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2 19:28:37
出行常態化,疊加暑假出游高峰期,文博場所面臨管理和運營的“雙重挑戰”。如何執行“預約購票”和確定“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顯得尤為棘手。文旅資源本身的存量和增量,也尚有開發和挖掘的空間,如何緩解“預約難”以及改善文旅場所“冷熱不均”的現象,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時別9年,唐華再一次來到國家博物館。
人沒變,地方沒變,常設展也基本沒變。倒是進去的路“艱難”了不少——需要穿過4個“關卡”才能進入場館。
這張門票是通過“黃牛”才拿到的。本來免費預約就能獲取的參觀票,他花了25元購買,過了兩天再一看,同日的票已經漲到50元/張。
唐華的遭遇,是當下熱門旅游目的地“預約難”的縮影。隨著暑期旅游出行旺季的到來,“搶不到票”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也引來相關部門的回應。
曾幾何時,“預約出游”還是一件稀奇事。而在近幾年,卻成為了出行的“標配”,背后經歷的實際上是一次行業大加速。
出行常態化,疊加暑假出游高峰期,文博場所面臨管理和運營的“雙重挑戰”。如何執行“預約購票”和確定“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顯得尤為棘手。
文旅資源本身的存量和增量,也尚有開發和挖掘的空間,如何緩解“預約難”以及改善文旅場所“冷熱不均”的現象,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理解“預約出游”,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切入。
第一個層面是“網絡購票”。從游客的角度來講,無非就是出行之前先在網上買好票,避免到場后出現排長隊購票影響體驗的情況。
第二個層面是“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無限制的網絡購票,任何目的地都將不可承載。因此,“網絡購票”的推行,很大部分原因是為了控制游客接待人數。
早在2011年9月,故宮博物院就開始嘗試網絡預售門票。2015年6月,開始試行每日限流8萬人及實名制售票措施。
僅從兩者之間的時間差就可以看出,從推出網絡購票再到限流,有一個很長的醞釀過程。而為了盡可能讓公眾了解限流的意義,故宮方面更是提前幾個月就開始“放風”。
最終效果如何?2019年末,故宮方面介紹道:“實現旺季平穩、淡季不淡,消除了超大客流的安全隱患,觀眾參觀體驗得到改善和提升。”
再從政策端來看,2019年8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到“推廣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和“合理確定并嚴格執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規模”,并進一步明確“到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
換句話說,“預約出游”是整個文旅行業升級的方向之一,但采取的也是先從“尖子生”開始,先看效果后評估,再逐級推廣并適當調整的方式。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此按下了“加速鍵”。“預約、限流、錯峰”成了主基調。但由于人員流動值的下降,“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的功能效用顯得并不突出。
去年以來,“票去哪兒了”成為了文旅行業的熱門話題。
先有大型演出恢復之后的“搶票難”,后有熱門旅游目的地的“預約難”,后者在這個暑期顯得尤為突出。
近日,網民反映“熱門景點搶票難滋生了‘黃牛’倒票行為”,“懇請有關部門出臺一些更方便老百姓出行的服務方式,讓門票不再‘搶’,旅游更舒心”。
文旅部開發司8月16日在中國政府網上答復時提到了四項具體措施:一是所有景區均保留人工窗口,最大限度滿足游客參觀游覽需求;二是在承載量容許情況下,保障臨時到訪游客和老年人等群體入園需求;三是要求常年預約空余量較大的景區不實行預約;四是實施線上購票預約的,要求完善預約措施,優化預約程序,盡可能減少游客個人信息采集。
此外,文旅部開發司還提到,“為凈化預約市場環境,我們推動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指導景區加強宣傳,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加大對‘黃牛’倒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
不難看出,這本質上是實行“網絡購票”與“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兩個層面脫節造成的問題。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后者。
事實上,《意見》提出的“合理確定并嚴格執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規模”,是要求不低的技術活。一個“bug(問題)”在于,目前各大熱門景點的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數,大多持平或者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也就是說,購票更加便捷了,但景區游客容量不變或者變小,那么門票預約自然就變成了“拼手速”。其中,又以文博場所尤為突出。像是《央視新聞》上周對國博觀眾的隨機采訪,發現30人有28人是通過“黃牛”加價進館。
對此,“文博熱”當然“難辭其咎”。在“潑天的流量”之下,實則上是對所有熱門旅游目的地的運營和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境外游客應該怎么辦?
在ChinaTravel走紅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情況下,熱門旅游目的地普遍需要預約且大多都是中文界面,這又為境外游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本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保證熱門旅游目的地可承載、可持續的發展,并且讓更多的人有更好的體驗?
不少場所已經開始探索,比如針對境外游客,采取英文預約界面,或者取消預約或分時段預約等方式。
除去在運營和管理手段上,考慮通過各種方式,特別是數字化管理的方式盡量盤活存量資源以外,從文旅行業的大趨勢來看,尚待挖掘的資源也不少。
短視頻時代,一個常見的現象在于,不時會有“潑天的流量”驚喜給到各地。
“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十年前針對互聯網時代突飛猛進發展的評論,在此同樣也適用。更何況,各地一般都有文旅資源“底子”,只待一次“爆發”。
以《黑神話:悟空》為例,其不僅帶火了山西及其文旅資源,《西游記》原著吳承恩的故鄉淮安也坐不住了,面對網友的“操碎心”,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回復網友:淮安市西游樂園正在與游戲公司積極聯系,爭取相關合作活動落地。
如果說“預約難”的背后,是旅游目的地火爆的一種體現。那么,以“文博熱”為例來看,能否靠“冷”來降溫?
答案是:可以,且選擇較多。
目前“火爆”的博物館,大多是規模較大的一級博物館(327家),而它們在全國所有博物館的數量(6833家)中占比有限,僅為4.78%。但它們卻在相當規模上承擔了全國12.9億人次的參觀量。
換句話說,還有更多細分領域的文博場所,正等待這波“熱風”刮過。
據媒體報道,像是西安的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西安市民俗博物館等博物館“雖有精美的館藏、舒適的參觀環境,但觀者寥寥”。
除了以“冷”補“熱”,從旅游出行的大趨勢來看,今年以來,特別是受年輕人喜愛的“縣域旅游”“觀演式旅游”“城市漫游(Citywalk)”等出行方式更為流行,它們也能夠成為擴大文旅資源供給的途徑。
畢竟,對于部分年輕人來說,拒絕重復,追求差異化才是旅行目的之一。而在此心態下,常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地方,也有可能成為“旅游景區”。(文中唐華為化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