有公募高管指出,與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相比,FOF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水平存在差距,許多人員是從其他領域轉過來的、缺乏較深的基金研究背景,也不利于這類產品的長期穩定發展。
“現在其實是公募FOF比較關鍵的一個時期了,市場出清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基金管理人要加強FOF團隊的研究實力和投資管理技能,要有好的業績才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應繼續提高市場和投資者對FOF價值的接受度,FOF長期配置的價值要被認識到才行。”上述高管表示。
總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公募FOF一覽(份額合并計算,數據來自Wind,截至8月9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